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登泰山记》 课件(26张PPT)—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2《登泰山记》 课件(26张PPT)—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7 07: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登泰山记
姚鼐
学习目标
1.了解姚鼐的生平及创作,了解其文学主张
2.了解“记”的文体特征。
3.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文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拔起于鲁中南群山之上。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泰山风景区横跨泰安、济南、历城、长清之间,北距“泉城”济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乡曲阜7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泰山简介
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桐城派
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创始人为方苞,经刘大魁、姚鼐等人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九年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
作者简介
初读文章回答下题
1、思考全文写作思路。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壮丽的图画?
3、你认为画面中最精彩的是哪一幅?
思路
交待泰山位置
记述登山过程
描绘日出美景
返记人文景观
补写自然景观
你跟随姚鼐登山,看到了几幅日出画面,哪些景色最能打动你?
坐待日出图
云雾弥漫图
云天一线图
壮观日出图
诸峰回视图
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说作者的登山线路,写景特点。
先写地点
具体登山地点:
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山麓——山顶
路程:
四十五里(远)
石级:
七千有余(高)
路线:
中谷——天门——中岭——西谷——山顶(险)
最后:顶景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
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
上—下
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
远——近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日出时
日出后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泰山日出图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彩
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前
日出时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后
回视日观以西峰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色彩点染
——
绚丽壮美
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运用和作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作者初登山巅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照亮了天南,形象生动的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作者山巅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特别是“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雾写成静态,而且设喻新奇,给人美的享受。
3、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不仅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俊,并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全文共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作者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
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
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
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泰山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
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第二段内容要点是什么?
第二段:记述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
见的景象。
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之一。
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
再写由山麓到山顶,详细记述路程的远近、山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古人登山的情况以及相关的一些地理知识;
最后写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由远及近、由上而下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浑和壮阔。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先以日观峰为参照物写其周围的高山建筑群,再写返回途中所见道中石刻,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以“雪与人膝齐”结束,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泰山的位置
登山的经过
山巅之所见
观日出奇景
至于泰安
由南麓登
循中谷入
越过中岭
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山水如画
居雾若带
五鼓——面迎风雪待日出
稍后——白山矗立若樗蒲
须臾——一线异色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红光承
回视——群山异色拜日观
人文之景观
自然之风貌
岱祠
碧霞元君祠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小结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与朋友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的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课堂练习:
泰山日出图
请你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日出奇观:
——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时,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