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4.4.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26 19:5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
能力目标:
1、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难点: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材料器具,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课件制作,导学案设计,导演角色扮演。
学生:搜集血常规化验单教学法观察法、分组实验法、列表比较法、利用微课,角色扮演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课件展示: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及图片导语:(手拿血常规化验单)血液是人体的“生命之源”,患病时医生往往通过血液检查来诊断疾病。那么,血液为什么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这张化验单又该如何解读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共同来学习本节课《物质运输的载体》,从而揭开血液的神秘面纱。(板书)
观看图片并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认识血液的重要性。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分析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明确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三、自主研学(3分钟)分发导学案
教师巡视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不良的学习习惯要及时纠正。根据课本,完成导学案的“自学检验”,用红笔勾画课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参加活动,探究新知(35分钟)
活动一:观察思考,获取真知1、演示实验: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课件展示)提出问题:
①5%的柠檬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②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③你认为血液可能由哪几部分组成?
④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2、结合图(课件展示),总结出血液的组成。
过渡:(教师追问)如果血液不加抗凝剂会出现什么现象?
3、血浆的成分及功能课件出示:血浆成分的圆形分布图过渡:人体的血细胞的组成及各自功能又是怎样的呢?播放视频展示讨论题教师引领学生,共同总结,板书血液的组成引领学生总结观看视频后,认真阅读课本
43-44页的内容,完成学案中活动一的思考讨论题,并用红笔勾画。学生回答,归纳总结,完成学案。学生阅读课本
44页“相关链接”。
学生总结完成学案活动一中的总结。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培养归纳能力,让学生区分血清和血浆。圆形分布图更形象直观。
活动二:自己动手,分组实验
1、分组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课件展示观察任务:
①你找到了几种血细胞?
②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
________,最少的是
_____。
③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是
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

④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2、阅读课本
45页,组内讨论:
过渡:李先生近日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如下:(课件展示)在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出示观察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播放三种血细胞的微课视频,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学生分组操作实验,并完成学案中的活动二的观察任务。阅读课本
45页,组内完成学案活动二中的表格,然后观看视频,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及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三:解读医单,学以致用
1、课件展示:血常规化验单
2、我来当医生:课件展示:疾病症状的图片分析化验单引导学生解读,讨论学以致用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健康观。
活动四:回扣目标,盘点收获
1、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2、角色扮演:血浆、血细胞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引导学生回扣目标观看表演根据目标,完成学案中的我的收获。观看表演检查本节课学生的收获。活跃课堂气氛,增加生物学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勇气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课外探究(1分钟)
1、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节课的习题。
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报刊或上网查询,了解血液的产生、白血病或骨髓移植等知识,将搜集到的信息帖在板报上,在班内交流。及时巩固新知,讲练结合,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