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沪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沪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2 11:57:17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2021·凉山)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常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应先将错误的数据排除掉,剩下的数据取平均值,保留与数据位数相同的数。
2.(2021·山西)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0.5m B.1m C.2m D.4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中学生平均身高在1.6m~1.7m,对比可估测小树高度为2m,C符合题意,A 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的身高,判断周围物体的合理高度。
3.(2021·鄂州)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7cm B.5.65cm C.3.65cm D.3.6c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从图中直接读数为5.65cm,因为不是用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故物体的长度5.65cm-2.00cm=3.65cm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4.(2021·枣庄)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是永远存在的,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A不符合题意;
B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是在测量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即使测量再认真,也会因为测量仪器的精确度问题造成误差,BC不符合题意;
D.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或者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减小误差。
5.(2021·天津)如图是某单位组织党日活动时的合影,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出他们所用党旗的规格是(  )
A.长96cm,宽64cm B.长144cm,宽96cm
C.长192cm,宽128cm D.长288cm,宽192c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因为图中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的比都是是3:2,从图片所给信息可以看出成年人身高都在100cm以上200cm以下,而图中党旗的宽度与人的身高相对比。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6.(2021·上海)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有多高(  )
A.0.9m B.1.8m C.3.6m D.7.2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初三的女学生的身高一般1~2m,则祝融号大约1.8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7.(2021·东城模拟)如图所示的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下列估测值合理的是(  )
A.长度约为26cm B.厚度约为0.1m
C.质量约为2kg D.重力约为0.2N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比20cm的刻度尺长度要长一些,约为26cm,A符合题意;
B.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cm,即0.01m,B不符合题意;
CD.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即0.2kg,重力约为G=mg=0.2kg×10N/kg=2N
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体的合理长度、质量和重力,结合数据解答。
8.(2021·青羊模拟)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测物理书长度:用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对书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测邮票质量:把一张邮票和一块橡皮同称,再减去橡皮质量,就是一张邮票质量
C.测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再测定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
D.测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其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其体积
【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物理课本是规则物体,长度在20cm 左右可以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A符合题意;
B.一张邮票的质量相对于橡皮的质量太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若用差值法可能所得结果为0,应该用累积法,可以测出100张邮票的总质量,然后除以邮票的张数,就得到了一张邮票的质量,B不符合题意;
C.测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必须用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除以走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不能只取小车运动时间的一段或路程的一段,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密度 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木块放入水中会漂浮,用装有水的量筒量出的不是木块的体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存在误差,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选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校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实现。
9.(2021·从化模拟)回形针是生活中常用的文化用品,如图所示,回形针的长度大约是(  )
A.1.5km B.1.5m C.1.5cm D.1.5n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正常人小手指的长度约为3-4cm,回形针比其稍短,其长度在1.5cm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0.(2021·番禺模拟)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会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如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拃”,如图所示。则“一拃”的长度大约是(  )
A.20 mm B.20cm C.20m D.20k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约20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1.(2020·青岛)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D.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书本的长度是一定的,可以通过刻度尺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A不符合题意;
B.橡皮的质量是一定的,可以通过天平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不符合题意;
C.鹅卵石的体积是一定的,可以通过量筒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不符合题意;
D.早中晚气温有差别,人的体温也因此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不能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去平均值,减小误差;只能多次测量某个时刻的体温取平均值,减小误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2.(2020·山西)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
A.0.5m B.1.5m C.2m D.2.5m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信息知道的,这把剑的长度接近人身体的宽度,大约是0.5m,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和已知物体的长度对比,估计物体长度大小。
13.(2020·南县)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3.81cm B. 3.68cm
C. 3.80cm D. 3.8cm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工件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A不符合题意;
B.工件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B不符合题意;
CD.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其读数为3.80cm,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①刻度尺要放正;
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14.(2020·福建)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且B未与零刻线对齐,A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C符合题意;
D.图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与水平桌面相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应放正,与被测物体应紧贴在一起,视线与尺面垂直;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15.(2020·仙桃)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2mm,A不符合题意;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B不符合题意;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cm=1.8dm,C符合题意;
D.课桌的高度约为0.8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解答。
16.(2019·常州)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A.5cm B.5.0cm C.5.00cm D.5.000cm
【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宇航员麦克莱恩在地球上的身高为167.0cm, 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身高为172.0cm, 这四个月她长高了172.0cm 167.0cm=5.0cm.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7.(2019·山西)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右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  )
A.2mm B.2cm C.6mm D.6c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2cm左右,而这个“西瓜”的大小与硬币差不多,因此它的长度约为2cm,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2cm左右,将这个“西瓜”与它的大小进行比较即可。
18.(2018·怀化)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 。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二、填空题
19.(2021·北京)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8.5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为8.50cm,铅笔的长度为8.50cm。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20.(2021·东营)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   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    (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答案】1.85;减小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所以所测物体长度为1.85cm。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能消除,故答案为: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21.(2019·怀化)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3.25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则物体A左侧读数为2.00cm,右侧读数为5.25cm,所以物体A的长度是: 。
故答案为:3.25.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2.(2018·桂林)如图所示刻度尺,它的测量范围为   cm;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70cm,此记录结果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答案】0~10;不正确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所示刻度尺可知,它的测量范围为0~10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根据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可知5.170cm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0~10;不正确.
