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7 15:4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汉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课前预习(在课本上划出关键信息)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文景之治”
(1)汉初与民休息: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
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2)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3.汉初政治统治
(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
(2)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刘邦在统一战争
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
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
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3)“七国之乱”: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
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
西汉的强盛
巩固政治统治
王国问题
颂布“推思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皇权
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选官制度
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监察问题
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贵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地方治理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发展杜会经济
类别
措施
货币政策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专卖制度
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物价政策
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工商业政策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大一统”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2公元前
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
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开疆拓土
(1)反击匈奴: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2)张骞出使西域: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3)开辟“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4)加强对东南和西南的控制: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以巩固加强。
三、东汉的兴衰
1.西汉灭亡
(1)原因: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2)王莽篡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2.王莽统治
(1)王莽新政: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2)政权覆亡: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力。随后,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3.“光武中兴”
(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2)统治措施:
类型
内容
政治
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
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思想
重视儒学
(3)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4.东汉的衰落
(1)东汉后期统治
①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②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2)黄巾起义
①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②概况: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
③结果: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四、两汉的文化
(一)史学成就
(1)《史记》
作者
西汉的司马迁


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皇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文字精炼,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文学成就
(1)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2)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一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3)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五言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三)科技成就
时间
代表性成就
意义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东汉
《神农本草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东汉
《九章算术》
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课堂探究一:
材料一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讨论思考:汉初为何如此?又有哪些影响?
历史的惯性、统治力的虚弱、确保刘氏天下需要。
影响:
1.积极: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使汉初的功臣及王室子弟得到了相应的利益,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有一定作用
2.消极:郡国的权力较大,受中央节制较小,以至于拥兵自重,造成了后来的七国之乱,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课堂探究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董仲舒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
归纳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的关系。
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课堂探究三:
世善农稼,好货殖。……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
-范晔《后汉书·樊宏传》
根据材料,归纳东汉豪强地主的特点。
1.基础:大土地所有制。
2运作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内部关系:既有奴役奴隶,又有乡里,增加了内部凝聚力。
4.具有自卫自保性,依附性强。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
汉朝建立后,刘邦下令罢兵归田,招抚流亡,释放奴婢及死刑犯外的所有罪犯,让他们回到生产中去。同时,减免赋税,实行“十五税一”。汉朝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
A.促使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复苏
B.促使汉朝国力迅速发展,达到鼎盛状态
C.促使汉朝文化昌盛
D.促使“文景之治”形成
2.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3.
汉武帝时代,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刺史是(B)
A.行政官员
B.监察官员
C.军事官员
D.财政官员
【重难点阐释】
“黄老之学”
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汉初以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黄老之学的特点是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它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因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汉承秦制
含义:汉朝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但对秦制又有所损益。
表现:
①基本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汉朝承袭了秦朝创立的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
B、汉朝基本承袭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C、汉朝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但又在地方推行封国制。
②汉朝基本承袭了秦朝的法律制度。汉律是在秦律的基础上制定的,对秦律进行了删减。
③汉朝基本承袭了秦朝的赋税、徭役、兵役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管理。
3、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主要因素
(1)匈奴问题(2)豪强地主:(3)外戚宦官专权(4)土地兼并严重
7、汉朝政治的特点:
(1)布衣将相、重视母族亲属关系、儒士受到重用、地方势力强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