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华师大七上4.2细胞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华师大七上4.2细胞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02 17:52:24

文档简介

华师大七上4.2细胞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温州期中)新冠病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存活,只能寄宿在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细胞内,并利用寄主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迅速进行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的病毒,以同样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关于新冠病毒,说法合理的是(  )
A.新冠病毒本质上是一种细菌
B.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
C.新冠病毒比生物体细胞要小
D.新冠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答案】C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病毒是比细菌还要小的一类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宿在其它生物体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的病毒,以同样方式感染和破坏其它细胞。
【解答】A、新冠病毒本身是病毒,不是细菌,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新冠病毒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新冠病毒比生物体细胞要小,C正确,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是寄宿在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细脑内,并利用寄主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迅速进行繁殖,是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1七下·秀洲月考)2019年12月武汉爆发病毒性肺炎的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毒命名为2019-nCoV。面对疫情,网上出现了很多的谣言,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信谣,不传谣,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下列说法中哪个不是谣言(  )
A. 新冠病毒通过飞沫、接触以及气溶胶传播,只要带上口罩就可以随意参加聚会
B.抽烟、喝酒可以防止感染新冠病毒
C.新冠病毒比细菌小很多,它没有细胞结构
D.大蒜水、维C可以治愈新型冠状肺炎
【答案】C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解答】A、新冠病毒通过飞沫、接触以及气溶胶传播,戴上口罩依然要保持社交距离,不能随意参加聚会;故A错误;
B、抽烟、喝酒对身体是有害的,对新冠病毒没有任何预防作用;故B错误;
C、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比细菌要小很多;故C正确;
D、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治愈,大蒜水、维生素C对新冠病毒没有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0七上·江北期末)细胞壁在显微镜下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下列生物细胞中不具备细胞壁的是(  )
A.植物细胞 B.真菌细胞 C.动物细胞 D.细菌细胞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真菌细胞、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答】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因此生物细胞中不具备细胞壁的是动物细胞,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0七上·江北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从视野甲调整到乙,如图所示,则装片需要移动的方向和视野的变化分别是(  )
A.向上、变亮 B.向下、变亮 C.向上、变暗 D.向下、变暗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换上高倍镜后的操作和移动玻片的方法。
【解答】视野从甲调整为乙,图象变大了,说明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应调节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A处由甲图的上方移到了视野的中央,所以应把玻片标本应往上方移动,换上高倍镜之后视野变暗,因此需要调节光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0七上·江北期末)某同学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了如图操作步骤,该操作的作用有(  )
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
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染色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吸水纸的作用。
【解答】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上盖玻片,将盖玻片边缘与材料左边水滴的边缘接触,慢慢落下,放平盖玻片.这样可使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被水挤掉,以免产生气泡。染色时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从以上步骤可知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重要的过程,因此吸水纸能够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染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0七上·杭州期末)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②和④
B.参照乙图可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的位置,乙图中⑤⑥⑦分别是装片、目镜和物镜
C.若要进一步观察丙图中微藻A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甲图中结构③,并微调①
D.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转换器;④反光镜。
【解答】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线,选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双手转动反光镜,直至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并用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不符合题意;
B、 可参照图乙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 ⑤⑥⑦ 分别是装片、目镜和物镜,符合题意;
C、进一步观察内部结构,需要增加放大倍数,转动 ③ 转换器,转换为更大放大倍数物镜,微调②细准焦螺旋,不符合题意;
D、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仍为逆时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0七上·温州期末)银杏树茎干挺拔,配上黄灿灿的叶子,在冬日里特别美。它的茎能够直立,与之相关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根据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分析解题。
【解答】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由于细胞壁很坚韧,具有保护和维持细胞一定形态的作用,因此银杏树的茎能够直立,与之相关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2020七上·临海期末)海带是一种大型的藻类植物,其细胞中碘的浓度已经高于海水中碘的浓度,但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与这种现象相关的细胞结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解答时分析植物细胞结构作用。
【解答】细胞膜具有透过性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其透过性又是具有选择性的,它能有选择的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让废物排出,不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流出和细胞外废物的进入。海带细胞中的碘的浓度已经高于海水中的碘的浓度,但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是因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海水中的碘进入细胞膜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0七上·柯桥月考)如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乙图是某同学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
A.(1)×(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B.(1)×(3);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2)×(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2)×(4);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解答】根据题意(1)(2)是目镜,(3)、(4)为物镜,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选择 (2)目镜和(3) 物镜的组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0七上·苍南期中)小明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实验中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接下去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另一端放在①位置,向右倾斜一定角度缓缓放下
