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沪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沪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2 12:25:25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岳阳)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上,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是静止的
C.火星车减速着陆过程动能不变
D.火星车上的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
2.(2021·宜昌)下列对物理量的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0g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36.8℃
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5mm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3.8min
3.(2021八下·铜官期末)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0.8m/s B.1.0m/s C.0.96m/s D.1.2m/s
4.(2021·宿迁)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21·湘潭)疫情期间利用无人机给居民送包裹,如图所示,无人机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是运动的
B.以包裹为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
D.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受力的作用
6.(2021·安徽)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
7.(2021八下·潜江期末)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宽 B.课桌的高
C.教室的高 D.中学生的身高
8.(2021·临清模拟)小迪同学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路旁的路灯 B.沿途的树木
C.小迪旁边的座位 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9.(2021·武胜模拟)下列问题符合生产生活实际的是(  )
A.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为60km/h
B.正常人心跳次数约70次/min
C.教室课桌宽约2m
D.世界跳高冠军的跳高高度可达4m
10.(2021·成都模拟)2020年12月1日23时,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成为我国第三个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要像跳伞运动员一样在深空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减速、调整、悬停和自由下落。关于组合体自由下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上升器是静止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着陆器是运动的
C.若以着陆器为参照物,上升器是运动的
D.若以地球为参照物,组合体是静止的
11.(2021·福田模拟)初中生课桌的高度大约为(  )
A.80mm B.80cm C.80dm D.80m
12.(2021·海珠模拟)老郭乘坐大巴,他正对车窗固定好照相机,先拍下图甲,再拍下图乙,均拍到同一路灯和同一小汽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路灯向东运动
B.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巴向西运动
C.以小汽车为参照物,路灯是静止的
D.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大巴向东运动
13.(2021·惠州模拟)近来,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关注新冠病毒的新闻,新冠病毒的直径非常小,一根头发丝的直径通常在60微米以上,是新冠状病毒直径的600倍,则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  )
A.1×10-6cm B.1×10-7cm C.1×10-7m D.1×10-9m
14.(2021·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向前直线行驶的不颠簸的船上,一个冰块相对于船的水平地板静止。乘客观察到冰块和窗外的两塔都相对于船向东运动,此时船可能(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15.(2021·自贡模拟)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句的描述,从研究物体运动的角度来说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B.桥 C.桥上的行人 D.河岸
16.(2021·南岗模拟)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5.7m=5.7×100cm=5.7×102cm B.5.7m=5.7m×100cm=5.7×102cm
C.5.7m=5.7m×100=5.7×10 cm D.5.7m=5.7×100=5.7×10 cm
17.(2020八上·海陵期末)为倡导疫情期间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将中华传统“夸赞礼”按人体比例绘制成图示宣传画。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A.0.6m B.1.8m C.3m D.4.5m
18.(2020八上·深圳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t1-t2时间内甲为静止状态,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D.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19.(2020八上·邛崃期末)小明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次的测量数据都是正确的
B.最后结果应记作18.43cm
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0.(2020八上·邛崃期末)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奔跑的骏马 B. 滚滚的车流
C. 怡人的花香 D. 翱翔的飞船
二、填空题
21.(2021·青海)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22.(2021·攀枝花)一辆小汽车于20:45驶入一高速公路某区间测速路段的起点。当日21:15驶出终点,全程40km,则该汽车在该路段的行驶时间   h,平均速度为   km/h。
23.(2021八下·宜州期中)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5︰2,则经过相同的路程,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若在相同时间内甲运动60 m路径,则乙运动的路程是   m 。
24.(2021·西昌模拟)太阳、操场上跑步的人和地球同步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   是静止的。我国建立的   卫星定位系统,就利用多颗地球同步卫星,可提供全天候即时定位服务。
25.(2021·涡阳模拟)小明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6次测量同一本物理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 、 、 、 、 、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该记作   cm。
26.(2021·南充模拟)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1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27.(2021·市北模拟)如图为收费站路边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其中圆牌的含义是    ,根据交通标志牌的内容求出租车从此地到机场最快要用多长时间?(   )
28.(2020八上·蜀山期末)图中所示汽车的速度为   ,其物理意义是   .