【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3.(2020八上·覃塘期中)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      cm,停表乙的示数为      s.
【答案】3.80;337.5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1)1cm=10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根据图中显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mm,木块的长度是3.80cm;
(2)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
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5×60s+37.5s=337.5s.
故答案为:3.80;337.5.
【分析】(1)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刻度尺如果发生零刻度线磨损的情况,可以从某一个完整的刻度开始测量,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测量时,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时,既要记下数值,又要记下单位.
(2)根据秒表的结构和刻度盘的单位进行分析,即小刻度盘的单位是min,大刻度盘的单位是s,然后读出时间.
24.(2020八上·颍州期末)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图乙秒表的读数共计为    。
【答案】7.50;371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铅笔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8.50cm刻度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7.50cm。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5min中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6”上,分针指示的时间为6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11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1s,即秒表的读数为6min+11s=371s
【分析】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三、解答题
25.(2020八上·南昌月考)小明前后四次测量了同一物体的长度,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哪一个?为了减小误差,小明该如何处理剩余的数据呢?请你帮他把计算过程及结果写下来。
【答案】解:四次测量读数中,26.42cm与其它三个数据相差较大,属于读数错误,应舍去;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对剩下的三个数据进行求和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即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多次测量的数据中,差距较大的数值是错误的;根据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计算物体的长度。
四、实验探究题
26.(2020八上·江阴月考)如图为小亮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选填“A”或“B”)。
A. B.
【答案】(1)1.55;0.1
(2)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的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55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5cm﹣1.00cm=1.55cm(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为 (D2﹣D1)。
故答案为:B。
【分析】(1)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可以测量圆的直径;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是分度值;(2)根据圆的内径和外径差计算总厚度,再除以个数,计算单个的厚度。
27.(2020八上·宁化月考)
(1)如图所示,用两把尺子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则A尺的读数为   cm,B尺的读数为   cm;
(2)下图秒表读数   。
(3)某同学为测定物理书的纸张厚度,请补充完步骤:
a.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
b.取得物理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c.    ,
d.    。
【答案】(1)2.3;2.35
(2)5min37.5s
(3)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0.5cm,测量是从4.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在6cm和7cm之间偏向6cm一侧,估读为6.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6.4cm-4.0cm=2.3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5cm,测量时是从4.00cm刻度线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在6.3cm和6.4cm中间,估读为6.3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6.35cm-4.00cm=2.35cm(2)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靠近6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由于分针靠近6min,故秒针示数为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7s(3)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大多数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再除以n,就是一张纸的厚度,故需要补充的步骤是: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分析】(1)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读取示数要有估计值;(2)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3)测量纸张厚度时,根据测量多个的总厚度,结合个数计算单各厚度。
28.(2020八上·合山月考)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是用两把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所测得的物体的长度为    cm,B刻度尺测得的物体的长度值为   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   ,分度值为   ,外圈的读数为   。
(3)如图丙所示,小丽同学测量平时学习中使用的铅笔横截面的直径,铅笔横截面的直径是   cm。
【答案】(1)0.5cm;2.7;2.75
(2)s;0.1s;39.8s
(3)1.5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A刻度尺的1cm间分2份,分度值是0.5cm,测量的长度超过25,约2.7cm,B刻度尺的分度值位0.1cm,测量的长度约2.75cm;(2)乙图是秒表,外圈是秒钟盘,单位是s,每1s分10份,分度值是0.1s,分钟指针超过半格,秒钟读取超过30,为39.8s;(3)根据丙图,铅笔的直径为3.50cm-1.00cm=1.50cm。
【分析】(1)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是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线读取长度;(2)秒表的大表盘是秒钟判断,根据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判断读数;(3)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29.(2020八上·合山月考)
(1)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相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图甲中,物体A
长度为   cm。图乙中,物体A长度为   cm。如图丙所示的停表示为   s。
