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3.6 跳绳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3.6 跳绳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06:37:33

文档简介

跳绳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38~39
8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创设跳绳、涂色等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8”和“9’’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和感受“8”和“9”加减法的意义,在表达与交流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意义,会计算O~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不会太难理解,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关键是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有关“8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利用旧知学新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分类、迁移、操作、尝试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有关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精神。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
4、初步能参与数学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同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有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观察与表达。
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学校即将举行运动会,学生对于比赛项目的规则很熟悉,兴趣也很高,以此引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学8的加减法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列出的算式也不一样。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汇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在最后让学生观察4个算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4个算式之间有联系。教学9的加减法时,让学生独立看图列出4个算式,让学生再次体验一幅图能够列出4个有联系的算式,为后面学习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一个算式说出另外3个有联系的算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两个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个月我们学校要举行一次运动会,大家都积极地报名。你报了哪个项目?
老师这里有一些去年我们学校举行运动会的照片,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他们的比赛情况。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这是去年一年级同学参加跳绳比赛的情况。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问题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板书4个算式)
操场上正在举行跳绳比赛,有2个小朋友负责摇绳,有6个小朋友跳绳,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生口述,教师板书算式:2+6=8
6+2=8
指名说2+6=8是怎么算的。
6+2=8呢?
你能说说6+2=8表示什么意思吗?
操场上正在举行跳绳比赛,一共有8个小朋友,有2个小朋友负责摇绳,有几个小朋友跳绳?
操场上正在举行跳绳比赛,一共有8个小朋友,有6个小朋友跳绳,有几个小朋友负责摇绳?
教师板书:8-2=6
8-6=2
指名说说算法、得数、算式含义。
2、细心观察这四个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同桌小声地说说。
小结:看来观察图的角度不一样,列出的算式也不一样。一幅图能够列出这样的2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3、你还看到了什么?能写几个算式就写几个。
同桌交流:跟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算式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
老师请同桌汇报。可以先找只写出一个或两个算式的小组说,然后再找其他组补充。学生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课题:跳绳
4、小朋友真不错,列出了那么多8的算式。
细心观察这四个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看来观察图的角度不一样,列出的算式也不一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要注意列减法算式时,减号前面的是总数。
5、
分一分,填一填。小猴子要把8个桃子分别装在2个盘子里,他们不知道有几种装法,请你们帮帮他们?利用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交流记录,读一读。
6、拍手游戏。
三、说一说
1、
3+5=8
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2、看图说图意,列算式。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3、填一填。39页2题。
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分组交流,全班交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四、总结:你有什么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跳绳
2+6=8
8-2=6
6+2=6
8-6=2跳绳(二)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39~40
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9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叙述情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操作,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4、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掌握9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叙述情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会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有序地写出9的所有算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操作,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加减法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0-10并掌握了8以内的加减法,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上过学前班,数的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技能,成绩好的学生已经基本上不借用学具,直接看算式写出得数,并能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学习兴趣浓厚。
教材分析:
《试一试》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39-40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9”的加减法,同时,结合学生一些日常的活动,将解决问题的思想也渗透在计算的学习中。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
教学用具:课件、彩笔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看数字卡片列加法或减法算式。
2、小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谁是顺风耳”,老师拍手请你们仔细听,并在心里默默的数,待会儿告诉我我敲了几下。(教师拍手8、9次,让学生猜一猜。)
二、画一画
1、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画画。今天,我们就和小象一起当一名小画家。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小画家”卡),先看小象怎样涂方格(出示课件:小象画画),并帮它把算式填完整;再想还可以有哪几种不同的涂法和算式,请完成在卡片上。
2.小组交流。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并及时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先观察画面中小象画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己涂方格,再列算式,然后小组再交流。不仅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还要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3、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结果。
生1:1+8=9
生2:2+7=9
生3:9-1=8
生4:9-8=1
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
9-1=8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想组成,想加、减法朋友等)
我想把9的加法算式排排队。(师整理:1+8=9
2+7=9
8+1=9)
这样排有趣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他们的得数都是9。
生2:前面一个数从小到大,每次多一个。

3:加号后面的数从大到小,每次少一个。
你会用我的方法给9的减法算式排队吗?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报出算式,教师依次摆出来:(9-1=8
9-2=7
9-8=1)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第一个数都是9。
减号后面的数从小到大每次多一个,得数从大到小每次少一个。
师:这说明减去的数越大,得数就……
生:得数就越小。
师:从下往上看呢?
生:减去的数越小,得数就越大。
师小结过渡:小朋友们真是又聪明又能干,不但方格涂得漂亮,而且列出了很多不同的加减法
算式。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再展示一下
自己的本领吗?
三、试一试,比一比
1、画一画,填一填。39页
2、找朋友:凑成9。
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3、练一练第40页,数学故事。八戒吃西瓜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4、联系生活。请小朋友想一想,在生活中,你碰到过有关“8、9的加减”的问题吗?
四、总结: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9的加减法
8+1=9
9-1=8
1+8=9
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