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科版必修1 3.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课后作业(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鲁科版必修1 3.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课后作业(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7 06:1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鲁科版必修1
3.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课后作业(解析版)
1.如图所示,一栋高为9m的三层楼房,每层楼高相等,且每层楼墙壁正中间有一个高为1m的窗户。现将一石块从楼顶边缘自由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块依次到达三个窗户上边缘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B.石块依次通过三个窗户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C.石块依次到达三个窗户下边缘的时间之比为2∶5∶8
D.石块依次通过三个窗户的时间之比为
2.如图,“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的一部分(照片中的数字是小球下落的距离,单位是cm),为了根据照片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一定要记录的是(  )
A.小球的直径
B.小球的质量
C.小球初速度为零的位置
D.频闪光源的周期
3.如图甲,现代城市里面高楼林立。如图乙,是某地两高楼示意图,左边的楼高98m,右边的楼高200m,水平间距为136m。左边楼顶一人拿着1kg的尽球,右边楼顶另一人拿着4kg的F球;若右边楼顶的人静止释放F球的同时大喊一声,左边楼顶的人一旦听到声音后即刻静止释放E球,不计空气阻力,人和球均看成质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本题取,本题仅供理论讨论,严禁高空抛物)(  )
A.F球先落地
B.在两球均释放后且落地前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E球的速度变化量小于F球的
C.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1.92s
D.在E球落地的一瞬间,F球离地面的高度小于左边楼的高度
4.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内的位移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内的位移是
B.小球在末的速度是
C.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
D.小球在第内的平均速度是
5.高空坠物已经成为城市中仅次于交通肇事的伤人行为。某市曾出现一把明晃晃的菜刀从高空坠落,“砰”的一声砸中了停在路边的一辆摩托车的前轮挡泥板。假设该菜刀可以看作质点,且从15层楼的窗口无初速度坠落,则从菜刀坠落到砸中摩托车挡泥板的时间最接近(  )
A.1s
B.3s
C.5s
D.7s
6.甲、乙两物体,m甲=2m乙,甲从20m高处自由落下,1s后乙从10m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两物体落地之前,正确的说法是(  )
A.落地前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
B.落地前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C.各自下落1m时,两物体速度相同
D.落地前瞬间甲、乙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
7.为了测出某楼房的高度,让一小石块从该楼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已知,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该楼房的高度(  )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
C.石块落地前最后1s的位移
D.石块的质量
8.物体从某高度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开始到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为10m/s(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落一半高度时的瞬时速度为10m/s
B.落地前瞬间的速度是20m/s
C.物体下落的高度是20m
D.第3s内物体下落25m
9.有一串珠子(珠子可视为质点),穿在一根长1.8m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1个珠子,中间还有5个珠子。从最下面的珠子算起,相邻两个珠子之间的距离依次为5cm、15cm、25cm、35cm、45cm、55cm,如图所示,某人向上提起细线的上端,让细线自由垂下,且第1个珠子紧贴水平桌面。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假设珠子落到桌面上不再反弹,则第2、3、4、5、6、7个珠子(  )
A.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之比为1∶∶∶2∶∶
C.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
D.第4个珠子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3m/s
10.从高处释放一石子,1s后在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石子(空气阻力不计),则(  )
A.两石子均未落地时,两者距离保持不变
B.两石子均未落地时,两者的速度差保持不变
C.两石子均未落地时,两者的加速度均保持不变
D.两石子落地相差时间肯定是1
s
11.电影《战狼2》的火爆上映,再次点燃了中国观众的民族情结和爱国主义的热情。为了更深刻的展现出军人形象,演员吴京曾在某特种部队生活、训练了18个月,在某次夜晚的超低空飞行训练中,当飞机悬停在220m高空处时,吴京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安全要求,吴京落地的速度不能超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距离是40m
B.减速下降的时间为10s
C.自由下落的末速度是30m/s
D.下降的总时间是14s
12.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是(  )
A.
B.
C.D.
13.如图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直杆,在杆的正下方距杆下端5m外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g取10m/s2)
14.矿井中的升降机停在井口时,一螺钉从升降机底板松脱后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t=3s螺钉刚好落到井底。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1)求螺钉刚到达井底时的速度大小v;
(2)求升降机停在井口时底板距井底的高度h;
(3)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向井底运动,已知升降机的速度不能超过vm=10m/s,升降机向下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不能超过g,向下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不能超过,求升降机从井口到井底的最短时间tmin。
15.钢球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落地时的速度为,取,
(1)它开始下落时离地的高度是多少?
(2)它在第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它在最后内下落的高度是多少?
16.如图1所示是某科技馆内的空中悬浮的娱乐风洞装置,通过制造和控制向上气流把人“吹”起来,体验太空飘浮的感觉,图2为圆柱形竖直管道的简化示意图。现有一位游客悬浮在A点,气流突然消失,游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当下落到B点时立即开启更强的气流,使气流对游客的向上冲击力,游客经t=0.3s匀减速下落到C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A、B两点间的高度差h=4.05m,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游客体验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2)求B、C两点间的高度差;
(3)求游客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17.一条铁链AB长0.49
m,悬于A端静止,如果让它自由下落,求整个铁链通过悬点下方2.45
m处的小孔O需要的时间。(g取10
m/s2)
18.某同学想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共四层)。他在四楼走廊上,从与地板等高的地方释放一小石块,测出小石块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假定小石块在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则这座教学楼的高度是多少?
19.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大小为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5m/s,取g=10m/s2。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运动员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从高处自由下落一物体,如把180m分为三段:
(1)若要通过各段的时间相等,求各段高度;
(2)若要各段的高度相等,求通过各段的时间。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石块依次到达三个窗户上边缘的位移分别为1m、4m、7m,根据
v2=2gh
可知,石块依次到达三个窗户上边缘的速度大小之比为,选项A错误;
BD.石块依次到达三个窗户上、下边缘的位移分别为1m、2m、4m、5m、7m、8m,根据
v2=2gh
可知,石块依次到达三个窗户上、下边缘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根据
可知,石块依次通过三个窗户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B正确;
再根据
可知,石块依次通过三个窗户的时间之比为
D错误;
C.石块依次到达三个窗户下边缘的位移为2m、5m、8m,根据
可知,石块依次到达三个窗户下边缘的时间之比为,选项C错误。
故选B。
2.D
【详解】
根据△x=gT2得重力加速度为,可知需要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需要测量频闪光源的周期或频率大小,故D正确,ABC错误.
3.D
【详解】
AC.根据
解得F球落地的时间为
E球从听到声音释放小球到小球落地所用时间为