(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读数时视线错误的是图   ,该铅笔的测量准确值应该是   。
【答案】(1)2.4;2.40;217.5
(2)1mm;A;2.4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刻度尺分度值是1cm,物体的长度约2.4cm;乙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位1mm,物体的长度为2.40cm;根据丙图,分钟指针在3后超半格,秒钟指针读取要超过30,为37.5秒,中时间为3×60s+37.5s=217.5s;(2)读取刻度尺示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准确测量的数据是2.4cm。
【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和物体对应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读取时间;(2)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表示分度值,读取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
30.(2020八上·长春月考)同学们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   和分度值。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目的是   。
(2)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是   cm。
(3)图乙中,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木块的长度,其中用   (选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答案】(1)量程;减小误差
(2)1mm;A;3.10
(3)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1)刻度尺在使用前要观察其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2)由甲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A符合题意。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1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图乙中,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分度值是1cm;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分度值是0.1cm,所以利用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分析】(1)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实现;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应放正,与被测物体应紧贴在一起,视线与尺面垂直;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3)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
1 / 1沪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2021·凉山)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2.(2021·山西)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0.5m B.1m C.2m D.4m
3.(2021·鄂州)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7cm B.5.65cm C.3.65cm D.3.6cm
4.(2021·枣庄)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5.(2021·天津)如图是某单位组织党日活动时的合影,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出他们所用党旗的规格是(  )
A.长96cm,宽64cm B.长144cm,宽96cm
C.长192cm,宽128cm D.长288cm,宽192cm
6.(2021·上海)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有多高(  )
A.0.9m B.1.8m C.3.6m D.7.2m
7.(2021·东城模拟)如图所示的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下列估测值合理的是(  )
A.长度约为26cm B.厚度约为0.1m
C.质量约为2kg D.重力约为0.2N
8.(2021·青羊模拟)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测物理书长度:用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对书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测邮票质量:把一张邮票和一块橡皮同称,再减去橡皮质量,就是一张邮票质量
C.测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再测定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
D.测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其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其体积
9.(2021·从化模拟)回形针是生活中常用的文化用品,如图所示,回形针的长度大约是(  )
A.1.5km B.1.5m C.1.5cm D.1.5nm
10.(2021·番禺模拟)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会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如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拃”,如图所示。则“一拃”的长度大约是(  )
A.20 mm B.20cm C.20m D.20km
11.(2020·青岛)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D.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12.(2020·山西)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
A.0.5m B.1.5m C.2m D.2.5m
13.(2020·南县)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3.81cm B. 3.68cm
C. 3.80cm D. 3.8cm
14.(2020·福建)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5.(2020·仙桃)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
16.(2019·常州)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A.5cm B.5.0cm C.5.00cm D.5.000cm
17.(2019·山西)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右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  )
A.2mm B.2cm C.6mm D.6cm
18.(2018·怀化)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
二、填空题
19.(2021·北京)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20.(2021·东营)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   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    (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21.(2019·怀化)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cm。
22.(2018·桂林)如图所示刻度尺,它的测量范围为   cm;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70cm,此记录结果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23.(2020八上·覃塘期中)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      cm,停表乙的示数为      s.
