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3:项链 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3:项链 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2 16:05:58

文档简介

项链教案
法国短篇小说艺术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以其细腻的心理描写、经常的布局构思、深刻的思想内蕴、优美的语言艺术而历来为人们所称道。鲁迅先生对此文也大加推崇,以为\"短篇小说的写法技巧,当以《项链》为范\"。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法讲这篇课文,要用2-3课时,如果采用点拨教学法,就可以大大缩减时间,且效果很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点拨教学法的倡导者蔡澄清先生在谈到点拨教学法的特点时说:\"点者,点要害;拨者,拨疑难,排障碍也。既点且拨,导引学者自求而顿悟也。\"又说:\"点,\'画龙点睛\',\'点石成金\';拨,拨难为易,拨疑为悟;既点且拨,片言居要,省时力而收获丰。\"运用点拨法教学,不必面面俱到,只须抓住重难点适时点拨,便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备课时,经过仔细的构想,决定由其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拓展到环境、性格、结构、主题等方面,点要害,拨疑难,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训练其文学鉴赏能力,用一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

一、由心理活动导入
在导入阶段,我就点明了本课的学习目的,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心理活动的分析上,以确立教学双方的共同突破点。
同学们,《项链》这篇小说说的是法国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由项链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剧。为了参加一次上流社会的舞会,她借了一挂项链,出尽了风头后,又不慎遗失,由此吃了十年的苦。她在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和发现假项链这四个阶段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些想法或者说是心理活动与她的人生悲剧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心理活动,从中找出答案吧。

二、抓心理活动谈环境
我首先让大家阅读前两段,分析其中\"也\"、\"没有什么法子\"、\"只得\"、\"唯一四个词和短语表现了什么。有的同学一下子就产生了一个疑惑:\"也\"字一般用在并列复句的后半分句,可课文为什么第一句话就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呢?问题问得好,说明阅读中出现了疑难,正好可以\"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可我没有立即解答,而是把问题交给了别的同学,鼓励大家思考讨论,大胆发言。教室里有些热闹了,有人说这句话省略了前半分句,是为了迅速直接表现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思想和心理;有人说况且后面还有间接的暗示--美丽动人、丰韵娇媚的姑娘可以\"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从而步入上流社会,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还有人说\"也\"字表明玛蒂尔德同样有这种思想,可由于出身低下,达不到目的,说明这是当时的普遍现象,而不是玛蒂尔德的个别现象。对此我一一加以肯定。思路拨通以后,大家对后面三个问题的回答也放得开了,我则适时或肯定、或纠正,从\"唯一\"的分析中深化了解当时的环境和社会背景。\"没有什么法子\"表明她曾经绞尽脑汁去谋求却没有成功,\"只得\"表明在谋求不得后,虽然不情愿却也只好无可奈何。\"唯一\"则反映了当时这些妇女的可叹可悲的地位:能否跻身上流社会,只取决于良好的出身和优美的资质,而上流社会的男人看重的也只是这一点,至于感情,可以暂且不谈。用葛朗台的话来说:\"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里,\"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学生笑)彼此投合,生意兴隆,犹如股市中的\"牛市\",像佛来思节夫人这样的\"绩优股\"\"冲高\"成功,(学生大笑)实际上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把美丽的女性当作玩物的丑恶现象。一种想法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形成了一种风气,在这种大气候下,玛蒂尔德自然难以跳出这个 圈子,她的命运、性格也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力何其巨大。这几个问题搞清了,便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体现了点拨教学法独有的优势。

三、抓心理活动剖性格
环境造就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玛蒂尔德对婚后生活满意吗?不,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去佛来思节夫人家回来后\"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的哭好几天\"。这是为什么?我紧接着提出了这个问题。学生又是一番思考,说这是因为她想过上高雅奢华生活的愿望无法实现。那么她如何对待这种痛苦呢?只有用梦想去减轻。我让一个学生读出她的3住4吃2穿戴的一连串想入非非、不能自拔的梦想(即大段的心理活动),以加深印象。等这些铺垫完了,我便提出了一个讨论题:这说明了她是在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吗?大家各抒己见,多数人认为不是的,因为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要有现实基础,要靠劳动去取得,而她只是整日做白日梦,毫无现实基础,又不去劳动创造,只是一种强烈的虚荣心。于是我便水到渠成的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这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样的性格呢?答案不难:说明她的内心怀有强烈的不平,有一种难以压抑、深入骨髓的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板书)

