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拿来主义
鲁迅
教学目标:
1.领悟“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
⒉通过理清写作思路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鉴赏关键词语来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⒊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表现了对中国国民素质的深入探索,对多种现实问题的深刻剖析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其创作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鲁迅的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
,概括起来就是“
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杂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关于杂文
特点:
1传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杂文是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齐读,读准字音
闭关主义(排外)
送去主义(媚外)
拿来主义
先破后立
破
驳论
文本分析:
作者用“大宅子”比喻什么?批判了哪几种错误做法?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跑主义)——孱头。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掉(虚无主义)——昏蛋。
羡慕: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作者以“大宅子”来设喻,比喻文化遗产,批判错误态度:
喻体
本体
作者态度
孱头
懦弱无能、
害怕借鉴的消极逃避主义者
反对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昏蛋
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人士
为了保存自己的清白,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宅子
废物
崇洋媚外、
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羡慕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喻体
本体
作者态度
鱼翅
文化中有益无害的精华部分
拿来,并使用
鸦片
既含毒素又有用处的文化
吸取、使用有用的方面,清除有害的方面
烟灯烟枪
文化中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守旧形式
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姨太太
只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文化
消除,消灭
结合“拿来主义”全文,谈谈其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第一、“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无论是腐败的清政府还是“开明”的中华民国,实行的都是“送去主义”,连在中国大陆上打败中国军队,中国都要“送去”银元和土地,香港就是这样被“送去”的。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维护民族尊严,才使被分割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拿来”必须有用。“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要有选择地“拿”。我们确实需要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益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绝不能抱着“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这就要求去“拿”的人具有识别真伪好坏的能力,能把“拿来”的高科技、先进经验学到手,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高更好的东西来,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青少年一代就承担着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第三、“拿来”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经济的需要;只有开放,才能扩大市场,国外的高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优秀人才才会进来,为我所用,发挥效益。鲁迅的思想博大精深,而“拿来主义”的思想蕴含与当前的改革开放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恰切地联系起来,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形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小结
批判性地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