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阅读提优训练·2012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步步为营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阅读提优训练·2012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步步为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2 20:2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阅读提优训练
(一) 敬业与乐业(24分)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的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 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敬业”的含义吗?请举生活中的一例加以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段文字中作者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说:“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要想尽千方百计寻求自己的理想职业呢?你能理解人们的这种心理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说:“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那么根据你自己的才能和境地,你觉得自己该选择哪一种职业?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30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学校向来是使传统的知识财富一代一代相传的最重要的机构。与过去相比,今天更是这样。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作为传统教育的承担者的地位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
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开展工作。这种做法伤害了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培养出的是顺从的人。教师只有尽可能少的使用强制手段,教师的品德和才能成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
要培养创造性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不如仅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认可。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来领受,学生就会对在学时间比对放假时间还要喜爱。
[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他因发现光电效应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5. 作者围绕学校教育问题,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为活人服务”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4段中加点词语“这种教育”指的是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试体会“不完全正确”这一词语的准确性。(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章围绕“为活人服务”既有正面的论述,也有反面的论述,试找出这两方面各论述一句。
(8分)
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从文中摘录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文摘卡上,并写上自己的感悟。(4分)
读书文摘卡
类 别 议论文 篇名 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 作 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内容摘要
我的感悟
(三) 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24分)
游宇明
①人生有两种成功: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或权力;一种是虽然没有外在的成功标志,但你的性格有人喜欢,你的操守有人欣赏,换句话说就是,你拥有一颗纯净优雅的心。前一种成功受天时地利人和的限制,获得它们的人不会太多;后一种成功则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做主。而心灵就像一棵树,有时难免生出枝枝蔓蔓,要让它保持纯净优雅,我们就必须对它进行修剪。
②剪去散漫。一个人固然不应该把生命的弦绷得太紧,否则,可能会有弦断之忧,但我们同样不能对什么都不在乎。一个人工作、生活过于散漫,必然导致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从而一事无成。
③剪去阴暗。人与人相处,贵在灵魂透明。你的心灵透明了,别人与你相处才有安全感,你才可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如果一个人心理阴暗,事事都想算计别人,你的朋友就会愈来愈少,自己遇到什么困难也没有人愿意帮你,寂寞、孤独、无助必然会成为你生命路上的一颗颗巨石。
④剪去浮躁。希望自己在生活中顺风顺水,在事业上平步青云,这固然可以理解,但你必须学会一步步来。春天只有播种,夏天只有浇水施肥,秋天才能指望有所收获。如果你为了追逐一夜成功而要省略奋斗的过程,那么,即使成功了,也肯定是虚飘的,也许会在一夜之间失去。
⑤剪去虚荣。俗话说:“人活一张脸。”在乎脸面,希望自己在公众中有个好的形象,这是人之常情。只是这种在乎不要太过,太过就变成了虚荣。现在有些人虚荣心极强,写了几十首诗,就自称“中国诗坛领军人物”;出了一本画册,就声称自己是“艺术大师”,这样必然让人反感。
⑥最值得剪去的还是多余的欲望。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欲望,没有正当的欲望,就没有奋斗的动力,就不会追求人生的灿烂与辉煌。然而,欲望永远是把双刃剑,它可能成就你,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你。过盛的权欲,会使我们走入吹捧、行贿的陷阱;过旺的钱欲,会让我们坑蒙拐骗、掺杂使假……我们必须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看清欲望的内核,对它们做出合适的处置。一个人懂得对欲望进行必要的取舍,也就懂得了人生。
⑦心灵是我们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拥有了一颗经过修剪的纯净优雅的心,我们也就能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
(有删改)
11. 本文原来的题目是“修剪心灵”,发表时编辑改为“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阅读全文后,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请简述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
(1)最值得剪去的还是多余的欲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必须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看清欲望的内核,对它们做出合适的处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全文,请简要阐述本文的结构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心灵中应该剪去的“枝枝蔓蔓”还有很多,例如:悲观、自私、忌妒、势利、冷漠等等。请从下面给出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围绕你的观点,仿照“示例”写一段话。不少于80个字。
(6分)
唐僧  保尔  鲁滨孙
示例:剪去懦弱。人生路上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剪去懦弱,才能走向坚强,走向人生的光明。阿廖沙在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环境中坚强地生活着,永不退缩,他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定会走向光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何 谓 幸 福(22分)
何启治
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句“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熔铸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
15. 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⑦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两个句子。(不能与原文重复)(4分)
例句: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阅读提优训练
1.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举例:如解放初期的拉粪工人时传祥,因敬业,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2. 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3.示例:人们寻求理想职业,是为了追求金钱,或者工作环境优越一些、舒服一些。我能理解这种心理,因为人的追求、境界、理想不一样,所以有的奋斗目标也不一样。(言之有理即可) 4. 示例: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因为教师的职业很崇高,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言之有理即可) 5. 学校应当培养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意对即可)  6. 为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的人服务,培养不人云亦云的人。(意对即可)  7. 培养创造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  8. “不完全正确”,是认为正确或不正确都是片面的,学校教育应传授知识,但不能仅限于此。 9. 正面论述: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反面论述: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开展工作。这种做法伤害了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培养出的是顺从的人。教师只有尽可能少的使用强制手段,教师的品德和才能成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要培养创造性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不如仅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认可。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来领受,学生就会对在学时间比对放假时间还要喜爱。 10.依个人感悟作答。 11. 示例:用“修剪心灵”好,因为它直接点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用“唯一可以带向给远方的行囊”好,因为它与结尾处的句子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而且含有比喻义,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12. (1)不能删去。因为“多余的”是指不必要的、过多的,并不包括所有的欲望;如果删去,句意就成了所有的欲望都要剪去,这不符合实际和写作意图。(2)不能删去。因为“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形象地说明了具有看透问题实质的能力,它是“看清欲望的内核”的先决条件,也暗示了“看清欲望的内核”的重要性。删去它,则无此表达效果。 13. 是“总分总”式的结构。第①段是总说,指出“我们必须对心灵进行修剪”的必要性,第②到⑥段是分说,具体指出“对心灵进行修剪”的内容,第⑦段是总说,总结了“修剪心灵”的意义。 14. 示例:剪去悲观。我们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事业上也难以一帆风顺。剪去悲观,才能使自己看到希望,鼓起生存的勇气。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上,与野兽搏斗,自种庄稼,顽强生存,他相信终有一天会脱离逆境,最终被一艘过往的船只所救。 15. 用托尔斯泰的话来引出中心论点,突出自己观点的特殊意义,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6. 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②按照时间顺序。 17. ①“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②幸福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只有用辛勤的劳动、真挚的爱、智慧和勇气才能赢得真正的幸福。 18. 示例:当你劳作在炎炎烈日下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一片绿荫就意味着幸福;当你漂泊在遥远的异乡备感孤独寂寞的时候,一封家书就意味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