四、抓心理活动串情节,炼主旨
本文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按照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假项链这一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过程分明。由于文前的\"预习提示\"已作揭示,
因此我只简单的板书了一下,然后通过这四个过程中的部分关键的心理活动分析将情节串连起来,并从中提炼出主旨。
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很多,除了旁白外,还有内心独白,用动作或者神态显示,用景物衬托以及梦境或幻觉来表现等几种(板书)。
( 一)借项链。当路瓦栽先生得意洋洋的带回一个\"费了很大气力才弄到手\"的舞会请柬后,玛蒂尔德有哪些神态变化呢?
学生迅速找到了答案。我又用天气预报方式加以比喻,增加趣味:
A.高高兴兴--懊恼--恼怒--流泪
晴 转 多云 到 阴天有时有小雨
B.费了很大力,才抑制住悲痛,擦干两腮,平静
小雨渐止 转阴 到多云
C.郁闷、不安、忧愁
连日阴雨
D.惊喜,高兴,出神好半天,狂热的亲
多云转少云到晴天(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再问:没借到项链怕\"露穷酸相\",接到项链就\"狂热\",这一心理转变说明了什么?
答:这是她爱慕虚荣主动具体的表现。
(二)失项链。晚会上玛蒂尔德大获成功,四个忘情的\"陶醉\"将她如痴如醉、恍若仙境般的心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达到了她人生的巅峰。紧接着我提出了一串容易被忽略恰很重要的问题:她的丈夫呢?(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了)就他一个人吗?(不,还有三个男宾)他们的妻子呢?(也正舞得快活)那么请大家设想一下,这些男宾和女宾当时各自有怎样的心态呢?又是一番讨论,大致为女宾们都有玛蒂尔德式的心态,都想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满足梦寐以求的虚荣心,结识上流社会的男士,以便进一步往上爬;而男宾们不是舞会的主角,自然受到冷落,又不能抛弃妻子而去,无奈之下只好一睡了之, 任妻子\"攻关\"去了。(笑)我又问: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爱慕虚荣、追求享乐之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由此深化了主题,体现了作者精妙的构思,看似闲笔,实则神笔。学生们既训练了想象力,又掌握了一些文学鉴赏的技巧。
(三)赔项链。丢了项链以后,之所以没有立即向佛氏说明真相,还是出于虚荣心,爱面子,寄希望能找到项链。可结果令人失望,只好用36000法郎买了一挂项链赔偿。为了一夜的风流、片刻的荣耀,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和精神代价。十年后,玛蒂尔德已变成了一个精打细算、粗壮耐劳的平民劳动妇女,而且明显的老了,这正是爱慕虚荣的后果。上述情节用概述的方式一带而过,算是\"画龙\"吧,然后又扣住心理活动提出两个问题算是\"点睛\"吧:(1)她就此彻底告别了爱慕虚荣的思想的吗?学生们很快找到答案:没有,她没事的时候在窗前独自回想当年那个令人倾倒的舞会。(2)结尾时,面对邂逅的佛氏,玛蒂尔德为何\"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学生的回答有一些分歧:A。还项链没被女友发现,感到计策周密,手段高明,而女友粗心大意,所以得意的笑了。B。她爱慕虚荣之心不减当年,所以天真的笑了。C。赔了项链未被发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与信誉;债务又经自己的吃苦耐劳而还清了,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自豪,所以得意天真的一笑。答案多,说明思维有障碍,问题值得点拨。经过辩论,前两种答案被第三种推翻了,学生之间互相质疑点拨,\"自求而顿悟\",效果颇佳。
(四)假项链。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说出假项链的真相,真是出人意料,可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有三处暗示(学生迅速找出来了)。故事在此戛然而止,在高潮中结束,给读者留下一片很大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们不妨再次展开联想,说说玛蒂尔德听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什么样的想法呢?请快速作一篇简短的口头作文。大家的兴趣又浓了,稍后喊了两个同学,回答得都很好。其中一位说:\"\'这么多年的努力与付出难道就这样一笔勾销,毫无价值了?\'她自鸣得意的笑影刚刚还凝聚在脸上,转眼间就被这晴空霹雳震得杳无踪迹,剧烈的冲击波打得她大脑几近麻木了,\'为什么命令如此捉弄我,让我白受这十年罪呀!要是早知真相,说不定我早就成了阔太太了。\'\"设想合情合理!