29.(2020八上·苏州期末)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量程是   ,木块的长度是   ,即   μm。
30.(2020八上·大安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为   cm,停表的读数为   s。
三、计算题
31.(2021·怀化)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h。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怀化 始发站 09:08
吉首 10:38 10:44
张家界 12:29 12:40
…… …… ……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下表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32.(2021八下·清远期末)小明打车出门去办事,图甲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打印发票的部分信息,试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若该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了2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四、解答题
33.(2020八上·白云期中)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舟坐,舟行人不觉”,其中“舟行”和“人不觉”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人不觉”这一现象。
五、实验探究题
34.(2020八上·内江期中)为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35.(2020八上·垣曲月考)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下图甲所示。
(1)实验时,小明将玻璃管翻转后,他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0”刻度不在玻璃管最下端的原因是   ;
(2)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图乙的坐标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4)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一段路程后,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选填“正”或“反”)比,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   (选填“改变”或“不变”)的;
(5)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实验要想办法使气泡运动得   (“快”或“慢”)一点;
(6)实验中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   有关;
(7)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正确的是(______)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36.(2020八上·安庆期中)如图所示,让一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A、C两点间距离为90cm ,B 为其中点,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如图所示(数字表示“小 时:分:秒 ”),则:
(1)为了方便的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在AC段的平均速度   m/s;
(4)在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的AC段平均速度值会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A.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太空是真空,没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有位置上的改变,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火星车减速着陆过程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C不符合题意;
D.火星车上的摄像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该题目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不同时,成像的性质也不同,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求解即可。
2.【答案】A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质量及其特性;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0g,约0.15kg,符合生活实际,A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0℃,B不符合题意;
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5cm,C不符合题意;
D.博尔特是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他跑完一百米所用的时间约为13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总路程为2S,
根据速度公式前半程的时间为
同理后半程的时间为
那么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C
【分析】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利用物体走过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的位置在变化,故列车相对于隧道是运动的,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的位置在变化,故隧道相对于列车是运动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的速度v=288km/h=80m/s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运行的路程s1=6000m+200m=6200m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通过的路程s2=6000m-200m=5800m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
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确定研究对象、参照物,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物体是运动的;若不改变,物体是静止的。
(2)已知列车长度、速度,隧道的长度,由t==求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5.【答案】B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以包裹为参照物,无人机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B符合题意;
C.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的位置在改变,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升力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6.【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分别是
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由于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即
则由 知道,
解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75k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已知波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物理课本的宽约18cm,A不符合题意;
B.课桌的高度约0.8m,B不符合题意;
C.教室的高度约3m,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约1.6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BD.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小迪,与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时,小迪是运动的,ABD不符合题意;
C.小迪坐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以旁边的座位为参照物,小迪和旁边的座位之间没有发生改变,即小迪是静止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9.【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为1m/s,合3.6km/h,A不符合题意;
B.正常人心跳次数约70次/min,B符合题意;
C.教室课桌宽约0.6m,C不符合题意;
D.世界跳高冠军的跳高高度可达2.4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时间和速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上升器相对于月球表面的位置发生改变,上升器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着陆器相对于月球表面的位置发生改变,着陆器是运动的,B符合题意;
C.以着陆器为参照物,上升器相对于着陆器的位置没有改变,上升器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以地球为参照物,组合体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改变,组合体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11.【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个普通初中生的身高大约在1.5m~1.7m之间,课桌的桌面大约在学生的腰间,因此课桌高度大约为0.8m=80cm,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判断。
