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7 11:0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
(2)天阶夜色凉如水,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秋夕》)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4)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
(5)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6)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7)《江南逢李龟年》中表达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夜雨寄北》中用环境描写烘托诗人孤独凄凉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学业考试动员报告。
B.由于该县深居内陆,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名。
C.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D.大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都参与了报道。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7分)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在韩国举行,来自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逾____①____(A.yú B.yù)200名青年学者与会,为共建“一带一路”____甲____(A.建功立业 B.建言献策)。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金燕光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____乙____(A.丰硕 B.丰富)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国青年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韩国共同民主党国会议员薛勋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经济开发规划联结在一起,引导各方共同前行,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各国共yíng____②____(A.羸 B.赢)提供值得参照的范例。
(1)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②沿线各国人民参与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越走越宽广
④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情感。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僵卧”道出了老迈的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D.全诗气势豪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党:亲族。②竖:童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__
(2)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亡一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歧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B.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C.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D.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分)
(2)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3分)
9.请分别概括【甲】【乙】两则寓言的寓意。(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4题。(20分)
生命是美丽的
李永康
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黄的。
尽管来这个地方之前,我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仍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儿就没走出过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的时间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
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我非常得意。我当年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时就是不明白。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5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我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老师不要求你住校,只要你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
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了学校。我心里非常激动,可没隔几天,他又不来上课了。
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坏毛病,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我问他想不想走出大山。他说,想。
我说,要走出大山就得好好读书。他抹着眼泪点点头。我说,相信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这个冬天,每天早晨等上课钟响过后,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地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
做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在尽责任,更是凭良知。坦率地说,我心里也埋怨过这个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一想到这一点就脸红——我是不是太自私太虚荣太渴望回报了呢?
一件事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知道山村孩子的渴求,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做人的道理。
课外活动时,我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暗里歧路万千/叫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上帝慌着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拢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有的摘录了惠特曼的《我自己的歌》,有的摘抄了穆旦的《森林之魅》。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位尿床的学生却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
美丽的!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10.下面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孩子们第一次见到鱼,“像过节一样”,是因为大山里闭塞落后,孩子们第一次能见到、吃到鱼,非常兴奋。
B.文中的“我”是一位有责任心、有爱心、尊重学生,善于鼓励、教育学生的好老师。
C.“下课后,同学们都围拢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句中的“围拢”表现了山里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
D.本文文风质朴,语言平实,细节描写于轻言慢语中自然地传情达意。
