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1. 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暴怒地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样的话的?表现了母亲当时怎样的心理和想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母亲对于勒态度前后急剧变化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画线句写“我”心里默念同一个人,重复了三次,第三次还加了个“亲”字,其中有什么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是怎样刻画我和母亲的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1.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烤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扯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 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_ 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_ 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2. 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 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 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 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4. 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
平头少年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个老人的问题
穆·阿里
酒店快关门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迈进门来。伙计惊奇地望着这个陌生的顾客。看上去,他是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满面皱纹,步履蹒跚,走起路来甚至跌跌撞撞,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右手拄着一根看上去已伴随他二十多年的拐棍。
老人一屁股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打了个手势,请伙计过来,声音颤抖地问:“有人问起我吗?”
伙计闹懵了,忙说:“没有啊!”
老人抬起右手,用手指揩了一下脸上的汗水,伤感地说:“那么,请给我拿一杯酒来,先生!”
老人喝着酒,叹着气,两只眼睛忧愁地望着门,慢慢饮完酒。随后,用拐棍支着地,哈着腰,低着头,好像寻找什么似的步出酒店。伙计目送着他,觉得他既可怜又古怪。
十多天过去了,顾客不断光临酒店,伙计几乎忘记了那位可怜的老人。但一天夜里,当酒店最后一个顾客走出门时,老人的面孔又出现在门口。他一声不吭地挪进屋内,又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悲伤地问:“有人问起我吗?”
伙计不安地答道:“没有!”
老人抬起右手,用手指揩了揩脸上的汗水,凄惨地说:“那么,请给我倒两杯酒来,先生!”
老人一口一口地抿着酒,两只眼睛呆呆地凝视着门口。酒杯空了,老人用拐棍支着地,慢慢站起身,缓缓地挪动着步子,磨蹭着出了酒店大门。
几个月过去了,老人一直未再“光临”酒店。一天夜里——
“有人问起我吗?”
几年过去了,伙计的答复仍是那几个字:“没有!”
老人受了伤似的喃喃地说:“那么,请给我拿一瓶酒来,先生!”
伙计同情地问老人:“一瓶酒?”
老人点点头,抬眼看了看他,好像明白了他正在故意找话说。
酒拿来了,老人喝着,喝着,喝光了一瓶酒。伙计的眼睛始终注视着他的脸。
老人用拐棍吃力地撑起身,向酒店大门方向挪动着步子,但一个趔趄,拐棍滑出手,他一下子跌在地上。
他的两腿神经质地钩住一张桌子,颤颤巍巍地伸出右手,抓住桌子腿,挣扎着想站起来,但桌子倒了……
伙计赶忙奔过来,两眼涌着泪水,哭着说:“最近好像有人问起过您,爸爸!”。
1. 通读全文,比较老人三次到酒店来的经过,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很注重通过细节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请你列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揣摩文章末尾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你认为“伙计”是“老人”的儿子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伙计”为什么要哭着说这么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分别对文中的老人和伙计说一句你最想说的心里话。
(1)对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伙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假如你是“老人”的儿子或女儿,你打算怎样来对待“老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言感悟台
1.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卡尔·波普尔)
2.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3.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牛顿)
4. 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 (富兰克林)
5.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
6.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伽利略)
11 我的叔叔于勒
1. 确认那水手是于勒时;由希望到失望,怕于勒拖累,极端自私。 2. 金钱 3. 表现“我”对陷入贫困的于勒的深切同情,对父母漠视亲情的不满。 4. 选文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了母亲惟利是图,极端自私的性格特点。通过对“我”心理、动作的刻画。突出了“我”善良、纯真的性格特点。
拓展阅读
雪地烤红薯
1.烤 送 2.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意对即可) 3. D 4.暗示时间的推移;交代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5.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可)
一个老人的问题
1. 孤苦无依的、企盼有人来过问的 2. 如:a.老人要求伙计倒酒从“一杯”“两杯”到“一瓶”,说明老人内心的愁苦、孤独之情越来越沉重 b.老人由“拄着”“支着”到“撑起身”,说明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衰弱 c.伙计由“闹懵了”、“不安地答道”到“奔过来,涌着泪水,哭着说”,说明了伙计对老人的态度和感情的变化……(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3. (1)不是。因为文中开头已经交代“伙计惊奇地望着这个陌生的顾客”,说明伙计当初并非认识老人。(2)因为伙计被老人孤苦无依的处境和企盼有人来过问的心情所感动,因此他谎称“爸爸”来安慰老人。 4. (1)示例:不要伤心,一辈子总会有人记得你 (2) 谢谢你,对这位老人特殊的关心。 5. 答案为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