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2.通过小说精巧的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作品深刻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下的人性中善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在批判玛蒂尔德的同时,也倾注一定热情描述其倔强自尊。
2.理解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本原因、社会原因。
教学设想
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作者及时代特征、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梗概、理清线索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第二课时主要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及代表作:
(法)莫泊桑:《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俄)契诃夫:《变色龙》《套中人》;
(美)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他的作品同情和表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道德风尚的丑恶,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嘲讽。作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文字简洁、质朴。
三、整体感知
(一)字词
1.字音
寒伧 chen 誊téng 租赁lìn 褶zhě 面面相觑qǜ 气概gài 黯 àn淡
2.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A.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自惭形秽 )
B.因失望.失意而引起不愉快的情绪( 惆怅 )
(二)理清结构,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
1、 口述故事梗概。 玛蒂尔德,一心向往上流社会,在接到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用十年的青春赔了一挂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
2.列出情节结构。
序幕:痛苦与梦想 虚荣享乐
开端:借项链
丢项链 一夜豪华
发展: 赔项链
还债务 十年磨难
高潮,结局:识项链
3. “失项链”是命运变化的转折点。作者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这段话很明显是针对“丢项链”这件事而发出的感叹。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失项链”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明确:性格决定命运,情节的发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
孤立地看“失项链”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会丢,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这次不丢项链,也会有其它甚至是更惨的事等着她;另一方面,在晚会上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及后来的“赶快逃走”,在这种慌乱陶醉中丢失东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4.小说的结尾作者才说出这挂项链是假的,它合理吗?作者在文中有没有暗示?
暗示1:佛莱思节夫人很轻易地借出项链
暗示2:珠宝商说自己只卖出了钻石项链的盒子
暗示3:佛莱思节夫人收回项链时,根本就未打开盒子查看
四.探究序幕在文中的作用
1.快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A.玛蒂尔德的外貌、地位如何?(美丽动人、卑微)
B.女主人公有条件讲究打扮吗?为什么?她的心理感受如何?
2.快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
A.概括出玛蒂尔德的现实生活怎样?
B.朗读“三个梦想”和“三个想到”,概括出她的梦想是什么?
现实:(1)她是妩媚动人的姑娘,却没法让人认识她、了解她。
(2)住宅的寒伧,墙壁的简陋,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俗。
(3)在铺着一块上天未洗的桌布的圆桌边坐下来,吃一般的肉汤。
梦想:(1)“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2)“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
(3)“精美的筵席,发亮的银餐具”“盛在名贵的盘蝶里的佳肴”
3.主要用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心理描写
4.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现实与梦想。
5.当现实与梦想出现矛盾时,他的感情表现如何?请在第五、六段中找出有代表性的词。
伤心、懊悔、失望、痛苦,连哭好几天
6.以上所讲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在玛蒂尔德的心灵深处有着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
7.这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一序幕主要写了玛蒂尔德的现实与梦想及它们之间的反差,她的痛苦来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主要采用的是心理描写。
五、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路瓦栽夫人在偿还巨额债款后,忽然得知所丢的项链原来是假的,接着她又会怎样? (先由学生思考,教师再归纳)
——她震惊过度,发了疯
——她回家后自杀了
——她老毛病发作,兴致勃勃地用还给她的钱买了高贵的首饰去参加夜会,却又因老又丑而遭冷淡、讥笑
——她接受了教训,从此勤俭过日子,生活很美满
你同意上面的哪一种看法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要想知道玛蒂尔德选择哪种方式,我们就必须来了解她的性格特征。
二、探究分析,把握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
(一)分析“借项链”部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从那些方面来刻划玛蒂尔德的?从课文找出来,并简单的分析。
她先看了几副手镯,再看一串珍珠项链,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的镶着珠宝的金十字架,做工极其精巧。她戴着这些首饰对着镜子左试右试,犹豫不定,拿走也不是,放下又舍不得。(行动描写,表现了她挑选项链时的眼花缭乱。)
发现钻石项链后,“一种过分强烈的欲望使她使她心都快跳出来了”“手也直抖”“对着镜中的自己看得出了神”。(挑中项链时的兴奋与震惊之情。)
“一把搂住了朋友的脖子,亲亲热热地吻了她一下,带着宝贝很快地跑了”(借到项链后的狂喜与忘情。)
为什么用“跑”而不用“走”呢?更能刻划女主人公爱慕虚荣及暂时满足后的兴奋之情。
3、借项链的前后,女主人公的神态及动作如何?请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前:懊恼、恼怒、苦、郁闷、忧愁
借项链 忧愁与惊喜
时:惊喜、跳、搂、亲、跑
(二)分析“失项链”部分
1、找出能表现玛蒂尔德兴奋之情的词语。
“满脸笑容,快活得几乎发狂”、 五个“陶醉”
2、找出能表现玛蒂尔德丢项链时的神态的词语。
“吓得发了慌”“ 面面相觑”“ 连上床去睡的力气都没有 ”“脑子一片空白”“惶惶不安”
4、小结:
前:满脸笑容、兴高采烈、沉迷、陶醉
失项链 陶醉与惊恐
时:吓昏、面面相觑、发呆、惊恐、苍白
(三)分析“赔项链”部分
1.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可以选择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她只选择赔,说明了什么问题?之所以选择“赔”说明了她人格的自尊、诚实。
2.“赔项链”使玛蒂尔德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一个飞跃,那么在小说中是否有些铺垫?
