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探秘大华纱厂的前世今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探秘大华纱厂的前世今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6 22:0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
探秘大华纱厂的前世今生
——
“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走近近代历史遗迹,讲述大华纱厂建立的背景、发展经过以及历史影响。
2、从大华纱厂的发展脉络中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发展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大华纺织厂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学民族企业家门的爱国情怀,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历史文化遗址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大华纺织厂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历史现象,并对现象进行深入的历史解释,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大华纱厂,始建于1935年,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现代棉纺织企业。70多年来,大华纱厂以其对中国民族工业的特殊贡献,在近代中国工业文明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成为西安乃至陕西近代工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甚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有人说:一个大时代的隐秘记忆,都隐藏在大华纱厂中。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近西安市北部这座充满着记忆、沉淀着历史的——大华纱厂遗迹。
新课讲授:
一、追根溯源,探寻来时路
大华纱厂的建立,要追溯到1889年,晚清名臣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纱、布、丝、麻四局。在他亲笔为四局题写的对联“经纶天下,衣被苍生”中,可以看到在艰难背景下兴起的中国近代工业,担负着想要摆脱落后,救亡图存的历史责任。然而,该纺织企业
“在封建政权下创办起来的这一新兴工业,没有得到任何发展,经营只有11年就招商承办了”(西安大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文史资料组内部资料,2010年3月)。
这是为什么呢?烙有“官办”印记的企业,带有浓重的官商习气,例如:当时的工厂管理者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厂外顶头上司即四局的领导人,都是由总督(张之洞)委派的道台担任,“这些官老爷进厂巡查,总是戴着红顶子,一律的官服。前面排着戴红黑高帽扛着大板的差役,工人如果违反规定,立刻命差役拉下去笤臂,这根本谈不上什么管理,只能说是一种封建官僚统治”(芮廷玉,石凤翔与西北纺织业,1979)。二是厂内管理者,也完全“克隆”了四局的做法。因此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入不敷出。
这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这种工厂的存在本身也说明了洋务运动的不足之处。
这种局面在1912年,徐荣廷承租了四局,创办“楚兴”
公司之后有了明显的改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纱布进口减少,价格看涨,徐荣廷大力组织生产,招收新工,增加生产时间,实行职工分红,利用麻厂织机改织纱布,建立楚新煤号,营运煤炭,保证燃料供应。至1922年,公司获利达白银1400万两。经过8年艰苦打拼后开始自行创办民族工业:于1919年投资筹办武昌裕华纱厂,1921年,派人去石家庄筹建大兴纱厂。1922年,两厂相继建成投产,徐荣廷的“楚兴”字号的十年发展和裕华纱厂、大兴纱厂两大企业的借势派生,为西安大华纱厂的建立奠定了先期的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两个短暂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一批民族资本家,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大肆占领市场,输出产品,特别是日本,日本将其国内以机器大工业化生产的轻工业产品大量倾销到中国大陆。我国国内以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制造的产品在价格上无法与国外倾销品抗衡,失去本国市场份额,大量资本流失国外,实业报国正当其时。为挽回在东部地区的损失,抵制日本棉纱的杀价倾销,大兴公司决定在西北地区创办大兴第二厂。这就是大华纱厂建立的历史背景。
二、感受细节,重走来时路——谈历程
1、一座充满生机的工厂
这时的大华纺织厂其主要生产设备均由国外进口,其生产线在当时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自动布机320台,职工760人,生产规模为纱锭12000枚。
1937年6月,大华纺织厂进行了第二次扩建,增加纱锭13000枚、布机500台。他们以钢铁为主体修建厂房,省时省料,便于维修,直到今天,这些钢架构仍然巍然伫立,坚固异常。西北地区近代以来的第一个机器纺织厂,当年即盈利20万元。
2、一个声名鹊起的品牌;
为抵制日本龙头细布,石凤翔创立了雁塔牌细布,他投入全部精力,确保雁塔细布无论在外观、色泽、手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使其深受用户好评,畅销西北地区。由他组织的攻关团队夜以继日的连轴儿作战,终于开发出了雁塔牌细布,这一产品从“和花”入手,讲究浆纱技术的运用和保全、保养的功夫,使得其在色泽、手感及布面外观上都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雁塔”甫一上市,就长时间占据大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市场,并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树立了很高的信誉。时至今日,人们一提起大华厂,脑海里马上就会闪现出雁塔布的倩姿靓影。而且包括雁塔品牌在内的大华的商品都极富文化含量,譬如“太公钓渭”、“太白邀月”品牌等等。
3、一片欣欣向荣的前景;
