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1.
与课文《纪念白求恩》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B.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C.南国风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D.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
阅读下面一段话,选出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
?
?)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A.毛泽东同志对白求恩的殉职表示悲痛。
B.白求恩同志的精神令人十分感动。
C.学习白求恩是对他的最好纪念。
D.纪念白求恩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
下列画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
)
A.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B.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又是另一方面。
①这是一方面
②很难摆脱商品化的命运?
③具体做法是增加小说的文化味道?
④希望在小说中增加点耐人寻味的东西以提高作品的“档次”
⑤因而始终把消闲和娱乐放在首位?
⑥有才华的武侠小说家总是不满足于单纯的商品化倾向
A.⑤②①⑥③④
B.⑤⑥①④③②
C.②⑤①⑥④③
D.②①⑤⑥③④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
A.今天的黄昏,看到雨下得这般大,使我也有些吃惊了。
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C.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D.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了解当地市场,适应和熟知当地法律与文化。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B.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
C.武汉的黄鹤楼、十堰的武当山、恩施的神农架都是湖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D.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应邀参加朋友的聚会,因故迟到,你抱歉地说:“不好意思,让您恭候了。”
B.“小伙子,你知道人民广场怎么走吗?”小张热情地说:“路不远,我带您过去吧。”
C.在公交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小雷的脚,他生气地说:“谁踩了我的脚,赶紧道歉!”
D.小华对我说:“你进步很大嘛。”我得意地说:“那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嘛。”
二、
现代文阅读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上面文字的中心意思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不少共产党员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赞扬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态度。
(2)选段中侧面写白求恩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_____句和第_______________句(填序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
(3)选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原句: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改句: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都为之感动。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像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1)选文中围绕着我和外公,写了哪些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品析画线词的表达效果)
②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3)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分析外公是个怎样的人。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冬?
?
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疼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
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是白色的,是灰色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钱,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板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扣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他立在那里,无声地笑笑,做出长久的沉默。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冻僵,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
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汽。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不再去恋爱了,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总是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孩子,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大叫。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
一个人在你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丫离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他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一首诗,又道不出来。
“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
他回过头来,看见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桩。他吓了一跳,那雪桩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脱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作诗。”他说。“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你在干什么?”“看绿。”“绿在哪儿?”“绿在树杈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枝上,一动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
“还看到什么吗?”“太阳,太阳的红光。”“下雪天没有太阳的。”“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了:“你这么喜欢冬天!”“冬天是庄严的,肃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可惜冬天的白色那么单调……”“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不是孕育着春天吗?”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
(略有删改)
(1)作者围绕“冬景”依次描写了三幅冬景图,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②“奶奶,电线肿了。”
(3)本文前后两部分(以时间为界限)写的都是人与自然,但侧重点不同,表现的内涵也不同,试作说明。
(4)有人认为文章结尾段“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可以删去,联系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三、
综合读写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chén,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rén。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萃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字注音。
拈(?
?
?
)轻怕重?
?
漠(?
?
?
)不关心?
??热?chén(?
?
?
)?
??麻木不?rén(?
?
?
)
(2)文中书写有误的一个词是“?
?
?
?
?
?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
?
?
?
?”。
(3)将画线句改为肯定句:?
?
?
?
?
?
?
?
?
?
??。
12.
综合实践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事迹,层出不穷;爱国人物,群星灿烂。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贬谪,不怕牺牲,忠烈千秋,永垂千古,这正是爱国主义力量的集中体现。现在我们班展开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班会。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开场白。
(2)你准备在班上开展那些“爱国主义”活动?(列举两种活动)
?
13.
为了全面了解你家乡的古建筑情况,班里组织了一次“古建筑资源调查”活动,假如你被指定为这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了让同学们对本地的古建筑有更深层的了解,你决定邀请一位建筑专家讲解。见到建筑专家,你会说:_______________。
(2)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
(3)请你设计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案。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B
6.D
7.B
8.
(1)C
(2)⑧,⑨,用别人的讲述和感受表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显得更加真实、感人,更有说服力
(3)例一: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形成对比。
例二:将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形成对比。
作用:指出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照检查;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伟大,强调了要学习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重要性。
(4)原句好,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表达对白求恩同志的赞美之情。
9.
(1)①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
②带“我”到田间地头去玩耍;
③带“我”去看戏,给“我”讲戏;
④每次离开,外公都坚持送“我”到车站。
(2)①“轻轻地”修饰“放”,写出外公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庄重,突出了他对演员的理解和尊重。
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我”跟随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欣赏到了大自然的有趣、美好,突出了“我”童年的快乐。
(3)照应文章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外公深切的怀念之情。
(4)①不苟言笑,沉默寡言:送“我”去车站,一路无言;从不和外婆谈起戏剧;一天说的话,扳扳手指都数得过来。
②吃苦耐劳:整天在地里忙活,“我”家的蔬菜都是外公自己种的。
③尊重他人:看戏时认真看完全场,且轻轻放钱。
④疼爱晚辈:任由“我”将秧苗乱插,从不说“我”;带“我”去看戏,给“我”讲戏;每次离开,外公都坚持送“我”到车站。
10.
(1)郊外闲冬图,农村喜雪图,雪中对话图
(2)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北方冬日里冷得发痛的感受比作被烙铁烫一样,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北方冬日的寒冷。
②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电线以人的形象,生动形象地说明电线落雪之后变得更粗了,表现出孩子的童真。
(3)前一部分以霜为背景,侧重写自然,表现大自然的威力;后一部分以雪为背景,侧重写人,表现人的活力。
(4)不可删去。结尾可谓点睛之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
①冬天庄重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
②心灵的热爱、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
11.
(1)niān,mò,忱,仁
(2)纯萃,纯粹
(3)都佩服他,都被他的精神感动
12.
(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英雄。他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一代代英雄的引领,才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英雄,分享英雄感人故事,铭记英雄先进事迹,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2)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名言展示会。
13.
(1)示例:您好!我们班正在组织“古建筑资源调查”活动,同学们希望能对本地的古建筑有个基本的了解,恳请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
(2)示例:从建筑历史、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建筑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3)示例:①收集、整理当地古建筑相关资料,并实地观察采访。
②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古建筑的现状。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