12.【答案】B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路灯静止,A不符合题意;
B.大巴相对于路灯向西走了,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巴向西运动,B符合题意;
C.以小汽车为参照物,路灯位置变化,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大巴位置向西移动,故向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13.【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已知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在60μm以上,是新冠状病毒直径的600倍,所以新冠病毒的直径为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4.【答案】A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两塔相对于船向东运动,则船一定向西运动,冰块之前静止在地板上,船加速时,冰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相对船向后即向东运动,故船是向西加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15.【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
A.以水为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A符合题意;
B.以桥为参照物,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C不符合题意;
D. 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当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运动的。
16.【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换算过程及结果均正确,A符合题意;
B.5.7m×100cm得到的单位不是cm,B不符合题意;
C.5.7m×100=570m,C不符合题意;
D.换算过程没有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即可。
17.【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成人手臂长约0.6m,从图中可看两人之间距离约为手臂的3倍,即1.8m。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8.【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由图知道,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由 知道,0- t1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道,t1-t2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t2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B符合题意;
C.由图知道,0- t2时间内甲与乙行驶的路程一样大,但甲运动时间短,故甲的平均速度与乙的平均速度一样大,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道,t3- 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时间图像,时间改变路程不变,是静止状态;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是匀速直线运动。
19.【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5个数据中,18.10cm这个数据和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所以是错误数据。A不符合题意;
B.对有效的数据进行求平均
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cm,B不符合题意;
C.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读数字,不可以去掉,C不符合题意;
D.由数据可知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为1m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多次测量中,差距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长度测量时,读数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0.【答案】C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A.奔跑的骏马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滚滚的车流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怡人的花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的热运动,C符合题意;
D.翱翔的飞船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分子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21.【答案】变速;13.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分析图可知,小车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同,速度 ,所以整个过程小车运动的速度不同,整个过程小车做变速运动。
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已知物体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22.【答案】0.5;8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该汽车在该路段的行驶时间
平均速度
【分析】结合列车时刻表求解火车运动的时间即可;明确动车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动车运动的速度即可。
23.【答案】2:5;24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t甲=,t乙=,因为路程相同,所以t甲:t乙=v乙:v甲=2:5。
s甲=v甲t甲,s乙=v乙t乙,当时间相同时,则s甲:s乙=v甲:v乙=5:2,因为s甲=60m,所以s乙=24m。
故答案为:2:5;24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即可。
24.【答案】地球同步卫星;北斗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操场上跑步的人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地球同步卫星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
为了提供定位服务,我国利用多颗地球同步卫星建立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25.【答案】26.09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6 次测量结果中,26.0cm 没有估读,是错误的数据,31.08cm 与其它数据相差太大,也是错误数据,这两个数据应舍去,将其它四组数据取平均值即为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即L=
【分析】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常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应先将错误的数据排除掉,剩下的数据取平均值,保留与数据位数相同的数。
26.【答案】10;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象知,前10s,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m,对应的平均速度 40s通过的路程为200m,对应的平均速度
【分析】利用总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7.【答案】此路段限速90km/h;40mi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圆牌上的“90”是限速牌,表示该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车速为90km/h。“机场60km”表示从该处到机场的路程为s=60km,则出租车从此地到机场的最短时间为t= 40min
【分析】交通标志牌中圆牌上的数字变速最大速度;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可以计算时间。
28.【答案】100km/h;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距离为100km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汽车速度计的单位是km/h,读出速度值是:100km/h;物理意义是: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距离为100km.
【分析】汽车的速度表盘单位是km/h,结合指针的位置求解。
29.【答案】0.1 cm(或 1mm);0~8 cm;3.00 cm;3×104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0cm和8cm,所以量程为0~8cm;木块左侧与3.30cm对齐,右侧在与6.3cm对齐,估读为6.3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长度单位的换算,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即可。
30.【答案】2.80;217.5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如图,物体左端与5.50cm处对齐,左端所对刻度为8.30cm,故金属片的长度为 如图,停表的分针示数为3min,且大于3.5min,秒针示数为37.5s,故停表读数为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利用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
