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PPT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4.0《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PPT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6-12 16:4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5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化学》
选修5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
化学物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油脂》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油脂的结构
(1)R1、R2、R3可以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
(2)如果R1、R2、R3相同,这样的油脂称为单甘油酯;如果R1、R2、R3不相同,称为混甘油酯。
(3)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酯,且动、植物体内的油脂大都为多种混甘油酯的混合物,无固定熔沸点。
营养物质 能量
葡萄糖 17.2 kJ/g
蛋白质 18 kJ/g
油脂 39.3 kJ/g
1 .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汽油洗.
2. 家里做汤放的油浮在水面,油脂有的呈液态,有的呈固态,
3.触摸时有滑腻感.
4.油瓶快倒空时,油滴速度很慢。
提供能量对比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你所接触到的油脂的认识。(可谈谈你所知道的它们对你的有什么作用或者它们的特点。)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1.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为0.9~0.95g/cm3
 2.有明显的油腻感
 3.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5.当高级脂肪酸中烯烃基多时大多为液态的油;当高级脂肪酸中烷烃基多时,大多为固态的脂肪。
1、油脂的水解
完成油脂在酸性条件水解的方程式:
可用于制备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碱性条件
肥皂的主要成分
@ 油脂水解的价值:
 1.工业上用油脂水解来制造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2.油脂在人体中(在酶作用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被肠壁吸收,作为人体的营养;
 3.用于制作肥皂。
1.肥皂的制取
  把动物脂肪或植物油NaOH溶液按一定比例放在皂化锅内,加热、搅拌使之发生皂化反应;
  往锅内加入食盐,使生成物高级脂肪酸钠从甘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析出(盐析);
    集取浮在液面的高级脂肪酸钠,加入填充剂,进行压滤、干燥、成型,就制成成品肥皂;
   下层液体经分离提纯后,便得到甘油。 
肥皂和洗涤剂
工业制皂流程简述
动、植物油脂
混合液
胶状液体
上层:高级
脂肪酸钠
下层:甘油、
NaCl溶液
上层
肥皂
下层
甘油
NaOH

NaCl固体
盐析
练习
(1)在硬水中滴加少量肥皂水,为什么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硬水中的Ca2+或Mg2+跟肥皂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钠起反应生成硬脂酸钙[Ca (c17H35COO)2]或硬脂酸镁[Mg (C17H35COO)2]沉淀。
(2)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脂的器皿?
答:热的纯碱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溶液中能水解生成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盐和甘油。
2.肥皂的去污原理
(1)亲水基--肥皂结构中-COONa或-COO-是极性基团,极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
(2)憎水基--肥皂结构中的烃基-R,不溶于,但极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亲油性质;
(3)肥皂的去污过程
 ①. 合成洗涤剂的组成:由憎水基和亲水基组成,如:
烷基苯磺酸钠
烷基磺酸钠
3.合成洗涤剂
②.合成洗涤剂与肥皂的比较
  (1)肥皂不适合在硬水中使用,而合成洗涤剂使用不受限制;
  (2)合成洗涤剂洗涤能力强,可以用于洗衣机使用;
  (3)合成洗涤剂的原料便宜。
  (4)合成洗涤剂的危害:由于其稳定性,在自然界中不易被细菌分解,造成水体污染。尤其含磷洗涤剂造成水体富营养。
油脂的结构决定其性质:   1.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以具有酯的性质——能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水解;由不饱和高级脂肪酸所生成的油脂还具有烯烃的性质。   2.油脂中高级脂肪酸的饱和程度越大,其熔点越高,影响着油脂的存在状态
性质决定用途:
1、氢化:制人造奶油
2、酸性水解:甘油、高级脂肪酸
3、碱性水解: 肥皂等。  
课堂小结: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2.油脂的氢化
(油脂的硬化)
2、与H2加成—油脂的氢化
工业应用:把多种植物油转变成硬化油。
油脂的硬化
1.硬化油的特性:
(1)油脂氢化得到的硬化油,就是人造脂肪,也叫硬化油;
(2)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为什么?);
(3)硬化油便于运输;
(4)用于制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油)
(脂肪)
[课堂小结]
油脂

