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外国诗两首
(一)蝈蝈与蛐蛐
济 慈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1.《蝈蝈与蛐蛐》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一个国家哪种风格的诗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蝈蝈”的声音在什么季节飘荡?“蛐蛐”的歌儿在什么季节响起?哪一句诗将两种不同季节的“鸣叫”声融到了一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人是怎样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 第1节诗是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夜”的静谧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2节诗中“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3节诗虽没有直接写“月”,却处处有“月”,这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你自己的话,描写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又一个五月之夜
[俄]费 特
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
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
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
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棵,
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
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
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
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
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
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
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1.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诗第1节中的“谢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诗第1节和第2节均以“多美的夜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的第3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白桦树?这样写可以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外国诗两首
(一)1. 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 领起的作用。 3. 夏季 冬季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4. 利用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
(二)1. 河水、松林、夜莺、秧鸡。 2. (1)拟人 (2)衬托(以动衬静) 3. “银星”“银波”“银色”。 4.静谧,美丽的特点。 恬静,美好的心境。 5. 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意对即可)
拓展阅读
又一个五月之夜
1.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五月夜晚的家乡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自己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2. 表达了诗人完全陶醉在家乡美景中时的喜悦和激动。 3. 第一节的“多美的夜色”确定了赞美家乡夏日夜景、抒发喜悦心情的感情基调;第二节的“多美的夜色”则引起下文,引出对家乡夏夜美景的具体描写。 4.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白桦树在夜色下的柔美风姿,融情于景,富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