24.(2020八上·颍州期末)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图乙秒表的读数共计为    。
三、解答题
25.(2020八上·南昌月考)小明前后四次测量了同一物体的长度,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哪一个?为了减小误差,小明该如何处理剩余的数据呢?请你帮他把计算过程及结果写下来。
四、实验探究题
26.(2020八上·江阴月考)如图为小亮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选填“A”或“B”)。
A. B.
27.(2020八上·宁化月考)
(1)如图所示,用两把尺子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则A尺的读数为   cm,B尺的读数为   cm;
(2)下图秒表读数   。
(3)某同学为测定物理书的纸张厚度,请补充完步骤:
a.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
b.取得物理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c.    ,
d.    。
28.(2020八上·合山月考)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是用两把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所测得的物体的长度为    cm,B刻度尺测得的物体的长度值为   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   ,分度值为   ,外圈的读数为   。
(3)如图丙所示,小丽同学测量平时学习中使用的铅笔横截面的直径,铅笔横截面的直径是   cm。
29.(2020八上·合山月考)
(1)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相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图甲中,物体A
长度为   cm。图乙中,物体A长度为   cm。如图丙所示的停表示为   s。
(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读数时视线错误的是图   ,该铅笔的测量准确值应该是   。
30.(2020八上·长春月考)同学们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   和分度值。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目的是   。
(2)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是   cm。
(3)图乙中,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木块的长度,其中用   (选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常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应先将错误的数据排除掉,剩下的数据取平均值,保留与数据位数相同的数。
2.【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中学生平均身高在1.6m~1.7m,对比可估测小树高度为2m,C符合题意,A 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的身高,判断周围物体的合理高度。
3.【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从图中直接读数为5.65cm,因为不是用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故物体的长度5.65cm-2.00cm=3.65cm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4.【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是永远存在的,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A不符合题意;
B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是在测量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即使测量再认真,也会因为测量仪器的精确度问题造成误差,BC不符合题意;
D.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或者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减小误差。
5.【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因为图中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的比都是是3:2,从图片所给信息可以看出成年人身高都在100cm以上200cm以下,而图中党旗的宽度与人的身高相对比。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6.【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初三的女学生的身高一般1~2m,则祝融号大约1.8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7.【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比20cm的刻度尺长度要长一些,约为26cm,A符合题意;
B.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cm,即0.01m,B不符合题意;
CD.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即0.2kg,重力约为G=mg=0.2kg×10N/kg=2N
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体的合理长度、质量和重力,结合数据解答。
8.【答案】A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物理课本是规则物体,长度在20cm 左右可以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A符合题意;
B.一张邮票的质量相对于橡皮的质量太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若用差值法可能所得结果为0,应该用累积法,可以测出100张邮票的总质量,然后除以邮票的张数,就得到了一张邮票的质量,B不符合题意;
C.测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必须用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除以走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不能只取小车运动时间的一段或路程的一段,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密度 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木块放入水中会漂浮,用装有水的量筒量出的不是木块的体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存在误差,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选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校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实现。
9.【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正常人小手指的长度约为3-4cm,回形针比其稍短,其长度在1.5cm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约20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1.【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书本的长度是一定的,可以通过刻度尺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A不符合题意;
B.橡皮的质量是一定的,可以通过天平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不符合题意;
C.鹅卵石的体积是一定的,可以通过量筒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不符合题意;
D.早中晚气温有差别,人的体温也因此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不能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去平均值,减小误差;只能多次测量某个时刻的体温取平均值,减小误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2.【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信息知道的,这把剑的长度接近人身体的宽度,大约是0.5m,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和已知物体的长度对比,估计物体长度大小。
13.【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工件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A不符合题意;
B.工件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B不符合题意;
CD.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其读数为3.80cm,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①刻度尺要放正;
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14.【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且B未与零刻线对齐,A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C符合题意;
D.图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与水平桌面相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应放正,与被测物体应紧贴在一起,视线与尺面垂直;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15.【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2mm,A不符合题意;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B不符合题意;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cm=1.8dm,C符合题意;
D.课桌的高度约为0.8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解答。
16.【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宇航员麦克莱恩在地球上的身高为167.0cm, 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身高为172.0cm, 这四个月她长高了172.0cm 167.0cm=5.0cm.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7.【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2cm左右,而这个“西瓜”的大小与硬币差不多,因此它的长度约为2cm,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2cm左右,将这个“西瓜”与它的大小进行比较即可。
18.【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 。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9.【答案】8.5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为8.50cm,铅笔的长度为8.50cm。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20.【答案】1.85;减小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所以所测物体长度为1.85cm。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能消除,故答案为: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21.【答案】3.25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则物体A左侧读数为2.00cm,右侧读数为5.25cm,所以物体A的长度是: 。
故答案为:3.25.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2.【答案】0~10;不正确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所示刻度尺可知,它的测量范围为0~10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根据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可知5.170cm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0~10;不正确.
