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16:50: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溶液中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硫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A.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盐酸
D.
食盐水
2.
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石灰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3.
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
能与稀硫酸反应
D.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
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固体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A.
有腐蚀性
B.
易风化
C.
易吸收氧气
D.
易潮解、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5.
下列各组物质的俗称中,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
熟石灰、消石灰、生石灰
B.
烧碱、火碱、苛性钠
C.
沼气、天然气、水煤气
D.
金刚石、大理石、石灰石
6.
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稀硫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
紫色石蕊试液
B.
无色酚酞试液
C.
碳酸钠溶液
D.
硝酸钡溶液
7.
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放入水中,看是否全部溶解
B.
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C.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看是否变色
D.
用手触摸,看是否有滑腻感
8.
某日某化工厂发生液态氯气泄漏爆炸,次日,另一食品厂制冷车间管道破裂,导致大量液态氨气泄漏.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氯气与氨气具有如表所示的性质.因此,小明认为,消防队员向泄漏的氯气与氨气最好喷洒(  )
A.
都用水
B.
都用石灰水
C.
石灰水与水
D.
NaOH固体与水
9.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10.
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熟石灰又称为消石灰
B.
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二、填空题
11.
实验室常常要用到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变质后的溶液为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向变质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2.
二氧化硫气体对人体有害,会污染大气,可用__________溶液吸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已知奥运五环中A、B、C、D、E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铁、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E是常见的溶剂。请回答:
(1)B物质是_________。
(2)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14.
小金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得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___________。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
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固体,反应片刻后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有色液体柱将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写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于是该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是所用的酚酞溶液变质了。
猜想二: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了。
猜想三: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了。
猜想四:可能是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
【讨论交流】
小组同学集体讨论后认为猜想一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
(2)
【查阅资料】
对于猜想二,大家认为是错误的。如果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了,就会生成Na2CO3?Na2CO3俗称纯碱,查阅资料得知Na2CO3溶液呈碱性,pH约为10~11.9,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且红色不会消失。
【设计并实验】
①为了验证猜想三,小组同学先往如图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从b处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然后通过注射器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则猜想三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②为了验证猜想四,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了实验结论,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猜想四是正确的。红色褪去变成无色是因为NaOH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
(3)
【拓展延伸】
小组同学百度“酚酞”得知,酚酞(以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遇碱溶液变红的变化可表示为:H2In(无色)???In2﹣(红色),据此信息写出H2In遇NaOH溶液变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17.
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四、解答题
18.
小强称取一定量NaOH固体于烧杯中,观察其在空气中的潮解与变质情况,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5.0g然后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过一会后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冒出,当烧杯中不再冒出气泡时,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是200.0g此时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213.9g。请回答
(1)烧杯中冒出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g。
(2)小强根据NaOH固体表面潮湿及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判断NaOH固体潮解并已变质,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变质后的固体中含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9.
某同学家的下水管道堵塞了,于是他买了一瓶“管道疏通剂”(部分说明如图).疏通剂是利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以加快氢氧化钠与毛发等淤积物的作用,反应的原理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管道疏通剂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使用说明,该同学对“疏通剂”作了进一步研究.先向烧杯中加入206g水,再加入本品200g,当铝粉全部反应后,求:(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①生成氢气的体积。(ρ氢气=0.09g/L)
②反应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D
B
C
B
C
C
C
二、填空题
11.
Na2CO3
产生白色沉淀
12.
氢氧化钠
2NaOH+SO2=Na2SO3+H2O
13.
(1)稀硫酸
(2)2NaOH+CO2=Na2CO3+H2O
(3)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14.
(1)CaCl2溶液倒流进入左边集气瓶,并且有白色沉淀产生
(2)NaOH、NaCl、
15.
上升
Ca(OH)2
三、实验探究题
16.
(1)不合理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时已变成红色
(2)①错误
②实验操作:在两支同样大小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加1-2滴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不消失,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变红,然后红色消失
(3)H2In+2NaOH=Na2In+2H2O
17.
(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
(2)变质产生的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滴加碘液直至出现蓝色
四、解答题
18.
(1)1.1
(2)Na2CO3+2HCl=2NaCl+H2O+CO2↑
2,65g
19.
(1)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且会和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
(2)①66.7L
②16.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