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
一、基础达标(40分)
1.填空。(5分)
(1)《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______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______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逸事,以短篇为主。《咏雪》一文出自《______》篇,《陈太丘与友期》出自《______》篇。
(2)《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________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8分)
(1)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与友期行(
)???
(5)太丘舍去(
)
(6)尊君在不(
尊君:
)(
不:
)
(7)元方入门不顾(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惭,下车引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与人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C.相委而去?
俄而雪骤
D.期日中?
?
撒盐空中差可拟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君/与家君期/日中
6.下列对《咏雪》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友人惭”的原因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元方“入门不顾”显示出元方的无礼和骄横。
C.通过阅读这篇古文,我们可以知道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D.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能够明白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
7.下列选项中,对《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是一篇志人小说,很好地体现了《世说新语》的写作特点。
B.文章中的“惭”“下”“引”等词表现了友人知错后惭愧的心理。
C.元方虽然年幼,却是一个不卑不亢,能坚决维护父亲尊严的孩子。
D.文章重点写了陈太丘和友人的活动,批评了陈太丘不守承诺的行为。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9.下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文章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以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B.《咏雪》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为了引出“咏雪”的事件,渲染谢太傅一家融洽的氛围。
C.“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
二、文言文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17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白雪纷纷/何所似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
(1)寒雪日内集(
)
(2)俄而雪骤(
)
(3)陈太丘与友期行(
)
(4)太丘舍去(
)
12.下面四个成语中“顾”字的含义跟“入门不顾”的“顾”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三顾茅庐
B.奋不顾身
C.顾全大局
D.瞻前顾后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世说新语》的小故事篇幅虽然都很短,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例如《咏雪》一文中可以从“(1)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字中读出谢太傅对孩子们的回答颇为欣赏,文末编写者特地给“兄女”加了注释,我们可以揣摩其中的原因是(2)_________________;《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方正的人”,对于他最后“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显得无礼,你的想法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15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荀巨伯探友》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5.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3分)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选项
(1)俄而雪骤
A.奔驰。B.急。C.突然。D多次。
(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A.依靠,凭借。B.根据。C.原因。D趁着。
(
)
(3)值胡贼攻郡
A.恰逢,遇。B.价值。C.相当。D通“直”,与“曲”相对。
(
)
1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岂/荀巨伯所/行邪!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咏雪》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语段内容,说说荀巨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0-23题。(13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人民教育出版社)
【乙】桓玄问刘太常①曰:“我何如谢太傅?”刘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
)舅子敬?”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人民教育出版社)
【注释】①刘太常:刘瑾,字仲璋,历任尚书、太常卿。他母亲是王義之的女儿、王子敬(王献之)的姐妹。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
(3)元方入门不顾(
)
(4)我何如谢太傅(
)
21.根据语境,乙文括号处填入的敬辞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贤
B.家
C.惠
D.舍
22.按要求答题。(3分)
(1)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一处。(1分)
公
高
太
傅
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两文中陈元方和刘太常的回答都很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达标(40分)
1.填空。(5分)
(1)刘义庆
东晋
言语
方正
(2)谢道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8分)
(1)不久,一会儿
(2)大体
(3)趁、乘
(4)约定(5)离开(6)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同“否”
(7)回头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过了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问道:“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大体可以(把它)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或: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与之)相比。
(3)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嬉戏。
(4)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去拉元方。
4.(3分)A??
5.(3分)D【解析】D项正确停顿:君/与家君/期日中。
6.(3分)B【解析】元方“入门不顾”显示出元方个性的率直方正。
7.(3分)
D
8.(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改为:“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子侄辈。
9.(3分)A?
二、文言文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17分)
10.B
11.(1)聚集
(2)急
(3)约定
(4)舍弃
12.D
13.①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朋友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的手。
14.(1)大笑乐
(1分)
(2)暗示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1分)
(3)答案一:失礼了,友人已经认错,知错能改就应以礼相待。答案二:不失礼,这个行为是对友人失信又失礼的行为表明不能接受的态度。(2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15分)
15.(1)B(2)B(3)A
16.C
17.(1)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吗?
(2)于是(胡人)就退兵而回,整个郡城一起得以保全。
18.写出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2分)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2分)
19.生死关头,荀巨伯没有舍弃生病的而有人独自逃生,是一个舍生取义、重情重义的人。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0-23题。(13分))
20.(1)舍弃,丢下(2)“不”通“否”(3)回头看(4)比,比得上
21.A
22.(1)(1
分)公高/太傅深。
(2)(2
分)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朋友自己先离开了,
23.元方的回答有理有据,从守信和礼节两方面直接反驳友人对父亲的责怪,元方的回答逻辑性强,巧妙地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刘太常的回答生动形象,巧用“楂梨橘柚”的比喻(或类比),肯定了双方的优点,刘太常的回答比较委婉,思考问题比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