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6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8 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6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7 10: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迁居四川江油。幼年时,其父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少年时即显露才华,博学广览,吟诗作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李璘起兵,事败,李白连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继披香草漫步汨罗江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之后,又一位才高气逸的浪漫主义诗人。”
解题
梦游:
梦中游历,说明这首诗的内容。(记梦诗
游仙诗)
天姥:
浙江名山,得名于山上一尊形神兼备的天姥石。
吟:
古诗体式,内容上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
留别:
临别留下的赠言。说明本诗写作目的,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及自己人生过去告别,以诗明志。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只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
李白——浪漫主义(瑰丽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飘逸豪放的文字)
yíng
shàn
zhuó

yǐn
dàn



hōng
luán
的确、实在
超出 压倒
向东南
使……颤栗
震惊
弹奏
低头/侍奉
检查预习
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一、梦游之
由——
叙述
二、梦游之
旅——
描写
三、梦游之
叹——
议论、抒情
分析课文:
全文思路
李白——浪漫主义(瑰丽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飘逸豪放的文字)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怎么体现?
为何从“瀛洲”谈起?
第一段:
梦游之由:天姥山的位置和地势(现实)
天姥山
向天横-苍天
拔五岳-五岳
掩赤城-赤城
倾天台-天台
雄奇高大壮丽
以虚衬实、对比、夸张
寄托作者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瀛洲”
用神山陪衬,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
梦游之由
第二段:梦游之旅(梦境)
1、以时间及地点为顺序,说说这里共描述了几幅图画,每一幅图景的意境和作者的心情如何?
2、结合这些画面,说说想象与夸张手法在这里的出色运用。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之:“越人语天姥”
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梦境
轻快、脱尘绝俗、心情迫切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照”和“送”写出什么?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变化,有声有色。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月夜
飞度镜湖
清晨
乘兴登山
湖月
渌水
清猿
(镜湖)
(剡溪)
明净清幽
青云梯








壮美雄奇
传说
夸张
黄昏
山中奇景
夜晚
极乐仙境
熊咆龙吟
霹雳
洞天石扉
金银台
霓衣风马仙人
虎瑟鸾车
祥和壮丽
想象夸张
云烟
青冥浩荡
离奇险怪(恐怖)
兴奋
急切
惬意
勃发
向往
陶醉
压抑
迷茫
期待
喜悦
自由
享受
梦游之旅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__ __ 两字说明好梦不长,由此而梦醒。
2、___一词,感叹美好的世界原来是南柯一梦。
3、________  _______两句点出梦醒,回到现实,引出下文的感慨。
忽  恍
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4、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
失落
惆怅
第三段:梦游之叹(现实)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主旨句是?
1、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
明确: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锵铿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
诗中最能表现主旨或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
直抒胸臆
卒章显志
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
大胆的夸张
奇特的想象
二者是李白作诗常用手法,它一方面形成了李白诗歌令人称奇的形象美,另一方面寄托了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从而创造了诗歌新奇的艺术境界。
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作业布置:
1、熟读全诗,结合注释,再次理解诗歌内容;
2、完成《南方新课堂》相关练习。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