五、抓心理活动作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最后,我又提出了一个一分钟口头作文题:玛蒂尔德之我见。由小说的心理活动扩展到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对小说进行二度创作,这是文学作品欣赏一种更高层次的活动。这个问题将这节课推向高潮。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回答积极而且思路开阔多样,有批评她的,有说她活该的;有赞赏她能吃苦耐劳、诚实无欺的;有结合环境背景探讨她悲剧根源的;还有联系今天,举例说明要自尊自强自爱,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船之舵,绝不能重蹈玛蒂尔德覆辙的。这节课在热烈的发言声中结束。
这节课,我努力遵循点拨法的规律去上,一是点拨学生的思想,打开他们的思路,多设问题,巧设问题,引导他们深入课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点拨学习疑难,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进行二度创作,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许多时候让同学们互相讨论点拨,教师则灵活机动,相机诱导,适时指点,帮助他们逾越障碍,增加兴趣,充分调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点拨知识重点和难点,举一隅(心理活动)而反三隅(环境、性格、结构、主题等),并没有面面俱到,轻重不分。四是点拨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观察理解,去阅读分析,去口头作文,学生的活动很多,听、说、读、写几乎都用上了。在最后一个问题中,有学生能结合现实谈感受,就很好。
总之,充分运用点拨教学法,抓住心理活动分析这个牛鼻子,带动其他问题的分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主动性,长文短教,\"片言居要,省时力而收获丰\"(蔡澄清 语),完成了课前的构思。可见,点拨法不愧为一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
(共25张PPT)
法国 ·莫泊桑
项 链
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俊友》《我的叔叔于勒》等。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法国 莫泊桑 俄国 契诃夫 美国 欧·亨利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故事情节回顾:




马蒂尔德的外貌发生变化了??

玛蒂尔德的性格发生变化了没有
找出玛蒂尔德在不同时段有关心情、神情,动作的词句,揣测她的心理,看看她是一个怎样性格的女性。
初为人妻

不幸痛苦 苦恼悲哀
恼怒不已

狂乱的梦想


接到请柬

懊恼
恼怒
不耐烦

没有
像样的衣服


借项链

郁闷
不安
忧虑

高兴
发抖
出神
迟疑焦急



跳·搂、吻、快

舞会上
发狂
兴奋
陶醉




丢项链
惊慌失措
面面相觑
发呆
惊恐

还债务




英雄气概
毅然决然

十年后的邂逅
感慨
高兴
得意

评价小说人物的方法
1、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人物的内心活动,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要注意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生活环境、社会风气、习俗)
3、要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4、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小说人物。
满腹牢骚、爱慕虚荣、
追求享乐
诚实勇敢、吃苦耐劳,
勤劳节俭、
败坏了她:
成全了她:
债台高筑、生活艰难、
过早衰老、失去美貌。
人格走向成熟、完美
丢项链前
丢项链后
请同学们讨论,归纳这篇文章的主题?
通过描写了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同时,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做了抨击和暴露。
  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请续写这篇文章,注意心理描写。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500法郎!听到弗莱思节夫人的这番话,她怔了很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心里开始翻腾,眼泪也涌了上来,而弗莱思节夫人执意要把项链还给她,可她说什么也不收回,说这是她丢了项链所付出的代价,走在公园的小径上,她的眼泪滚滚而下,微风拂着她的脸,似乎在给她安慰,而她又显得很镇定,因为她开始明白:十年如此艰辛的生活确实使她苍老了很多,但就是这十年使她走出了虚伪的深渊,唤醒了真我,美丽的外表现已荡然无存确唤回了美丽的心灵,她的心中不再渴望漂亮的衣服,不再奢望珍器珠宝,她所知道的是要怎么才能维持拮据的生活,现在的她已变得粗壮而耐苦,聪明而充满智慧,这是她十年辛苦劳动换来的无价财富,现在她认为勤劳朴实比金钱权贵更重要。
  可怜的玛蒂尔德一听到这句话立即昏天旋地起来,天像是要塌下来一样。她抓住佛来思节夫人:“我的天哪,那项链,我的青春哪,赔我,赔我……”话未说完便昏了过去,不省人事。
  冥冥中她又觉得自己回到了那个宴会,戴着真正的钻石项链,疯狂地旋转着。这时,一为女宾走来,“她一定是忌妒我的美貌,”她想。这个女宾走上前,说:“夫人觉得好些了么?”这时玛蒂尔德才知道自己身在医院的病床上。 十年的青春,千年的美貌,竟然葬送在一条项链上!?马蒂尔德真希望这是一场梦。 佛来思节夫人来看她了。她们达成了协议,马蒂尔德可以选择接受四万法郎,或者那条项链。另外,佛来思节夫人还会付给马蒂尔德六千法郎精神损失费。 她接受了后者。她戴着项链回家去。路上她心想:“我总算拥有一条自己的项链了。”但是,当她丈夫知道她选择的不是钱,便破口大骂:“你这笨蛋!难道钻石项链能使你填饱肚子?你戴着它活一辈子吧!”说罢,带着六千法郎,摔门而去。
  马蒂尔德彻底绝望了。但是,她宁可沿街乞讨也不愿卖掉项链,更不愿不择手段地生活下去,这是她一生的信念,她自信这一生并不欠别人什么。 圣诞节来临了,圣洁的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用厚厚的雪褥覆盖了整个巴黎城。人们有的唱歌跳舞,有的互赠礼物,在着欢乐的气氛中,全然没有人注意墙角坐着一位破衣烂衫的乞丐,颈上挂一条钻石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