则E球先落地,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故AC错误;
B.根据
可知两球都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在相等的时间内E球的速度变化量等于F球的,故B错误;
D.在E球落地的一瞬间,F球离地面的高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AC.
小球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第5s内的平均速度为:,第5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4.5s末的速度,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
小球在内的位移是
故A正确C错误;
B.
小球在2s末的速度是:
v2=at2=4×2m/s=8m/s
故B错误;
D.
第5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设楼层高为3m,则菜刀下落的高度h=(15-1)×3=42m
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gt2解得
时间最接近3s,故B正确;
故选B。
6.AC
【详解】
AB.设甲下落时间为t,则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可知,落地前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A正确,B错误;
CD.由
可知,当各自下落1m时,两物体速度相同,落地前瞬间甲、乙的位移之比为2:1,故速度之比为,C正确,D错误。
故选AC。
7.ABC
【详解】
A.根据位移—时间公式h=gt2,知道下落的总时间,可以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A正确;
B.根据2gh=v2可知,知道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就可以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B正确;
C.设运动时间为t,由落地前最后1s的位移根据
Δx=xt-xt-1

gt2-g(t-1)2=Δx
可以算出下落的总时间,根据位移—时间公式h=gt2,知道下落的总时间,可以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C正确;
D.已知石块的质量无法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D错误。
故选ABC。
8.BC
【详解】
根据平均速度