明确:①她的“梦想”与追求实际上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别人的尊重;
②她并没有利用姿色去沉沦,只是“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
③她的“迟疑”说明她对丈夫的了解,表现她的善良;
④舞会上她陶醉在所有的人都注视她,说明她希望自己的人格受人尊重。
3.这个部分写了多少件事?有什么作用?
情节:查找珠宝店 议价订购 借钱购买 送还原主
作用:将“悲”情大加铺陈,进一步跟前面的那个“狂欢”情节构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爱慕虚荣的恶果。
4.找出玛蒂尔德在还项链时的神态描写。体现出什么性格特征?诚实守信
(四)分析“还链债”部分
1、她如何改变生活而偿还债务呢?体现出什么性格特征?
刷碗碟,洗衣服,提垃圾,争价钱;勇敢面对现实。
2、如何理解玛蒂尔德有时候“想起当年那一次会” ?
A、一定程度上她还保持“虚荣心”。
B、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如此重大影响的事件,不可能轻易忘却。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生活乃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五)分析“识项链”部分
1、为什么玛蒂尔德会勇敢的去间福雷斯蒂埃太太呢?“为什么不可以呢”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完全没有了当年的自卑自怨、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有的是自在和从容,表现了她已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荣和幻想,而成了心态平和,达观坦然,勤劳坚强的性格。
2、为什么“自豪而又天真”?
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荣和幻想,而成了为明确的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的奋斗女性,她为之自豪。
四、小结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五、讨论:从玛蒂尔德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世界很大,我们很小,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让我们用自己的一双手,自己的 智慧去努力追求那人生中最可贵的东西。这一路走来,不论艰辛、不论失败、不论成功、不论喜悦,都别忘了为自己喝彩,更别忘了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珍惜你的拥有。
六、布置作业:续写《项链》
板书设计
情节 心 理 性 格
追 求 痛苦与梦想 虚荣享乐
借项链 忧愁与惊喜 爱慕虚荣
丢项链 陶醉与惊恐 爱慕虚荣
赔项链 愁苦与担心 诚实自尊
还链债 懂得与回想 坚韧耐劳
识项链 感慨与得意 诚实质朴(共36张PPT)
10
项
链
gdxnyzhyts
在爱与痛的边缘
寻找人性的春天
——摘自《中华读书报》
2003年1月30日
从19世纪到现在的欧美文坛,短篇小说的最大成就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以莫泊桑传统著称的法国,以契诃夫传统为特色的俄国,和最有活力的美国,一生磨难的欧·亨利是大师堆里的大师。短篇小说是磨难的艺术。欧·亨利、契诃夫和莫泊桑之所以并立在短篇小说艺术高峰的绝顶上,与他们对短篇小说艺术上的追求以及浑然天成的对于下层民众受压抑的处境的敏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擅长的均为大时代下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清新的幽默风格来表达自己对大时代人性变异的深切关注。
他们处于爱的立场,采取了决不疏离、回避的态度直面人生。遍观3位大师的短篇代表作,可以确定深蕴其中的生命基质——就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层注视、发掘、剖析、批判以至抗议,用以振作民众精神、改变社会病态、赞美健康人性。欧·亨利几乎没有正面反映美国政治、文化、经济的篇章,或全面再现西方社会整体面貌与“主流”的鸿篇巨制,而只是从生活的侧面、局部甚至反面,撷取人生的浪花、社会的倒影,并以玩笑调侃的口吻加以叙述。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作者简介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想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
社会背景
作为19世纪后期法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深入地观察到了正向帝国主义发展的法国第三共和国的黑幕,对于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心理也有很深的了解。他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道德沦丧和拜金主义,真实地描写了人世间的炎凉,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了深切同情。《项链》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
社会背景
筵席 打盹 手镯
请柬 誊写 衣褶
垂涎欲滴 寒伧 自惭形秽 鲈鱼 匮乏 佳肴
惊骇 帷幕 面面相觑
亲昵 赝品 契约
字 音
yán
dǔn
zhuó
kuì
huì
chen
xián
zhě
téng
jiǎn
hài
lú
yáo
wéi
qù
nì
yàn
qì
字 音
仆
前仆后继
仆人
攒
人头攒动
积攒
pū
pú
cuán
zǎn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词语积累
秽:丑恶;丑陋。
涎:口水
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
俭朴:俭省朴素,侧重于生活方面节俭。
P72 22、23段
词义辨析
线
索
情节与线索
项
链
借项链
失项链
赔项链
还债务
——
识项链
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
序 幕:
7. 十年后,当她再次见到女友,为什么要告诉女友十年前的事实?