31.【答案】(1)解:由 得,小君和她家人到达张家界所用的时间
答:小君和她家人经过48分钟到达张家界
(2)解: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用的时间
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的时间
答: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153分钟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列车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
(2)结合列车时刻表求解火车运动的时间即可。
32.【答案】(1)解;8:00开始乘车,8:10下车,车行驶时间为10min。
答:此出租车行驶时间为10min。
(2)解;出租车行驶6km,用时10min,平均速度为
答: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36km/h。
(3)解;时轿车的速度为60km/h,用时2min通过的路为
答:以图乙所示行驶2min通过的路程为2k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经过的事假=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2)利用求得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利用求得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33.【答案】“舟行”和“人不觉”分别选择了河岸和船作为参照物;“人不觉”是因为人以船为参照物,自己的位置没有改变,故感觉自己的静止的。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舟行”,其研究对象是船,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故其选择的参照物可以是河岸;“人不觉”是说人感觉静止,是因为人选择了船作为参照物,人相于对船的位置没有改变,故感觉是静止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
34.【答案】(1)
(2)刻度尺;停表
(3)12cm/s
(4)小于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 需用的测量工具有: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停表。(3)由图可知s=60cm,t=5s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4)由图可知s1=30cm=0.3m,t1=3s,s2=30cm=0.3m,t2=2s
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比较v1、v2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1)速度速度的原理是;(2)测量速度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秒表测量时间;(3)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4)斜面上下滑的物体作加速运动。
35.【答案】(1)为了来得及计时
(2)运动
(3)
(4)正;不变
(5)慢
(6)气泡的大小或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7)B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小明将玻璃管翻转180°后,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的原因是气泡的运动趋于稳定,便于计时的方便;(2)塞子向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3)将表一中的坐标点(0,0),(10,1.25),(20,2.50),(30,3.75),(40,5.00)在s-t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
;(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5)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气泡越小上升速度越大.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请你提出一点建议:使用较大的气泡进行实验(或用比较长的管了进行实验)使用较大的气泡进行实验(或用比较长的管了进行实验);(6)猜想: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说明玻璃管由竖直位置倾斜过程中,运动速度变大了,到水平位置,气泡几乎不动,说明运动速度又变小,可得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先变大后变小;(7)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其图象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故答案为:B。
【分析】(1)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更方便;(2)相对于运动的物体,静止的物体是运动的;(3)根据实验测量的时间和路程,在坐标图像中描点作图;(4)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时,成正比;(5)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便于实验;(6)玻璃管中的气泡运动速度,可能和气泡大小有关,可能和玻璃管的倾斜程度有关;(7)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36.【答案】(1)小
(2)不是
(3)0.45;0.3
(4)大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延长下滑的时间,即便于计时。(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判断,在AB段用时为2s,在BC段用时为1s,由于二段距离相等均为45cm,则根据 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
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4)在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变小,但距离不变,根据 可知则所测的平均速度值会偏大。
【分析】(1)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该设置的小一些;
(2)小车不同时间段内的速度不同,故小车做变速运动,同时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
(3)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利用物体走过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可;
(4)小车经过起点的标线再开始计时,会使得测得的时间偏小,计算得到的速度偏大。
1 / 1沪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岳阳)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上,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是静止的
C.火星车减速着陆过程动能不变
D.火星车上的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信息与信息传播
【解析】【解答】A.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太空是真空,没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有位置上的改变,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火星车减速着陆过程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C不符合题意;
D.火星车上的摄像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该题目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不同时,成像的性质也不同,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求解即可。
2.(2021·宜昌)下列对物理量的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0g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36.8℃
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5mm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3.8min
【答案】A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质量及其特性;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0g,约0.15kg,符合生活实际,A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0℃,B不符合题意;
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5cm,C不符合题意;
D.博尔特是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他跑完一百米所用的时间约为13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3.(2021八下·铜官期末)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0.8m/s B.1.0m/s C.0.96m/s D.1.2m/s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总路程为2S,
根据速度公式前半程的时间为
同理后半程的时间为
那么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C
【分析】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利用物体走过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
