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年广西中考生物试题分类——专题5人体神经系统、动物的行为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21?百色)酒驾易发生交通事故。人在酒驾时明显表现为动作反应慢、不协调、不准确,从而影响各项行车操作。造成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 )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脑干
2.(2021?百色)据统计,我国超半数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近视问题。近视主要是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手机等用眼过度引起的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矫正近视应配戴( )
A.太阳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凹透镜
3.(2020?贺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视觉形成的过程: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视觉)
B.听觉形成的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形成听觉)
C.鼻、舌、皮肤都属于器官,在鼻形成嗅觉,在舌形成味觉,在皮肤形成触觉
D.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4.(2020?贺州)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的组成是由大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反射弧的结构模式是: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
C.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
D.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
5.(2020?贺州)植物人有心跳、有呼吸,但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或意识朦胧。植物人的神经系统可能受到损伤的部位是图中的( )
A.①②
B.②
C.③
D.②③
6.(2020?百色)如图为神经细胞模式图,图中序号与下列结构名称不相符的是( )
A.①﹣轴突
B.③﹣细胞体
C.⑤﹣髓鞘
D.⑥﹣轴突的末梢
7.(2020?贵港)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谈虎色变
B.膝跳反射
C.望梅止渴
D.画饼充饥
8.(2020?贵港)听觉感受器位于下列哪个结构中( )
A.鼓膜
B.前庭
C.半规管
D.耳蜗
9.(2020?百色)研究发现,中学生在晚上10时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更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要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10.(2019?河池)据统计,我国超半数儿童青少年存在近视问题,近视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手机。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成像落在视网膜( )
A.前方,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B.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C.后方,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后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11.(2019?柳州)如图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示意图,图中的神经元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2019?广元)人被针扎后迅速缩手,该反射的反射弧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③是中枢神经,起控制作用
C.该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参与
D.刺激⑤,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为:⑤→④→③→②→①
13.(2021?百色)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起,再飞落地面享受美食。这种动物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14.(2021?贺州)运动的产生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为运动提供动力的是( )
A.骨
B.关节
C.肌肉
D.骨骼
15.(2021?贺州)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
C.萤火虫发出冷光“对话”
D.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16.(2021?广西)社会行为对动物群体的共同生存、防御敌害、繁殖后代有重要意义。下列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大雁南飞
B.蚁群觅食
C.雄鸡齐鸣
D.鱼类洄游
17.(2020?河池)2020年4月起金城江区和宜州区将实行城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分类投放后,矿泉水瓶应投放在如图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A.
B.
C.
D.
18.(2020?百色)国庆阅兵仪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飒爽英姿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所完成的动作中,关节起到的作用是( )
A.支撑作用
B.枢纽作用
C.动力作用
D.调节作用
19.(2020?百色)唐代诗人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中,描述昆虫的行为分别是( )
A.攻击行为、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繁殖行为
C.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防御行为
20.(2020?贵港)图中能表示多数骨骼肌与骨的附着关系的是( )
A.
B.
C.
D.
