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案-2020-2021学年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2 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案-2020-2021学年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26 19:5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和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行为有一定的认识,然而有些认识是片面的、散乱的,思维是混乱的。本节课通过探究性实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讨论、整理归纳,使学生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达成目标,形成深刻印象,在体验中感悟,并升华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2.
举例说明动物的取食行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等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1.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的行为。
2.
通过阅读课文、观看视频、资料分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验与人合作、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
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
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2.
难点:动物行为类型的复杂性、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播放相关的动物行为的录像,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分组合作讨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对于各个名称不做大篇幅的解释,而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验用的素材,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发动质疑,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分析资料、探究、小组讨论,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掌握动物行为类型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的基本方法技巧,提高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形成深刻的印象,并升华出对生命的热爱情感。
五、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收集资料和对蚂蚁行为的观察资料
3.学生分组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幻灯片演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引入新课
播放《动物世界》片头,通过动物世界看到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动物行为,引入。
观看录像、倾听。
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物行为的类型
播放动物行为录像
动眼、动笔、动脑,分组合作,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及视频中的具体事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1.觅食行为
创设问题情境:难道真的是天意,还是另有阴谋?
学生观看幻灯片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爱生命。
探究活动: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小组代表发言,一起交流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及该实验提出问题、如何假设。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同学们可以体会到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作出假设。学生回答:实验法、观察法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探究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展示各种动物觅食图片。问:1.动物们在干什么?深入引导:它们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
学生代表回答。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防御行为
展示图片,请学生说出防御行为的概念。讨论其它防御行为的方法和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攻击行为
观察图片,看看动物们在干什么?属于什么行为?攻击行为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热爱生命、关爱同学的情感。
4.繁殖行为
观察图片、播放录像后让学生谈谈对动物行为的了解。问:繁殖行为的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氛围。
5.节律行为
展示图片,问:这是动物的什么行为?
学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6.社群行为
观看录像后,请同学回答如何理解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
学生讨论回答。
认同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应该对自然界负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以及培养集团合作精神。
三、动物行为的作用和应用
请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及原有的认知说出动物行为的作用、应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纳小结、知识反馈
布置随堂练习
学生讨论回答
习题设计对本课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巩固练习,重难点在习题上得到了进一步突破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读教学内容比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生活化”。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能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水平及生物科学素养。
本节课始终贯彻“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原则,在较好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
标”等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升华,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通过播放动物世界片头、动物行为类型、动物繁殖行为、动物社会行为录像及一些图片资料展示,变抽象的知识为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氛围中,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使学生体验到新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快乐。
通过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鼓励性评价,挖掘学生创新学习的内驱力,对答错问题、思维混乱的、仍用宽容、和蔼的态度对待,使他们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内容知识容量大,在总结上一节的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后教学过程中采取更合理的措施:
要更加注意把握语速及生物学语言表达,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顺畅,教学思路更加的清晰。
仍要注重讲授式教学在一些抽象知识点上的作用,处理好其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的关系。
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分组讨论过程的驾驭能力,使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