4.(2021·宿迁)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的位置在变化,故列车相对于隧道是运动的,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的位置在变化,故隧道相对于列车是运动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的速度v=288km/h=80m/s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运行的路程s1=6000m+200m=6200m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通过的路程s2=6000m-200m=5800m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
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确定研究对象、参照物,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物体是运动的;若不改变,物体是静止的。
(2)已知列车长度、速度,隧道的长度,由t==求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5.(2021·湘潭)疫情期间利用无人机给居民送包裹,如图所示,无人机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是运动的
B.以包裹为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
D.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以包裹为参照物,无人机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B符合题意;
C.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的位置在改变,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升力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6.(2021·安徽)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分别是
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由于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即
则由 知道,
解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75k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已知波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即可。
7.(2021八下·潜江期末)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宽 B.课桌的高
C.教室的高 D.中学生的身高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物理课本的宽约18cm,A不符合题意;
B.课桌的高度约0.8m,B不符合题意;
C.教室的高度约3m,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约1.6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8.(2021·临清模拟)小迪同学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路旁的路灯 B.沿途的树木
C.小迪旁边的座位 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答案】C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BD.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小迪,与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时,小迪是运动的,ABD不符合题意;
C.小迪坐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以旁边的座位为参照物,小迪和旁边的座位之间没有发生改变,即小迪是静止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9.(2021·武胜模拟)下列问题符合生产生活实际的是(  )
A.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为60km/h
B.正常人心跳次数约70次/min
C.教室课桌宽约2m
D.世界跳高冠军的跳高高度可达4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为1m/s,合3.6km/h,A不符合题意;
B.正常人心跳次数约70次/min,B符合题意;
C.教室课桌宽约0.6m,C不符合题意;
D.世界跳高冠军的跳高高度可达2.4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时间和速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0.(2021·成都模拟)2020年12月1日23时,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成为我国第三个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要像跳伞运动员一样在深空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减速、调整、悬停和自由下落。关于组合体自由下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上升器是静止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着陆器是运动的
C.若以着陆器为参照物,上升器是运动的
D.若以地球为参照物,组合体是静止的
【答案】B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上升器相对于月球表面的位置发生改变,上升器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着陆器相对于月球表面的位置发生改变,着陆器是运动的,B符合题意;
C.以着陆器为参照物,上升器相对于着陆器的位置没有改变,上升器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以地球为参照物,组合体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改变,组合体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11.(2021·福田模拟)初中生课桌的高度大约为(  )
A.80mm B.80cm C.80dm D.80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个普通初中生的身高大约在1.5m~1.7m之间,课桌的桌面大约在学生的腰间,因此课桌高度大约为0.8m=80cm,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判断。
12.(2021·海珠模拟)老郭乘坐大巴,他正对车窗固定好照相机,先拍下图甲,再拍下图乙,均拍到同一路灯和同一小汽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路灯向东运动
B.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巴向西运动
C.以小汽车为参照物,路灯是静止的
D.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大巴向东运动
【答案】B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路灯静止,A不符合题意;
B.大巴相对于路灯向西走了,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巴向西运动,B符合题意;
C.以小汽车为参照物,路灯位置变化,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大巴位置向西移动,故向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13.(2021·惠州模拟)近来,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关注新冠病毒的新闻,新冠病毒的直径非常小,一根头发丝的直径通常在60微米以上,是新冠状病毒直径的600倍,则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  )
A.1×10-6cm B.1×10-7cm C.1×10-7m D.1×10-9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已知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在60μm以上,是新冠状病毒直径的600倍,所以新冠病毒的直径为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4.(2021·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向前直线行驶的不颠簸的船上,一个冰块相对于船的水平地板静止。乘客观察到冰块和窗外的两塔都相对于船向东运动,此时船可能(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答案】A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两塔相对于船向东运动,则船一定向西运动,冰块之前静止在地板上,船加速时,冰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相对船向后即向东运动,故船是向西加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15.(2021·自贡模拟)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句的描述,从研究物体运动的角度来说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B.桥 C.桥上的行人 D.河岸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
A.以水为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A符合题意;
B.以桥为参照物,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C不符合题意;
D. 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当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运动的。