【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3.【答案】3.80;337.5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1)1cm=10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根据图中显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mm,木块的长度是3.80cm;
(2)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
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5×60s+37.5s=337.5s.
故答案为:3.80;337.5.
【分析】(1)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刻度尺如果发生零刻度线磨损的情况,可以从某一个完整的刻度开始测量,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测量时,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时,既要记下数值,又要记下单位.
(2)根据秒表的结构和刻度盘的单位进行分析,即小刻度盘的单位是min,大刻度盘的单位是s,然后读出时间.
24.【答案】7.50;371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铅笔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8.50cm刻度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7.50cm。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5min中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6”上,分针指示的时间为6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11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1s,即秒表的读数为6min+11s=371s
【分析】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25.【答案】解:四次测量读数中,26.42cm与其它三个数据相差较大,属于读数错误,应舍去;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对剩下的三个数据进行求和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即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多次测量的数据中,差距较大的数值是错误的;根据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计算物体的长度。
26.【答案】(1)1.55;0.1
(2)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的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55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5cm﹣1.00cm=1.55cm(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为 (D2﹣D1)。
故答案为:B。
【分析】(1)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可以测量圆的直径;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是分度值;(2)根据圆的内径和外径差计算总厚度,再除以个数,计算单个的厚度。
27.【答案】(1)2.3;2.35
(2)5min37.5s
(3)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0.5cm,测量是从4.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在6cm和7cm之间偏向6cm一侧,估读为6.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6.4cm-4.0cm=2.3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5cm,测量时是从4.00cm刻度线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在6.3cm和6.4cm中间,估读为6.3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6.35cm-4.00cm=2.35cm(2)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靠近6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由于分针靠近6min,故秒针示数为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7s(3)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大多数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再除以n,就是一张纸的厚度,故需要补充的步骤是: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分析】(1)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读取示数要有估计值;(2)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3)测量纸张厚度时,根据测量多个的总厚度,结合个数计算单各厚度。
28.【答案】(1)0.5cm;2.7;2.75
(2)s;0.1s;39.8s
(3)1.5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A刻度尺的1cm间分2份,分度值是0.5cm,测量的长度超过25,约2.7cm,B刻度尺的分度值位0.1cm,测量的长度约2.75cm;(2)乙图是秒表,外圈是秒钟盘,单位是s,每1s分10份,分度值是0.1s,分钟指针超过半格,秒钟读取超过30,为39.8s;(3)根据丙图,铅笔的直径为3.50cm-1.00cm=1.50cm。
【分析】(1)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是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线读取长度;(2)秒表的大表盘是秒钟判断,根据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判断读数;(3)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29.【答案】(1)2.4;2.40;217.5
(2)1mm;A;2.4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刻度尺分度值是1cm,物体的长度约2.4cm;乙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位1mm,物体的长度为2.40cm;根据丙图,分钟指针在3后超半格,秒钟指针读取要超过30,为37.5秒,中时间为3×60s+37.5s=217.5s;(2)读取刻度尺示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准确测量的数据是2.4cm。
【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和物体对应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读取时间;(2)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表示分度值,读取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
30.【答案】(1)量程;减小误差
(2)1mm;A;3.10
(3)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1)刻度尺在使用前要观察其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2)由甲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A符合题意。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1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图乙中,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分度值是1cm;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分度值是0.1cm,所以利用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分析】(1)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实现;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应放正,与被测物体应紧贴在一起,视线与尺面垂直;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3)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