脂肪
结构
性质
水解
氢化
用途

碳碳双键
食物、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等
练习:
1、下列物质不属于酯类的是( )
A.花生油 B.硝化甘油
C.酚醛树脂 D.醋酸纤维
2、下列各组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
A.乙二醇、丙三醇 B.油酸、丙烯酸
C.三乙酸甘油酯、硬脂酸甘油酯
D.甲酸乙酯、乙酸甲酯
C
BC
练 习
3、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的老碱溶液洗涤沾有油脂的器皿?
(1999年广东高考题)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牛油是纯净物
B.牛油是高级脂肪酸的高级醇酯
C.牛油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
D.工业上将牛油加氢制造硬化油
C
5、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 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2000年广东高考题)
练 习
D
练习:
2、“花生油属于纯净物”这种说法对不对?
3、工业上如何从植物的种子中提取油和分离油的?
1、请写出硬脂酸、软脂酸与甘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糖 类》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糖 类
一、糖类具有怎样的特征?
绿色植物光合反应的产物
由C、H、O元素组成
常用通式Cn(H2O)m来表示
二、糖类如何分类?
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二糖(1mol水解产生2mol单糖)
多糖(1mol水解产生多摩单糖)
-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蔗糖
-淀粉、纤维素
[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一、葡萄糖与果糖
根据下列信息推出葡萄糖的分子组成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其中
含碳40%,氢6.7%,其余是氧。求分子
式。
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
1、葡萄糖
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1)物理性质
根据下列信息推出葡萄糖的分子结构:
1、在一定条件下,1mol葡萄糖与1molH2反应,还原成己六醇
2、 葡萄糖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五乙酸葡萄糖(提示:同一个C原子上连接2个羟基不稳定)
3、 葡萄糖分子被氧化,碳链并不断裂,而是生含6个C原子的葡萄糖酸
说明分子中有双键,也说明是直链化合物
说明葡萄糖分子中有5个—OH,且分别连在5个C原子上
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一个—CHO
科学推理:
分子式:C6H12O6
(2)结构
结构简式:
CH2 CH CH CH CH CHO
OH
OH
OH
OH
OH
预测: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1、葡萄糖
(3)化学性质:
银镜反应
与新制Cu(OH)2反应
与H2加成
② 羟基的性质:
③ 人体内氧化反应-人体能量主要来源: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①醛基的性质:
(4)用途
制药、制镜、制糖果
酯化
葡萄糖的性质
CH2OH(CHOH)4CHO + H2
CH2OH(CHOH)4CH2OH
催化剂
CH2OH(CHOH)4CHO+2 Ag(NH3)2OH
2Ag +CH2OH(CHOH)4COOH+4NH3 +H2O
CH2OH(CHOH)4CHO+2Cu(OH)2
CH2OH(CHOH)4COOH+Cu2O +2H2O
2、果糖:
分子式:C6H12O6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多羟基酮,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
在碱性条件下,果糖分子中羰基受多个羟基的影响有很强的还原性,所以果糖能被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氧化。
在酸性条件下,果糖不被溴水氧化,可用溴水区分葡萄糖和果糖。
分子的手性
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样的碳原子叫做“不对称碳原子”,也叫做“手性分子”。
二、蔗糖 麦芽糖:
演示对比实验:
银氨溶液
银氨溶液
热水浴
热水浴
无现象
产生
银镜
热水浴
热水浴
20%蔗
糖溶液
20%麦芽糖溶液
无还原性
有还原性
蔗糖:
麦芽糖:
化学性质:
同分异构
演示对比实验:
热水浴
20%蔗
糖溶液
银氨溶液
热水浴
无现象
蔗糖 +
稀硫酸
热水浴
NaOH
中和酸
银氨溶液
热水浴
产生
银镜
C6H12O6 + 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催化剂
C12H22O11 + H2O
(蔗糖)
二、蔗糖 麦芽糖:
二、蔗糖 麦芽糖:
葡萄糖 还原性糖
(有-CHO) 不能水解 单糖
蔗糖 非还原性糖
(无-CHO) 水解成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果糖 二糖
C6H12O6 + 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催化剂
C12H22O11 + H2O
(蔗糖)
●蔗糖与葡萄糖的比较:
二、蔗糖 麦芽糖:
●蔗糖与麦芽糖的比较:
蔗糖 C12H22O11
同分异构 非还原性糖
(无-CHO) 水解成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果糖 二糖
麦芽糖 还原性糖
(有-CHO) 水解成二分子葡萄糖 二糖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催化剂
三.淀粉与纤维素
1.淀粉
存在: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块根里。
结构:含有几百到几千个单糖单元(C6H10O5)。每个结构单元式量:162。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物质性质: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产生糊化作用(即食物由生变熟的过程)
淀粉的化学性质
 ①通常淀粉不显还原性
 ②遇碘变蓝色
 ③淀粉在催化剂(如酸)存在和加热下可以逐步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终生成还原性糖:葡萄糖。
  (C6H10O5)n + n H2O n 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催化剂
  思考:解释为什么在吃馒头或米饭时,多加咀嚼就会感到有甜味?
  答:淀粉在人体内进行水解。人在咀嚼馒头时,淀粉受唾液所含淀粉酶(一种蛋白质)的催化作用,开始水解,生成了一部分葡萄糖。
   (淀粉在小肠里,在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的葡萄糖经过肠壁的吸收,进入血液,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淀粉的用途
 (1)淀粉是食物的重要成分,是人体的重要能源;
 (2)可用于制葡萄糖和酒精等;
 (3)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先转化为麦芽糖,再转化为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
 C6H12O6 2C2H5OH +2 CO2
催化剂
三.淀粉和纤维素
2.纤维素
存在:纤维素存在于一切植物中。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
  