B.另一端放在①位置,向右倾斜一定角度快速放下
C.另一端放在②位置,向右倾斜一定角度缓缓放下
D.另一端放在②位置,向右倾斜一定角度快速放下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实验时盖盖玻片应当注意的事项。
【解答】在制作临时装片中盖盖玻片这一步应当注意,如果操作不当容易产生气泡,那么它的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符合该操作的是C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0七上·苍南期中)在使用显微镜时,小明完成如图这一环节规范操作时,从目镜内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对光步骤: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③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④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解答】图中小明的操作环节为显微镜中的对光环节,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之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再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只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白亮的时,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B选项的视野为白色的,是能看到清晰物像的视野,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2020七上·苍南期中)海水稻是一种能够在海边滩涂上生长的耐盐碱性水稻。2020年10月,我国海水稻亩产首次超过一千斤,可有效缓解当前的粮食危机。海水稻能耐盐碱性,只少量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主要与控制物质进入细胞的结构有关,该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细胞壁。叶绿体的作用是它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中含细胞液,含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线粒体的作用为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化学能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所以是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进行细胞活动的场所。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解答】由分析可知植物细胞中各结构的作用,而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这是由于细胞膜控制了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使海水稻的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0七上·西湖月考)某同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其他相关因素均相同情况下,该同学用两个不同物镜观察同一张血涂片,观察到乙视野比甲视野明亮。下列相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
A.若玻片往右移,甲中的物像往右移而乙中的物像往左移
B.乙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甲中均可观察到
C.观察到甲中的红细胞比乙中的红细胞大
D.若乙中的物像很模糊,则直接转换成甲,物像就会变清晰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故显微镜下的像为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个数越少,细胞越大。
【解答】A、由于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玻片往右移,则甲、乙的物像都应向左移动,A不符合题意;
B、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大,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要比乙少,所以乙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甲中不一定观察到,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甲的放大倍数比乙的大,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的体积就会比乙大,因此观察到甲中的红细胞比乙中的红细胞大,C符合题意;
D、由于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模糊,所以若乙中的物像很模糊,则直接转换成甲,物像就会更加的模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2020七上·杭州月考)“小冰麦”是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培育出来的一种高产抗病、高蛋白的小麦新品种。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普通小麦的细胞里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哪个结构进行的操作(  )
A.细胞质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普通小麦的细胞里培育而成的 ,说明此结构具有控制细胞生长发育的作用。
【解答】A.细胞质,内含多种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不能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不能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的中央位置,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能够控制细胞生长发育。C符合题意。
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不能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同学在生物实验室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明观察草履虫的结构从草履虫培养液的下层吸一滴培养液
B.小红画细胞结构简图时用阴影部分表示细胞核
C.小李用纱布擦拭目镜
D.小张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因此草履虫多聚集在培养液的上层。画细胞结构图时较暗的地方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擦拭物镜和目镜有专用的擦镜纸,不能用其他的来代替。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生理盐水来维持细胞形态,植物细胞由于有细胞壁保护,所以用清水。
【解答】A.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因此草履虫多聚集在培养液的上层。故A错误
B.画细胞结构图时较暗的地方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不能用阴影部分表示。故B错误
C.擦拭物镜和目镜有专用的擦镜纸,不能用其他的来代替。故C错误。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生理盐水来维持细胞形态。故D正确。
故选D
16.(2020七上·滨江月考)小涛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措施能帮助小涛看清液泡的是(  )
①将反光镜由凹面镜改用平面镜 ②将反光镜由平面镜改用凹面镜
③增大光圈,增加通光量 ④减小光圈,减少通光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显微镜光线强弱调节方法。
【解答】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颜色浅,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可以换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2020七上·滨江期中)小涛在一次实验课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做了如下记录:
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_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③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一般也没有液泡。在制作动植物细胞装片盖盖玻片时应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下,以防止气泡产生。
【解答】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①正确。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②正确。洋葱表皮是透明的,细胞中无叶绿体,③错误。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④正确。影响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有光圈的大小、反光镜、放大倍数等,若视野中光线过强,可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把光圈调的小一些,⑤正确。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且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显示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小的目镜或物镜,⑥错误。
故答案为:A
18.(2020七上·滨江期中)下面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几个步骤:①盖上盖玻片;②把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③取一根牙签在漱过口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几下;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⑤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其正确的顺序是(  )