16.(2021·南岗模拟)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5.7m=5.7×100cm=5.7×102cm B.5.7m=5.7m×100cm=5.7×102cm
C.5.7m=5.7m×100=5.7×10 cm D.5.7m=5.7×100=5.7×10 cm
【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换算过程及结果均正确,A符合题意;
B.5.7m×100cm得到的单位不是cm,B不符合题意;
C.5.7m×100=570m,C不符合题意;
D.换算过程没有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即可。
17.(2020八上·海陵期末)为倡导疫情期间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将中华传统“夸赞礼”按人体比例绘制成图示宣传画。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A.0.6m B.1.8m C.3m D.4.5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成人手臂长约0.6m,从图中可看两人之间距离约为手臂的3倍,即1.8m。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8.(2020八上·深圳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t1-t2时间内甲为静止状态,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D.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由图知道,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由 知道,0- t1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道,t1-t2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t2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B符合题意;
C.由图知道,0- t2时间内甲与乙行驶的路程一样大,但甲运动时间短,故甲的平均速度与乙的平均速度一样大,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道,t3- 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时间图像,时间改变路程不变,是静止状态;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是匀速直线运动。
19.(2020八上·邛崃期末)小明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次的测量数据都是正确的
B.最后结果应记作18.43cm
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5个数据中,18.10cm这个数据和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所以是错误数据。A不符合题意;
B.对有效的数据进行求平均
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cm,B不符合题意;
C.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读数字,不可以去掉,C不符合题意;
D.由数据可知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为1m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多次测量中,差距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长度测量时,读数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0.(2020八上·邛崃期末)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奔跑的骏马 B. 滚滚的车流
C. 怡人的花香 D. 翱翔的飞船
【答案】C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A.奔跑的骏马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滚滚的车流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怡人的花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的热运动,C符合题意;
D.翱翔的飞船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分子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二、填空题
21.(2021·青海)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变速;13.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分析图可知,小车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同,速度 ,所以整个过程小车运动的速度不同,整个过程小车做变速运动。
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已知物体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22.(2021·攀枝花)一辆小汽车于20:45驶入一高速公路某区间测速路段的起点。当日21:15驶出终点,全程40km,则该汽车在该路段的行驶时间   h,平均速度为   km/h。
【答案】0.5;8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该汽车在该路段的行驶时间
平均速度
【分析】结合列车时刻表求解火车运动的时间即可;明确动车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动车运动的速度即可。
23.(2021八下·宜州期中)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5︰2,则经过相同的路程,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若在相同时间内甲运动60 m路径,则乙运动的路程是   m 。
【答案】2:5;24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t甲=,t乙=,因为路程相同,所以t甲:t乙=v乙:v甲=2:5。
s甲=v甲t甲,s乙=v乙t乙,当时间相同时,则s甲:s乙=v甲:v乙=5:2,因为s甲=60m,所以s乙=24m。
故答案为:2:5;24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即可。
24.(2021·西昌模拟)太阳、操场上跑步的人和地球同步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   是静止的。我国建立的   卫星定位系统,就利用多颗地球同步卫星,可提供全天候即时定位服务。
【答案】地球同步卫星;北斗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操场上跑步的人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地球同步卫星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
为了提供定位服务,我国利用多颗地球同步卫星建立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25.(2021·涡阳模拟)小明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6次测量同一本物理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 、 、 、 、 、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该记作   cm。
【答案】26.09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6 次测量结果中,26.0cm 没有估读,是错误的数据,31.08cm 与其它数据相差太大,也是错误数据,这两个数据应舍去,将其它四组数据取平均值即为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即L=
【分析】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常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应先将错误的数据排除掉,剩下的数据取平均值,保留与数据位数相同的数。
26.(2021·南充模拟)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1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10;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象知,前10s,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m,对应的平均速度 40s通过的路程为200m,对应的平均速度
【分析】利用总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7.(2021·市北模拟)如图为收费站路边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其中圆牌的含义是    ,根据交通标志牌的内容求出租车从此地到机场最快要用多长时间?(   )
【答案】此路段限速90km/h;40mi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圆牌上的“90”是限速牌,表示该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车速为90km/h。“机场60km”表示从该处到机场的路程为s=60km,则出租车从此地到机场的最短时间为t= 40min
【分析】交通标志牌中圆牌上的数字变速最大速度;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可以计算时间。
28.(2020八上·蜀山期末)图中所示汽车的速度为   ,其物理意义是   .
【答案】100km/h;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距离为100km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汽车速度计的单位是km/h,读出速度值是:100km/h;物理意义是: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距离为100km.