结构:分子中含有约几千个单糖单元(C6H10O5)n ;n为几千;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结构与淀粉不同,所以性质有差异。
  
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不显还原性
可发生水解,但比淀粉水解困难
(C6H10H5)n + nH2O        nC6H12O6(葡萄糖)
酯化反应
催化剂
 △
纤维素的酯化反应
(C6H7O2)
O—NO2
O—NO2
O—NO2
n
(C6H7O2)
OH
OH
OH
n
3n HNO3
浓硫酸
3nH2O


纤维素硝酸酯
(硝酸纤维)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检验纤维素水解已经开始?
答案:
  取少量反应液,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一直加到出现Cu(OH)2沉淀,最后,加热煮沸,观察现象。如果出现红色沉淀,表明已经开始水解。
5.纤维素的用途
1、棉麻纤维大量用于纺织工业
2、木材、稻草、麦秸、蔗渣等用于造纸
3、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硝酸纤维)。根据含N量分为火棉(含N量较高,用于制造无烟火药)、胶棉(含N量较低,用于制赛璐璐和油漆)
4、制造纤维素乙酸酯(醋酸纤维),不易着火,用于制胶片
5、制造粘胶纤维(NaOH、CS2处理后所得,其中的长纤维称人造丝,短纤维称人造棉)
6、食物中的纤维素有利于人的消化。
糖的概念
具有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结构,以及能够水解生成它们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叫做糖类,旧称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m(H2O)n
分类及相互转化
低聚糖
单糖
多糖
水解
缩合
水解
缩聚
水解
缩合
(2~10)
( >10)
练一练:
1、下列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的组是( )
A、乙醛 葡萄糖 B、乙酸 乙醛
C、乙醇 葡萄糖 D、甲酸甲酯 葡萄糖
2、葡萄糖所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和H2发生加成反应
B、和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C、和酸发生酯化反应
D、和NaOH溶液反应
D
D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SARS病的凶手——冠状病毒, 有自己的核酸和蛋白质。它进入人体后,借助人体内的原料合成病毒。当我们人体发病时,就是它的蛋白质对我们起了作用。
SARS病毒的电子图片
蛋白质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思考讨论:
1、蛋白质在人体内起什么作用?
(1)对生物反应起催化作用的:
(2)运输作用的:
(3)保护作用的:
(4)抵抗病毒、细菌作用的高度特异性蛋白:
(5)构成动物大部分结构的纤维物质:

血红蛋白
毛发、皮肤、甲、壳等;
抗体
软骨、肌肉
“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恩格斯
思考讨论:
2、蛋白质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
食物中的蛋白质→ 氨基酸→ 人体内多种蛋白质
3、蛋白质种类为何如此丰富(从结构方面)
蛋白质的基石——氨基酸
1、几种常见的氨基酸:
(1) 甘氨酸
(2) 丙氨酸
(3) 谷氨酸
CH2—COOH
NH2
CH3—CH—COOH
NH2
HOOC—(CH2)2—CH—COOH
NH2
一、氨基酸
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什么是氨基酸?
天然蛋白质都是由多种α-氨基酸组成,天然蛋白质水解生成α-氨基酸。
2、氨基酸的性质
(1)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H2O
试写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2CH2COOH+HCl→Cl-+NH3CH2COOH
(2)成肽反应
2NH2CH2COOH→NH2CH2CONHCH2COOH+H2O
1.书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出氨基乙酸与氨基乙酸脱水的方程式。
成肽反应
2NH2CH2COOH→
肽键
两个氨基酸分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酸或碱的存在下加热,通过一分子的氨基与另一分子的羧基间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成为成肽反应。
二、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C、O、H、N、S等元素。196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是科学史上的一大成就,可以说是科学史上又一“丰碑”。
蛋白质是含氮生物高分子化合物,有C、H、0、N、S等元素,还有一些微量元素,构成的种类有10万种以上。
天然蛋白质的结构独特而稳定,按照氨基酸的连接方式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
蛋白质的分子图象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滴加 (NH4)2SO4

再加水


再加水

第一组
滴加乙醇溶液

再加水

第二组
滴加浓HNO3,微热

第三组
加热

再加水

灼烧 两样品(丝、棉),对比燃烧后产物状态及气味
滴加(CH3COO)2Pb溶液
溶液
滴加(NH4)2SO4

再加水


再加水

第一组
盐析 变性
涵义
可逆性
生理活性
一定条件下使蛋白质凝结为固体析出
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溶解性降低
保持生理活性
失去生理活性
白色↓
白色↓
溶解
不溶解
加盐析出、加水溶解
——可逆
变性后、加水不溶解
——不可逆
滴加(CH3COO)2Pb溶液
溶液
滴加乙醇溶液

再加水

第二组
加热

再加水

白色↓
白色↓
不溶解
不溶解
思考讨论:
(1)你提倡用直发器加热的方法拉直头发吗?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在生活中最常见,试举例说明。
(2)为什么动物的皮经过药剂鞣制后,才能够成为加工皮革的原料。
第三组
灼烧 两样品(丝和棉),对比燃烧后产物状态及气味
黄色↓
滴加浓HNO3,微热
⑴ 为什么医院用高温蒸煮,照射紫外线,喷洒苯酚溶液,在伤口处涂抹酒精的方法来杀菌
⑵ 为什么生物实验室用甲醛溶液保存标本
⑶ 为什么在农业上用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来消灭害虫
⑷怎样鉴别丝织品和棉织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归纳蛋白质的性质:
3. 盐析:
1. 水溶性:有些可溶,有些难溶。
2. 水解:水解生成氨基酸。
4. 变性
5. 颜色反应
6. 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H2 C
NH2
O
N
CH2 COOH
H
三、酶
生物体、植物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化学反应,并且这些反应在生物体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而且会随着环境、身体的情况而随时自动、精确的改变,是什么让这些反应可以实现的?
酶的催化特点:
1.条件温和,不需加热
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3.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四、核酸
核酸是一类含磷的高分子化合物,DNA就是其中组成,还有一种是RNA(核糖核酸),DNA和RNA互相作用合成蛋白质。
【练习】
1、下列过程中,不可逆的是( )
A.蛋白质的盐析 B.酯的水解
C.蛋白质白变性 D.氯化铁的水解
2、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 质应加入( )
A.甲醛溶液 B.CuSO4溶液
C.饱和Na2SO4溶液 D.浓硫酸
C
C
3、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时,断裂的键是( )
C
4、为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 )
A、滴加浓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灼烧
A、D
5、误食重金属盐会使人中毒,可以
用以解毒急救的措施是( )
A、服大量食盐水 B、服葡萄糖水
C、服鸡蛋清 D、服新鲜牛奶
C、D
6、蛋白质、淀粉、脂肪是三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中______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这三种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蛋白质→________淀粉→_________; 脂肪→_________;在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子中,含有_________官能团。
*7、若将氨基乙酸和丙氨酸混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得 种二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