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芣苢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和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体会诗歌中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作品特色
重章复沓的叠咏体式和四言的基本句式。诗经中有一半以上的作品采用了叠咏体,这种重章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式使得诗歌便于记忆、歌唱和传诵。四言句式使得诗歌短促,富有音乐美感。
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点。首先是词汇丰富,然后是节奏鲜明、音韵协洽,富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还有使用了大量的连绵词和叠字,能够更加细腻和传神的表现出诗人心中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西周取代殷商,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发生巨大的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
周南是指周王城以南的地方,也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所唱的歌谣。
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芣(fú)苢(yǐ
):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说即车前子。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摘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写。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具体描写用手采摘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小芣苢,捋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的取下。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具体描写出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个字写出来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
《芣苢》作为《诗经》中的一篇,自然也能体现出《诗经》的语言特色,
《芣苢》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
(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
(2)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这首诗简单明快,读来朗朗上口,全诗韵律和谐,读完以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一共只更改了六个字,那请问同学们,这六个字的顺序可以改动吗?并说出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照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只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社会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
阅读《无衣》,然后回答问题。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王于兴师②,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③。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④!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②兴师:出兵。
③泽:同“襗”内衣,指今之汗衫?④作:起。
1.每章诗的开头形式相同,只变换几个字,这属于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章结句“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怎样体现诗意上的逐层递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使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同时强化了诗歌的情感。由于更换了词语,内容就更加丰富,诗意得到发展。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从思想到行动到真正奔赴战场,诗意不断递进。
小结:
《芣苢》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芣苢》
起:人们出发去采摘芣苢
扬:采摘芣苢时的动作描写
收:芣苢越采越多的情景
劳动的热情和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