【分析】汽车的速度表盘单位是km/h,结合指针的位置求解。
29.(2020八上·苏州期末)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量程是   ,木块的长度是   ,即   μm。
【答案】0.1 cm(或 1mm);0~8 cm;3.00 cm;3×104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0cm和8cm,所以量程为0~8cm;木块左侧与3.30cm对齐,右侧在与6.3cm对齐,估读为6.3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长度单位的换算,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即可。
30.(2020八上·大安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为   cm,停表的读数为   s。
【答案】2.80;217.5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如图,物体左端与5.50cm处对齐,左端所对刻度为8.30cm,故金属片的长度为 如图,停表的分针示数为3min,且大于3.5min,秒针示数为37.5s,故停表读数为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利用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
三、计算题
31.(2021·怀化)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h。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怀化 始发站 09:08
吉首 10:38 10:44
张家界 12:29 12:40
…… …… ……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下表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答案】(1)解:由 得,小君和她家人到达张家界所用的时间
答:小君和她家人经过48分钟到达张家界
(2)解: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用的时间
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的时间
答: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153分钟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列车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
(2)结合列车时刻表求解火车运动的时间即可。
32.(2021八下·清远期末)小明打车出门去办事,图甲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打印发票的部分信息,试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若该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了2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答案】(1)解;8:00开始乘车,8:10下车,车行驶时间为10min。
答:此出租车行驶时间为10min。
(2)解;出租车行驶6km,用时10min,平均速度为
答: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36km/h。
(3)解;时轿车的速度为60km/h,用时2min通过的路为
答:以图乙所示行驶2min通过的路程为2k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经过的事假=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2)利用求得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利用求得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四、解答题
33.(2020八上·白云期中)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舟坐,舟行人不觉”,其中“舟行”和“人不觉”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人不觉”这一现象。
【答案】“舟行”和“人不觉”分别选择了河岸和船作为参照物;“人不觉”是因为人以船为参照物,自己的位置没有改变,故感觉自己的静止的。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舟行”,其研究对象是船,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故其选择的参照物可以是河岸;“人不觉”是说人感觉静止,是因为人选择了船作为参照物,人相于对船的位置没有改变,故感觉是静止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
五、实验探究题
34.(2020八上·内江期中)为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
(2)刻度尺;停表
(3)12cm/s
(4)小于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 需用的测量工具有: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停表。(3)由图可知s=60cm,t=5s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4)由图可知s1=30cm=0.3m,t1=3s,s2=30cm=0.3m,t2=2s
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比较v1、v2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1)速度速度的原理是;(2)测量速度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秒表测量时间;(3)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4)斜面上下滑的物体作加速运动。
35.(2020八上·垣曲月考)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下图甲所示。
(1)实验时,小明将玻璃管翻转后,他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0”刻度不在玻璃管最下端的原因是   ;
(2)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图乙的坐标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4)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一段路程后,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选填“正”或“反”)比,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   (选填“改变”或“不变”)的;
(5)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实验要想办法使气泡运动得   (“快”或“慢”)一点;
(6)实验中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   有关;
(7)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正确的是(______)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答案】(1)为了来得及计时
(2)运动
(3)
(4)正;不变
(5)慢
(6)气泡的大小或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7)B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小明将玻璃管翻转180°后,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的原因是气泡的运动趋于稳定,便于计时的方便;(2)塞子向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3)将表一中的坐标点(0,0),(10,1.25),(20,2.50),(30,3.75),(40,5.00)在s-t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
;(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5)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气泡越小上升速度越大.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请你提出一点建议:使用较大的气泡进行实验(或用比较长的管了进行实验)使用较大的气泡进行实验(或用比较长的管了进行实验);(6)猜想: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说明玻璃管由竖直位置倾斜过程中,运动速度变大了,到水平位置,气泡几乎不动,说明运动速度又变小,可得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先变大后变小;(7)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其图象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故答案为:B。
【分析】(1)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更方便;(2)相对于运动的物体,静止的物体是运动的;(3)根据实验测量的时间和路程,在坐标图像中描点作图;(4)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时,成正比;(5)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便于实验;(6)玻璃管中的气泡运动速度,可能和气泡大小有关,可能和玻璃管的倾斜程度有关;(7)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36.(2020八上·安庆期中)如图所示,让一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A、C两点间距离为90cm ,B 为其中点,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如图所示(数字表示“小 时:分:秒 ”),则:
(1)为了方便的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在AC段的平均速度   m/s;
(4)在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的AC段平均速度值会偏   。
【答案】(1)小
(2)不是
(3)0.45;0.3
(4)大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延长下滑的时间,即便于计时。(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判断,在AB段用时为2s,在BC段用时为1s,由于二段距离相等均为45cm,则根据 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
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4)在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变小,但距离不变,根据 可知则所测的平均速度值会偏大。
【分析】(1)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该设置的小一些;
(2)小车不同时间段内的速度不同,故小车做变速运动,同时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
(3)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利用物体走过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可;
(4)小车经过起点的标线再开始计时,会使得测得的时间偏小,计算得到的速度偏大。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