A.③④②①⑤ B.④③②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③④②⑤①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7个字:擦、滴、刮、涂、盖、染、吸。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在清水里会吸水过多而涨破;把刮下来的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时,尽量涂均匀,否则会导致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
【解答】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7个字:擦、滴、刮、涂、盖、染、吸。
故答案为:B
19.(2020七上·普陀期中)小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 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
C.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直至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光斑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时使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再缓缓放下,防止气泡产生;
2、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数目多,细胞个体小,视野亮,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远。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数目少,细胞个体大,视野暗,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近;
3、对光操作时眼睛应注视目镜,直至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光班;
4、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看到的黑色圆圈是盖盖玻片时产生的气泡。
【解答】A: 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盖玻片一侧没有与水滴接触所以操作错误,A错误;
B: 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由物镜与玻片的距离可知,1是低倍镜2是高倍镜,所以1中的细胞数目较多,B选项正确;
C: 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直至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光斑。对光时眼睛应注视目镜,丙图中注视物镜操作错误,C错误;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口腔上皮细胞。黑色圆圈是气泡,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20.(2021·金华)如图甲所示,①、②、③、④均为显微镜中具有调节功能的结构。图乙、丙、丁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所观察到的部分物像。
请你分析并回答:
(1)观察物像乙,小金观察到细胞严重重叠,分析原因后,针对原因,重新制作临时装片,其操作顺序为:①用镊子将洋葱鳞片表皮   ;②盖上盖玻片;③……
(2)小金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再观察临时装片时,为了将物像丙调为物像丁,则需要调节图甲显微镜中序号为   的结构。
【答案】(1)展平
(2)③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4、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 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6、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解答】(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如果表皮撕的太厚,或表皮在载玻片上未展平,就会观察到细胞有严重的重叠现象。小金观察到细胞严重重叠,分析原因后,针对原因,重新制作临时装片,其操作顺序为:①用镊子将洋葱鳞片表皮展平;②盖上盖玻片;③……
(2)在视野中已经找到物像,但物像不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小丁再观察临时装片时,为了将物像丙调为物像丁,则需要调节图甲显微镜中序号为③细准焦螺旋的结构。
故答案为:(1)展平 (2)③
21.(2021·婺城模拟)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回答:
(1)图④中滴加的“X液体”是   ;
(2)按照实验操作过程,上述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填序号)
【答案】(1)清水
(2)④③①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临时装片制作基本方法是:①准备好载玻片、盖玻片,擦拭时要小心,以免弄碎玻片;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蒸馏水,用镊子或解剖针取材料置于水滴上,并使材料展开或分散均匀;③盖上盖玻片,方法是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边,另一边与水滴的边缘接触,然后慢慢放下盖玻片,这样可避免混入气泡。如盖玻片下水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做好的封片可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解答】(1)根据题中信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植物细胞使用的液体为清水,动物细胞使用的液体为生理盐水;
(2)植物装片制作的过程大体分为擦(擦拭玻片)→滴(滴加清水)→取(材料)→展(用解剖针展开表皮)→盖(盖上盖玻片)→染→吸(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
故答案为:(1)清水;(2)④③①②
22.(2021·嘉善模拟)部分研究发现洋葱有降低血压、预防感冒、增强新陈代谢能力的功效。
(1)切洋葱时会挥发出使人流眼泪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该物质位于   中。(填细胞结构)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到了下列器材中的   。(用选项字填空)
【答案】(1)液泡
(2)DEF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
【解答】(1)气味物质储存在液泡的细胞液中;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需要镊子来撕取表皮,需要载玻片放置材料,需要滴管滴加清水和红墨水;
故答案为:(1)液泡;(2)DEF。
23.(2020七上·仙居期末)根据植物细胞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细胞结构的名称:D   ;
(2)   (填序号)能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1)细胞核
(2)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1)由图可知,D是细胞核;
(2)细胞膜能起保护作用,控制物质的交换,即B;
故答案为:(1)细胞核;(2)B。
24.(2020七上·杭州期末)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下图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
(3)若你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右上图),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4)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
(5)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   ,方法是   。
【答案】(1)①②④③
(2)右上方
(3)甲丁
(4)A
(5)暗;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或者小光圈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分为:1. 取镜和安放,2. 对光,3. 观察。高倍镜的使用: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
【解答】 (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碘液+吸水纸)。故题干过程图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是滴,②是刮,④是盖,③是染。
(2) 移动视野在右上方的物象至视野中央,需谨记“像在哪往哪移”,视野在右上方那么向右上方移动。
(3)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图中甲乙镜头不带螺纹因此是目镜,丙丁镜头带螺纹是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的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甲和放大倍数最小的物像丁。
(4)盖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只有图示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5) 由于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透明度较高,需要较暗的视野才能看清细胞的结构,所以,观察时应使用 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或者小光圈 。
故答案为:(1) ①②④③ (2)右上方(3)甲丁(4)A(5)暗; 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或者小光圈
25.(2020七上·柯桥月考)显微镜是初中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则其实际流动方向应是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2)观察物像时,发现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这时可采用   的方法(选填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将显微镜移到更亮的地方),使视野变亮。
【答案】(1)逆时针
(2)①④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不仅上下相反而且左右颠倒;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解答】(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而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转动,旋转180度后还是逆时针方向,因此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2)观察物像时,发现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为提高显微镜视野内亮度,故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这时可采用①和④的方法。