1. 借项链前,玛蒂尔德有哪些想法?
2. 得到请柬后,她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3. 借项链前后,她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4. 舞会上她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舞会后她想到的是什么?为什么?
5. 丢项链后,她怎样处理这件事?
6. 玛蒂尔德怎么还债的?
一现实与梦想
身世
现实
梦想
生于小职员之家
只得嫁给小书记
住宅寒伧 墙壁黯淡
家俱破旧 衣料粗陋
家
境
桌布三天没洗
喝一般的肉汤
用廉价女佣
贵妇人
幽静的厅堂
宽敞的客厅
华美而香气扑鼻的小客厅
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盛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
跟最亲密仰慕的男子闲谈
平庸 黯淡
高贵 优裕
冰冷
狂热
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1. 借项链前,玛蒂尔德有哪些想法?
2. 得到请柬后,她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连忙拆开
懊恼地丢
恼怒
不耐烦
哭起来
抑制住悲痛
平静
迟疑地 提出要求
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1. 借项链前,玛蒂尔德有哪些想法?
2. 得到请柬后,她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3. 借项链前后,她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闷闷不乐 心烦意乱
高兴地叫
犹豫不定
心都快跳出来了
焦急而迟疑地问
搂脖子、亲亲热热地吻、跑
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1. 借项链前,玛蒂尔德有哪些想法?
2. 得到请柬后,她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3. 借项链前后,她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4. 舞会上她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舞会后她想到的是什么?为什么?
用两个字概括——陶醉。
赶快逃走
5. 丢项链后,她怎样处理这件事?
决定赔偿
找到同样的项链
四处借钱
买挂新项链
送还项链
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
迁移住所
提水
刷洗
杯盘
倒垃圾
洗衣
争价钱、受嘲骂
辞退女仆
内心的坦然
痛苦
高兴
愁苦
狂热
沉迷
惊惶
愁苦
不堪
欣慰
悲?
苦?
现实与梦想的矛盾
收到请柬
懊恼
没有服饰
借
项
链
参加舞会
丢项链
赔
项
链
还清债务
识项链
生活经历
波澜起伏 跌宕多姿 引人入胜
情感波折
高兴
惊惶
欣慰
小说构思的独特之处
A 精巧的构思。
1. “借项链”是命运的转折之由,在玛蒂尔德身上,为什么是必然?
明确:序幕写她的梦想,为下文她参加舞会赶制新衣及借项链作了充分铺垫。
2. “失项链”看似偶然,为什么又真实可信?
明确:狂热和逃跑,很容易丢失东西。
小说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同时也是合乎情理的,请在文中找到巧妙的暗示:
作用:增加情节的波澜,
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高潮迭起,动人心魄。
B 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高潮的设置
——识项链。
作用:异峰突起,出人意料,这样的结局对主人公和读者都是一个强烈的震撼:巨大的代价,残酷的玩笑,深刻的嘲弄,令人拍案叫绝,玛蒂尔德悔恨、辛酸;读者也深感惋惜、不平。言犹尽而意未尽。同时,这样的结局不仅是一个深刻的悬念,更是对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绝妙讽刺。
细腻出色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的几种方式
1.运用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剖析心理活动;
2.从旁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或感觉;
3.通过动作表情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4.以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
目的: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
思想品质。本文正是通过细腻深刻
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玛蒂尔
德的内心世界,突出她爱慕虚荣,
追求享乐的性格。
归纳本文心理描写
玛蒂尔德:
爱慕虚荣,追求享乐;
对命运不屈服,积极抗争,勇于承担责任,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诚实守信。
启示:人物形象评价不能片面化,要切合实际。
1. 作者对她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
2. 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和丈夫的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
3 . 对她和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给予了肯定;
那么,作者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呢?
5.同时对贵族阶级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暴露。
4. 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
那么,作者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呢?
综上所述,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用三个词语概括)
讽刺
同情
赞赏
研究性拓展
世界文学史上还有像玛蒂尔德一样有着复杂性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我们都应辩证地分析、评价这些人物形象。
睡在棺材里还搽粉
玛蒂尔德赔项链
癞和尚戴花
厕所里开电风扇
玛蒂尔德丢项链
玛蒂尔德借项链
死爱脸
疯美
出臭风头
穷出风头
乐极生悲
自讨苦吃
一 串 假 项 链
十 年 苦 人 生
十年辛酸熬完,饰品是赝品,滑稽。
一夜风头出尽,项链成锁链,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