物体落地前瞬间的速度
v=2×10m/s=20m/s
根据
v2=2gh
v′2=2g·
可得,下落一半高度时的速度
v′=v=10m/s
A错误,B正确;
C.物体下落的高度
h==m=20m
C正确;
D.物体落地的时间
t==s=2s
则第3s内下落的位移为零,D错误。
故选BC。
9.CD
【详解】
ABC.各珠子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4∶9∶16∶25∶36;根据
知落地的时间之比为
1∶2∶3∶4∶5∶6
则各珠子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根据v=gt知,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之比为
1∶2∶3∶4∶5∶6
故AB错误,C正确;
D.第4个珠子距离桌面的高度为45cm,则
=3m/s
故D正确。
故选CD。
10.BCD
【详解】
设两石子均未落地时,第一个小石子运动时间为t,则第二个小石子运动时间为(t-1)s,根据

所以随时间的增大,两石子间距离将增大,选项A错误;
B.根据
v1=gt
v2=g(t-1)

Δv=v1-v2=g
速度之差保持不变,选项B正确;
C.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均为g,选项C正确;
D.由
知,下落时间相等,故两石子落地时间差肯定是1s,选项D正确。
11.BC
【详解】
AC.设自由下落的高度为h,自由下落的末速度为v1,自由下落的过程有
匀减速下落的过程有
其中H=220m,,带入数据解得

故A错误,C正确;
BD.自由下落的时间为
减速下降的时间为
下降的总时间为
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12.AD
【详解】
A.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
图像是直线,A正确;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为
图像是抛物线,B错误;
C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一个定则,为g,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3.1s
【详解】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可得下落时间公式为
杆下端到达A点所用时间为
杆上端刚离开A点所用时间为
则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为
14.(1)30m/s;(2)45m;(3)6s
【详解】
(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知
v=gt
解得
v=30m/s
(2)由白由落体运动规律知
解得
h=45m
(3)要使升降机从井口到井底的时间最短,升降机必须先做由落体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合适的位置开始以的加速度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井底时速度恰好为0。设升降机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加,对应的位移为x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匀,对应的位移为x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减,对应的位移为x减,则有
vm=gt加
x加=
x匀=vmt匀
解得
tmin=6s
15.(1);(3);(3)
【详解】
(1)设钢球下落的高度为,则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3)它在第内的平均速度是,则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
(3)设它在最后内下落的高度为
16.(1)0.9s;(2)
1.35m;(3)
4.5m/s
【详解】
(1)下落内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时间为
(2)速度为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知B、C两点间的高度差为
(3)游客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17.
【详解】
作出铁链AB下落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看出,铁链通过小孔的时间为从B端到达小孔至A端离开小孔的时间。
法一:B端到达O点所需的时间为t1,发生的位移为x1,A端到达O点所需的时间为t2,铁链长度,B端发生的位移为,由图可知
由以上三式解得
法二:当铁链的B端到达O点和铁链的A端离开O点时,铁链下降的高度分别为x1和x2,它们经过O点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设铁链经过O点的时间为t,位移为铁链的长度L,则有
代入数据得
18.11.25m
【详解】
由公式
故教学楼的高度为11.25
19.(1)305m;(2)9.85s
【详解】
(1)设运动员自由下落的高度为h1,打开伞前瞬间的速度为v1,有
打开降落伞后做匀减速运动时满足
联立解得
所以总高度为
(2)设第一过程经过的时间是t1,有
第二过程经过的时间是
所以总时间为
20.(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
(1)因为通过各段的时间相等,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各段的高度之比为
则可得
(2)若各段高度相等,则每段高度都为60m,下落第一段所需时间为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下落通过各段所需时间之比为
则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