11.文章写了“我”为山村孩子做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一下。(3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1)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黄的。(从描写角度)(3分)
(2)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赏析加点词语)(3分)
13.文中两次写到“我”流下眼泪,请分别说说“我”流泪的原因。(4分)
14.“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从全文看,结尾这句话有哪些深刻含义?(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12分)
家有幽兰
秦和元
①春节期间,我家阳台上的兰花发芽了。这淡黄的小精灵,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新春佳节。全家人都没出门,每天看着它慢慢长,慢慢长,想着:兰花开花了,春天也就来了。可是,它的芽儿一直长到五六厘米高,花苞也越来越饱胀,却就是迟迟不见开花。
②这天早上,一觉醒来,房间里忽然弥漫着清幽的馨香,我知道,这是兰花开了!我翻身起床,“唰”地拉开窗帘,灿烂的春光一下子涌进来,阳光打在花叶之上。兰花微微张开着,浅黄,娇嫩,却又蓬蓬勃勃的样子,让人一见就心生欢喜。我想,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经过一冬的积蓄,它终于在这个灿烂的清晨绽放了。
③前年,在随州千年银杏谷赏玩秋色时,遇人在满地金黄的路边售卖兰花。那刚从山里挖来的幽兰,水灵之中透出一种野性的朴实秀美,叫人一见倾心。但是我没有买,我要自己去寻。
④于是,与朋友往山里走。深秋,山中疏疏朗朗,不禁想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诗句。我们溯溪而上,手脚并用,爬坡,攀岩,探险,跨越泉溪……
⑤“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一处幽谷的老树下,终于发现两片青草,从枯叶中探出头来。我心里暗喜:肯定是兰花。我轻轻地、慢慢地扒开树叶,兰花渐渐地显现出来,独茂于壑谷。我忍不住大声喊道:“我找到啦!”我仔细地将兰花挖出来,连同腐殖土一起,用塑料袋装好,带回了家。
⑥兰花叶片深绿,扁平修长,有暗淡的脉纹。它不争艳,不媚俗,素洁、典雅、清远,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它既有仙风道骨的气质,又具有清芳自足的品质。
⑦首次寻兰即能遇兰,朋友们都说我与兰有缘。其实,我是有一颗对兰花虔诚敬畏的心。
⑧回家后,我以同样的心情,对兰花精心栽培。选一个透气性良好的紫砂盆,将红土砖碎渣混合颗粒泥炭,作为栽培的基质垫底,连同带回来的腐殖土,把野生兰花妥妥地栽入盆中,定期给它松土、施肥、浇水,精心呵护而不溺爱,倍加怜惜而不娇惯。
⑨兰花的株形端庄秀丽,花香清幽纯正,朱德同志说“唯有兰花香正好”——正气也;兰花有气质,文雅内敛,修为高雅,和悦谦恭,洁身自爱——雅气也;董必武同志说“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清气也;兰花富有致静的境界,静不失虑,静不失态,沉稳练达——静气也。幽兰这“四气”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养兰就是养气。
⑩现在,这馥郁的清香,蕴含着淡雅的诗意,叫人迷恋,令人沉醉。
!在家安居的日子里,幽兰是我的好朋友,也给了我最多的心灵慰藉。
@兰花生幽谷,教我耐得住寂寞。这段日子,兰花是我身边最鲜活的事物,每一次俯下身来仔细观赏,它都会帮我置换心境,让我把自己想象成空山中的另一种幽兰——长在幽谷人未知,独有风韵静自开。它让我在焦躁不安时,忽然变得气定神闲。
#兰花不择地势,不畏风雪地顽强生长,教我不怕困苦,不惧磨难,坚韧刚强。我每天坚持早睡早起,在有限的空间内,读书、写作、锻炼身体。白天,我与兰花同呼吸;夜晚,我与兰花共剪影。此心安处是吾乡。
$兰花所有的特质和秉性,所有的情操和精神,无不鼓舞着我,激励着我,熏陶着我,给我以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给我迎来春光的意志和信心。
%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就来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10日,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一个特别的新春佳节”暗示着正处于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
B.“我”在疫情期间,整天担惊受怕,只能靠赏幽兰来打发日子。
C.文章以“我”对兰花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D.文章语言清新典雅含蓄,多次引用诗文,增加了文章的韵味。
16.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1)我们溯溪而上,手脚并用,爬坡,攀岩,探险,跨越泉溪……(从描写角度赏析)(3分)
(2)把野生兰花妥妥地栽入盆中,定期给它松土、施肥、浇水,精心呵护而不溺爱,倍加怜惜而不娇惯。(赏析加点词语)(3分)
17.作者为什么对兰花具有一颗虔诚敬畏的心?请简要分析。(3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森林火灾不仅烧死、烧伤林木,直接减少森林面积,而且严重破坏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森林生物量下降,生产力减弱,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高强度的大火,能破坏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使某些林地和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泽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迹地干燥,导致阳性杂草丛生,不利于森林更新或造成耐极端生态条件的低价值森林更替。
材料二:下表是2015—2019年全国森林火灾情况的有关数据
年份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森林火灾次数(次)
2
936
2
034
3
223
2
478
2
345
受害森林面积(公顷)
12
940
6
224
24
502
16
309
13
505
其他损失折款(万元)
6
371.5
4
135.7
4
624.1
20
444.7
16
219.9
材料三: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1名扑火人员不幸牺牲。
在大家痛悼救火英雄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对扑救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
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张副主任表示,在森林火灾中,扑救是世界主流,我国也以管控火源并“打早、打小、打了”为应对森林火灾的指导方针。“从全世界看,大火带来的不只是生态损失,更会对林区周边城镇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已退休的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老干部龙先生说,我国居民居住区与林区大多犬牙交错,一旦火势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特点。
B.森林火灾不仅直接减少森林面积,而且严重破坏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
C.林火能使林地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遭受破坏,保水性和渗透性降低。
D.我国应对森林火灾以管控火源并“打早、打小、打了”为指导方针。
19.阅读材料二,请简要概括2015—2019年全国森林火灾情况的总体特点。(4分)
20.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森林火灾为何要扑救?请简要概括。(3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1.填空题。(3分)
《西游记》中,孙悟空一开始拜____________为师,____________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被唐僧取名为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3分)
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掣铁棒上前骂道:“你是何等妖邪,敢变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儿孙,擅居吾仙洞,擅作这威福!”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二行者在一处,果是不分真假。
二行者最后是怎样分出真假的?