据厂志记载,公司从开工到1938年的前3年间,每年分别盈利为20万元、133万元、476万元。1937年,大华纺织厂有职工68人,发薪金36132.60元,发奖金105679元,奖金几乎是薪金的三倍。1941年5月24日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刊载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论战时景气”。文章指出:“大华纱厂职工的分红最多的可得到100多个月工资,最少亦为60多个月的工资”。这说明,大华厂从一开始,就实行了效率优先的分配政策,这不啻激发了厂内员工的积极性。
4、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但好景不长,1939年10月11日,大华纺织厂的职工像往常一样在厂里上班,没人会想到,一场灾难正等待着他们。午后1时许,天空中传来飞机引擎的轰鸣,厂内的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12架日机就飞至厂区上空。伴随着尖啸声,炸弹像冰雹般砸了下来。霎时间,山崩地裂,血肉横飞,原本整齐的厂房转眼化作烈火中的残垣断壁,热闹的厂区变成了人间地狱。据统计,这次轰炸造成厂区内40余人伤亡,两座食堂、60多间房屋被毁,大批机器、棉花、纱线和布匹被焚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万法币,同时被迫停工数月。
5、一种深明大义的精神
从1938年起,民国政府在后方实行花纱布战时军事制,大华纱厂每月生产3万余军需用布,占生产总量的70-80%。也因此成为日军飞机轰炸重点目标之一,为了防备空袭,大华纱厂想了不少办法,甚至与远在上海的意大利天主堂签订协议,请意籍人员驻厂并悬挂意大利国旗,希望能避免日军轰炸,可惜这些努力都未奏效。
设计意图:课前调查课上汇报,更能考验学生理解、梳理资料和空间想象的能力。自己动手了解大华纱厂昔日的辉煌,更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三、脚踏实地,展望未来路——论影响
1954年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大华纱厂转为国有,70多年来,大华纱厂以其对中国民族工业的特殊贡献,在近代中国工业文明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成为西安乃至陕西近代工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64年开始,他们的产品又走出了国门,其拳头产品远销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港澳地区也有良好口碑。截至1986年底,22年时间共创外汇1亿多美元。1978年,全民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大华厂员工奋百年之余烈,携“冷娃”之“较真”,一口气完成了包括A002型圆盘抓包机在内的十项发明创造,并因此获得了省市和国家的多项科技进步奖。成为西安重要的工业基础和骨干企业,并向新建的纺织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66年,大华纱厂更名为国营陕西第十一棉纺织厂。
由于大华棉纺厂的辉煌业绩并在它的参与带动下,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兴建了诸多的棉纺织厂企业,其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很多来自大华棉纺厂,从而推动陕西和西北地区各省的棉纺织工业的发展成长壮大。关中人所用的棉纱就是从“外婆的纺车里”摇出来的。一般的贫民也就是穿一身用麦草灰浸染一下的“灰灰布”。至于西安城里的殷实人家做衣服所用的卡其,织贡呢、兰阴丹士、华达呢或者更为讲究的毛哔叽等等,都来自外埠的上海等一线大城市。正是拜大华所赐,古城人民才有了五光十色的生活格调与瞬息万变的时尚情趣。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等情况,大华纱厂进行了政策性破产。后来,大华纱厂华丽转身,在承袭近代工业文明遗存的基础上,原纱厂旧厂房被保护性改造成集工业遗产、历史文化、现代商业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商业项目—大华·1935,成为涵盖文化艺术中心、工业遗产博物馆、小剧场集群、购物街区等多种功能、多样文化、多元消费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最具特色的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运用原大华纱厂大量珍贵的历史实物和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全面系统展示了大华纱厂70年的风雨历程,展现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近代民族工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史的“活化石”。
七、板书设计
27
探秘大华纱厂的前世今生
——
“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活动课
一、追根溯源,探寻来时路——析背景
二、感受细节,重走来时路——谈历程
三、脚踏实地,展望未来路——论影响
八、教学反思
1.本课的优点是:1、能够深入挖掘遗迹内容,将内涵与概念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整合,教师自己将知识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梳理清楚,使知识中的重点内容更加清晰化、层次化。在尽可能将复杂的概念,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加以运用;2、课程导入部分精炼,且能起到引发学生兴趣,尽快进入本课内容的作用;3、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精神与心怀天下的责任意识;4、注重对学生活动的环节的设计进行了思考,使学生能够以更多样的方式参与到课堂中;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涵;5、将历史发展的脉络、历史事件与国际国内背景、时代发展坐标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领学生进入宏大的历史结构当中,构建“大历史”的思维与历史感觉。
缺点:1、虽然有教学立意,但是不够明确;2、学生活动还可以更加有效,更多样形式展现;3、课堂的灵活度不够,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利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发挥、阐释的能力还不够;4、对新教材的改变没有敏锐的意识,没有将课文落实到本单元、本册书中的具体位置,知识和概念的落实还是要继续加强不仅是应该把一节课讲好,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有系统的、规范的,更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