第三节
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内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描述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举例说明植物蒸腾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技能性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性目标:让学生真正懂得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
教法:
启发式谈话法为主,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
观察思考、探究合作、表达交流、成功的机会。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
难点: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认同植树造林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以“在骄阳似火的夏天,你走在柏油马路上会有什么感觉?当你进入树林中又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问题导入新课—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板书)
?踊跃回答
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入手,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切入主题。
(二)实验观察,动脑分析探究竟1
证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B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2)B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B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4)水珠是从植物体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归纳蒸腾作用的概念
?出示课件演示实验装置,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小组讨论归纳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学生观察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叶片未涂凡士林的B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涂上凡士林的A塑料袋内壁上没有水珠。水珠是从叶片中来的。以气体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等能力。
(?三)质疑引导,实验探究探究竟2蒸腾作用的调节——气孔开闭原理多媒体课件演示:气孔的结构;气孔关闭的调节原理水分充足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
气孔张开
蒸腾作用增强
水分缺少
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结论:植物就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
教师提供气孔结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小辞典”,回答:1.填出各部分的名称。?2.保卫细胞内外壁有什么不同??3.保卫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为了加深学生对气孔结构的认识,多媒体课件演示保卫细胞对气孔的调节。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保卫细胞是如何调节气孔开闭的?
?学生阅读“小辞典”,回答问题标出保卫细胞、气孔、细胞核、叶绿体、表皮细胞等结构名称。保卫细胞外壁比内壁薄,因此吸水膨胀时外壁向外膨胀多。能。因为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
?学生对气孔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能力,化解难点。
(四)明确概念,热点追踪以一棵植物为例,分析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茎、叶中的导管→叶肉→气孔—→大气?
多媒体课件演示蒸腾作用的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总结出蒸腾作用的过程。???
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直观教学,突出重点??
(五)资料分析,感悟真知夏天洗澡后为什么使人感到凉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大树体内的水分却是从低处流到高处,这是为什么?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9℅左右用于蒸腾作用,1℅用于光合作用,这对植物体是一种浪费吗?由学生归纳总结出蒸腾作用对植物体的意义:1.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对自然界的意义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调节气候(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植树造林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我国将每年的什么时候定为“植树节”?2.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对气候有什么好处??3.春季造林为什么必须要在树木发芽前进行?4.为什么移栽植物要在阴天或傍晚移栽?移栽后的植物还要设法遮荫?5.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北方地区春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七)激扬文字,情感提升现在我们了解了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下面请大家看四幅图片,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你置身以下四幅图中,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并尝试运用具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将它描述出
教师以思考题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竞答。组织学生从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对自然界两个方面讨论蒸腾作用的意义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是北方地区春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小结:树造林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大家要从我做起,植下一片绿色,拥有一片蓝天。多媒体出示四幅图片学生观察后,教师做如下总结:沙漠象征着死亡,水象征着生命,绿色象征着希望,森林是水和绿色最巧妙的结合,它充满了生机,他使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得以繁衍,一座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所以我们应当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思考问题,分析资料,解读数据表述观点学生归纳总结回答;?1.每年的3月12日?2.因为植物蒸腾水分,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天空中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起到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大树下面没有阳光的照射,气温较低,另外,大树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和氧,所以“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组织学生观察讨用语言描述,评价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学生思维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
作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让学生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自觉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首位呼应,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原因?启迪思维,联系实际化解难点情感升华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发出去的过程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蒸腾作用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调节。
蒸腾作用的意义1、自
身: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
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降低植物体温度
2、自然界的意义: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调节气候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