21.(2020?贵港)人体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收缩
22.(2019?河池)如图表示人体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明不正确的是( )
A.④是关节头
B.②是关节囊
C.⑤是关节软骨
D.③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23.(2019?柳州)蚂蚁搬家时分工明确,工蚁负责搬运物品、兵蚁负责来回巡视。这种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
B.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24.(2019?柳州)在海边游泳时,以下意外对游泳动作影响最小的是( )
A.肩关节脱臼
B.小腿肌肉抽筋
C.皮肤轻微擦伤
D.被海蜇刺伤躯体麻痹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5.(2020?贺州)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人是行走,马是奔跑,袋鼠是跳跃,鱼是游泳,蛇是
(选填“爬行”或“蠕动”);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蜘蛛结网属于
(选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6.(2021?贺州)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某校举行了“学党史,唱红歌”文艺晚会,观看文艺晚会需要身体多个器官的参与,请据图回答问题。([]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
(1)节目开始,当洪亮的歌声响起,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全对才给分)。
(2)小华需要配戴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晚会现场节目,这是由于图中眼球的[
]
(全对才给分)曲度过大引起。
(3)当看到令人激动的场面时,小华激动地站起来,热血沸腾地欢呼鼓掌,该过程中涉及到的调节方式有
调节。
(4)他站起来时不小心碰到椅子,感觉到膝盖有些疼,此传导过程是
(用图中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
27.(2020?广西)糖尿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三大疾病之一。血糖异常升高、形成糖尿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如图表示甲、乙两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分析乙的血糖变化曲线,BC段升高,这是因为食物中的
分解成
被吸收进入血液。CD段下降与
分泌的胰岛素有关。
(2)分析甲、乙两人的血糖变化曲线,
的血糖变化不正常,原因是
。
(3)对糖尿病患者,可采用
等方法进行治疗。
28.(2019?百色)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多地借助共享单车开展了绿色骑行活动。人在骑车时,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____填名称)
(1)骑车时看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能形成清晰物像的是图中的[
]
;遇到红灯时停车等候,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2)骑行中,听见鸣笛声会避开让路,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图中的[
]
。
(3)由于骑行不稳,⑨受到碰撞,引起膝跳反射,同时神经冲动沿着图中的⑦传到A,产生痛觉,说明脊髓具有
的功能。
(4)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骑行者加快速度,呼吸、心跳随之加快,血压升高,这一系列的反应说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
。
29.(2019?玉林)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
。
(2)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电脑或手机屏幕,容易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或
的曲度过大而形成近视。
(3)当你刚走出电影院时,你会感觉外面太亮了,不由得眯起眼睛,这时候瞳孔会
。(选填“扩大”或“缩小”)
30.(2019?广西)人体通过眼、耳等器官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主要靠神经系统传递,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面是人的眼球及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系统包括
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当遇到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时,你会迅速找地方避雨,这是一种
反射活动。你感受风声、雷声的感受器位于[
]
内,而听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
。
(3)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听高分贝音量的音乐,这样不仅埋下交通安全隐患,长期如此还有可能损伤[②]
,使听力下降。
(4)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会导致眼球的[
]
凸度过大,形成近视。
31.(2021?贺州)请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表中的成语或诗句。
成语或诗句
生物学知识
例:蜘蛛结网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①面红耳赤
②一枝红杏出墙来
2019—2021年广西中考生物试题分类——专题5人体神经系统、动物的行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解答】解:由分析知道: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醉酒后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小脑。
故选:A。
2.【解答】解:近视眼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象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配戴凹透镜。如图:
。
故选:D。
3.【解答】解:A、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一定区域,A错误;
B、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一定区域,B错误;
C、人体的感觉器官有:视觉﹣眼睛,听觉﹣耳朵,嗅觉﹣鼻子,味觉﹣舌头(味蕾),皮肤﹣真皮等,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C错误;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错误;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错误;
C、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错误;
D、垂体悬垂于脑的底部,分泌生长激素和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多种激素,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图中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②小脑,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的作用;③脑干能调节人体的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所以,植物人的神经系统损伤了①大脑和②小脑,没有损伤③脑干。
故选:A。
6.【解答】解:由分析可知,①是树突,③是细胞体,⑤是轴突外面的髓鞘,⑥是轴突的末梢﹣﹣﹣神经末梢。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7.【解答】解:ACD、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画饼充饥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ACD不符合题意;
B、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不学而能的非条件反射,不是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
故选:B。
8.【解答】解: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学生入睡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9时到10时之间,并睡足9小时,这有利于学生在晚上能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
故选:C。
10.【解答】解:近视眼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象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配戴凹透镜。如图:
。
故选:B。
11.【解答】解:图中的神经元有两个胞体,可见有两个神经元
故选:B。