三、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记叙文的方式完成,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1)便引诗情到碧霄 (2)卧看牵牛织女星
(3)险躁则不能治性 (4)苫蔽成丘
(5)秋风吹散马蹄声 (6)两情若是久长时
(7)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8)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2.C 3.(1)①A ②B (2)甲B 乙A (3)A
二、(一)4.C
5.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6.(1)待,等到 (2)讲述 (3)丢失 (4)分岔
7.A
8.(1)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2)我不知道该往哪条路去找,所以只好回来了。
9.【甲】文: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乙】文: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乙参考译文】杨子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那人率领全家老小,又请杨子的家童也一同去追寻。杨子说:“哈!丢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追的人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说:“跑掉了。”杨子问:“怎么会让羊跑掉呢?”邻居说:“每条岔路上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该往哪条路去找,所以只好回来了。”
(三)10.A 点拨:A项“吃到”的说法和原文不符。
11.为了让孩子们明白鲫鱼和鲤鱼的区别,“我”利用星期天骑行三十多里,自掏腰包买鱼;去学生家家访,鼓励学生上学,怕学生尿床被笑话,帮助学生烘干被褥;课外活动时,朗读诗歌,借诗集给学生抄写,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12.(1)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表现文中学生们生存环境的贫穷闭塞;引出下文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为文末揭示文章主旨做铺垫。
(2)“默默”表现了山里人的纯朴、善良(或者:老实、不善言辞)和对老师的尊重。
13.第一次流泪是“我”为在这闭塞落后的地方孩子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伤感、难过。
第二次流泪是“我”为孩子在苦难中仍然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而感到欣慰与感动。
14.①老师的生命是美丽的。老师的所作所为让孩子们看到了老师美丽的心灵,这是对老师的感激与赞美。②自己苦难的生命也是美丽的。优美的诗篇使孩子们领悟到苦难的生命也可以靠奋斗绽放美丽,使孩子们重拾对人生的信心。
(四)15.B
16.(1)运用一系列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我们”寻兰的艰辛历程,表明“我”对兰花的喜爱,以及怀有的虔诚敬畏之心。
(2)
“定期”写出了“我”栽培兰花的过程,表现出“我”对兰花的精心呵护和倍加怜惜。
17.①兰花不争艳,不媚俗,素洁、典雅、清远,不畏严寒,不惧霜雪,有气质,有品质;②兰花株形端庄秀丽,花香清幽纯正,具有“四气”;③兰花生幽谷,不择地势,不惧磨难,坚韧刚强。(意思对即可)
(五)18.C
19.①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②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仍较为严重。
20.①森林火灾会减少森林面积;②森林火灾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③高强度的大火会破坏林地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④高强度的大火不利于森林更新或造成耐极端生态条件的低价值森林更替;⑤森林火灾会对林区周边城镇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能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六)21.菩提祖师 大闹天宫 斗战胜佛
22.二行者最后到雷音寺,佛祖用金钵盂使假悟空现出原形。
三、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