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沁园春·长沙》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7 07: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复习和巩固词类知识,理解意象和意境,学会欣赏诗歌。
过程与方法:能感性地背诵诗歌(精确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学会借景来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人广泛的情感,欣赏诗人接受世界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词类知识,理解意象和意境,学会欣赏诗歌。
难点:解诗人广泛的情感,体会诗人以世界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秋天是什么季节?
(丰收、丰盈、惆怅、充满想像……)多年来,文人墨客和清真寺写下了许多关于秋天的诗篇,以表达对秋天的理解和欣赏。学生们仍然记得他们学到的关于秋季的知识。诗句在哪里?
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寂忧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净无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壮阔)
二、复习旧知识:
(一)词:
1、中国诗歌发展流变:诗经-楚辞-古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现代新诗
2、词始于隋唐,盛于宋,后衰盛于晋元。又称“曲词”、“诗语”、“长句短句”。单词卡决定单词的形式、段落数、句子数、每句单词数、韵律,与单词的内容无关。根据字母的数量,分为小调、中性和大调。
3、《沁园春·雪》
(二)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
三、写作背景:
这句话写于1925
年,正值革命运动的高潮。随着5月30日运动和省港罢工接连爆发,湘粤两省农民运动日益活跃。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湖南农民运动。与此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蓬勃发展,开创了革命局面。然而,哪个阶级将领导革命成为党内斗争的热门话题。今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再次访问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起在长沙的学生时代和革命斗争经历。这些话其实是毛泽东风格的现代诗。
4.背诵诗歌,初步体会。
(1)阅读理解,注意一些单词的发音
(2)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比较、评价。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
你在这篇文章的顶部和底部写了什么?什么是直觉感受(用形容词概括)?
2.
找出主导文章的关键词。
3.
找出最能描述本文主题的句子并欣赏其功能
明确:上阕:形容湘江秋色多姿。
(看)
下阕:表达热情的革命情感。
(忆)
主旨:怀着惆怅的心情,问着无尽的大地,谁为这起起落落负责。
(承上启下)
第二课时
一、品味鉴赏上阕,体景悟情
(一)赏析前三句
1、1.
哪位同学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整和补充,顺利解释前三句的大致意思?
“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2、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江雪》
政改失败后永州的降级与逆境,柳宗元显示了作者决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二)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1、一个“看”字统领到哪?
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
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选取哪些意象)?
“意象”是指目标意象,是诗人在诗中的思想感情的混合体。古代诗歌的形象往往是由规则和规则所设定的。例如,“竹”赋予隋涵三个朋友“松”,而中国文化赋予“严守性情”以“刚正不阿”的品格。乡愁、《红颜》等是书的使者。把握诗的意象,我们可以迅速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触摸诗人的精神世界,感受其中永恒而深沉的情感。
4、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
鹰击(飞)升空,鱼翔(游)浅底,万类霜天竞(争)自由。
明确:括号内的词不能替换加点的词。因为“击”显示了鹰展翅的力量和搏击的雄姿;“翔”写出了鱼的活跃和自由自在;“竞”表现了在明净清爽的秋天里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击”“翔”呼应“竞”,而括号内的词可用于任何一个同类事物。
5、古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清冷凄惨,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什么如此灿烂多彩,充满生机?
提示:毛泽东的身份、地位、抱负
比较这两首词的主题思想的差异。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只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鉴赏提示:
陆游词是:孤寂落寞,风吹雨打,竖立自足,坚定不移,永远怀念。毛泽东词是:耐寒坚毅,不争名利,适时报春,在花丛中笑看人间春的到来。
陆游词所表现表达的是作者孤独、狂妄、志向远大、不庸俗、执着。它是根据个人修养来写的。毛泽东为国家和世界的胜利而奋斗的诗篇,表达了坚强而坚韧的革命精神,为人民迎来光明幸福的春天而牺牲自己。正是在革命的意愿上,揭示了一个阶层人的写作抱负和抱负。
(三)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怅”是一种深沉的心理状态。自然界的一切都太繁荣多彩,而真实的世界太沉闷和黑暗。
“独立寒秋”诗人以思念和忧愁仰望天空和浩瀚宇宙。
“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提示: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
小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词的“词眼”。上阕就是通过这样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宽广博大的胸怀,顾及天下,关心国家。
总结:谁主沉浮”,是全字的“字眼”。正是通过这种描写,上阕表达了毛泽东的远大抱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