12.【解答】解:A、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缩手反射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A正确;
B、③是神经中枢而不是中枢神经,B错误;
C、缩手反射的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而不是大脑皮层,C错误。
D、在该缩手反射中,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②→③→④→⑤,D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这种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D。
14.【解答】解:A、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关节起到了指支点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动物的运动通过肌肉的舒张和紧缩来带动骨骼运动,肌肉起动力作用,故符合题意。
D、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解答】解:A、蜜蜂的各种舞蹈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引诱雄蛾通过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C、萤火虫发出冷光“对话”是用动作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D、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符合题意。
故选:D。
16.【解答】解:ACD、“大雁南飞”适于节律行为,雄鸡齐鸣、鱼群洄游,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ACD不符合题意;
B、蚁群觅食,表明蚂蚁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因此具有社会行为。,因此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17.【解答】解:废弃的塑料瓶可以回收再重新利用,所以空的塑料矿泉水瓶应投入到放可回收物的垃圾箱内。可见D正确。
故选:D。
18.【解答】解: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9.【解答】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蛱蝶吸食花蜜,属于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C。
20.【解答】解:A、两块骨骼肌有一块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A错误;
B、骨骼肌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正确;
C、两块骨骼肌都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错误;
D、骨骼肌着生在两骨中间,附着在了相邻的骨上,只是没有跨过关节,D错误。
故选:B。
21.【解答】解: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选:C。
22.【解答】解: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可见A错误。
故选:A。
23.【解答】解: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在同一白蚁群体内,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他们分工协作,共同生活,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社会行为。
故选:A。
24.【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肩关节脱臼、小腿肌肉抽筋、被海蜇刺伤躯体麻痹都会对游泳动作产生较大影响,皮肤擦伤不会影响运动功能。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5.【解答】解: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蛇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是爬行;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爬行;先天性行为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6.【解答】解:(1)⑥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倒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小华需要配戴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晚会现场节目,这是由于图中眼球的②晶状体曲度过大引起。
(3)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当看到令人激动的场面时,小华激动地站起来,热血沸腾地欢呼鼓掌,该过程中涉及到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4)起身时膝盖碰了一下,感觉到膝盖有些疼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⑨感受器→⑦传入神经→D神经中枢→B上行神经纤维→A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1)⑥耳蜗;(2)②晶状体;(3)神经调节和激素;(4)⑨→⑦→D→B→A
27.【解答】解:(1)乙的血糖变化曲线,BC段升高,这是因为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CD段下降与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有关。
(2)人体内血糖含量的正常值为100毫克/100毫升,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乙的血糖能维持在正常水平,甲的血糖高于正常值。
(3)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发生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胰岛素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作用,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淀粉;葡萄糖;胰岛
(2)甲;甲的血糖高于正常值
(3)注射胰岛素
28.【解答】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2)骑行中,听见鸣笛声会避开让路,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的⑥耳蜗。
(3)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通过脊髓直接完成反射。与此同时神经冲动也沿着脊髓白质中的上行神经束传到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人体产生痛觉。神经冲动由脊髓传到大脑需要时间。这说明脊髓有反射功能,感到疼痛,是脊髓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脊髓的白质中的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4)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骑行者加快速度,呼吸、心跳随之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血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
故答案为:(1)③视网膜;反射弧
(2)⑥耳蜗
(3)反射、传导
(4)激素调节
29.【解答】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形成图象的部位是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3)虹膜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当人体进入暗处时,瞳孔变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当光线太强时,瞳孔变小,减少光线的进入。所以当你刚走出电影院时,你会感觉外面太亮了,不由得眯起眼睛,这时候瞳孔会缩小。
故答案为:(1)视网膜
(2)晶状体
(3)缩小
30.【解答】解:(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题干中叙述的反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雷鸣的感受器是耳蜗。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听觉和视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3)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鼓膜,使听力渐进式减退。
(4)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导致⑤晶状体曲度增大,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答案为:(1)中枢;(2)条件;③耳蜗;听觉中枢;(3)鼓膜;(4)晶状体。
31.【解答】解:①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面红耳赤是肾上腺分泌较多肾上腺激素的结果。
②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生物植物的生长现象。
故答案为:①肾上腺分泌较多肾上腺激素的结果
②植物的生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