故答案为:(1)逆时针(2)①④
26.(2020七上·柯桥月考)下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   。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   ,该结构与生物的   密切有关。
【答案】(1)生理盐水
(2)细胞核;遗传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当注意的步骤和方法。
【解答】(1)图中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
(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中应注意的是染色时用稀碘液,呈弱碱性,因为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染色体,所以细胞核染色最深,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染色中所用的染料是稀碘液,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而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2)细胞核;遗传
27.(2020七上·余杭月考)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应借助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来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回答问题:
(1)小应想要在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__________;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⑥
(2)小应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非常清晰,另一部分却很模糊,这是由于   ;
(3)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4)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小应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调节光圈
d.转动转换器 e.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f.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答案】(1)A
(2)装片厚薄不均
(3)9<6
(4)edc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解答】(1)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则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①②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因此 小应想要在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长目镜、短物镜,物镜离玻片的距离远。即正确的组合为A①③⑤。
(2)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薄而透明,小应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非常清晰,另一部分却很模糊,说明焦距不同,装片厚薄不均。
(3)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做题时可以将观察对象写在纸上,然后旋转180°,看到的结果就是显微镜中看到的像。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9<6。
(4)甲视野中,A位于左下方,物像小,乙视野中,A位于视野中央,物像大,因此要向左下方移动玻片,将A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调节反光圈,使视野变亮,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小应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edcb。
故答案为:(1)A (2)装片厚薄不均 (3)9<6 (4)edcb
28.(2020七上·台州期中)看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名称(或序号):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   ;
(2)柳树之所以能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
(3)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结构中的   ;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普遍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5)切开一个西瓜,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西瓜的   ,它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答案】(1)甲
(2)6 或 细胞壁
(3)2 或 细胞质
(4)3 或 细胞核
(5)细胞液;4或液泡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乙图是植物细胞,甲图动物细胞,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
【解答】 (1)甲、乙两图中,蜗牛是动物,因为甲图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但是没有液泡和叶绿体、细胞壁,因此甲图为动物细胞。
(2)柳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6细胞壁有关。
(3)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结构中的2细胞质;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3细胞核中;
(5)切开一个西瓜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西瓜的细胞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
故答案为:(1)甲(2)6或细胞壁(3)2或细胞质(4)3或细胞核(5)细胞液;4或液泡
29.(2020七上·越城月考)小莉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请分析并回答:
(1)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小莉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写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的原因:   。
(2)解决上述问题后,小莉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____(填字母)。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答案】(1)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
(2)B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调焦: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注意的是:撕取洋葱表皮时要尽量做到薄厚均匀,否则会导致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将表皮细胞浸入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后,应用镊子将它展平,以免细胞重叠。
【解答】(1)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观察到细胞有重叠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有: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
(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如果视野中无光斑,可能是转换器没有转到位置,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应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故答案为:(1) 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 ;(2)B
三、解答题
30.(2020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据图回答:
(1)步骤1说明   成功.
(2)步骤2的操作中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下,眼睛看   防止压坏镜头。
(3)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   倍.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1),则其实际流动方向是   。
(5)在显微镜下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状况,其中正确的操作是:首先将玻片往   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通过   可以提高视野亮度;最后调节   使像清晰如图乙。
【答案】(1)对光
(2)物镜;逆时针
(3)200
(4)逆时针
(5)左下;调大光圈或换成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明亮(或白亮)的视野;
2、显微镜顺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下降,逆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上升。调焦时首先要使镜筒下降接使物镜接近玻片,然后再使镜筒上升找到物体的像;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决定的;
4、在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倒像,物体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但当物体做逆时针或顺时针的运动时,像与物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
5、将显微镜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时的操作步骤为:一、将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二、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三、调节视野的亮度;四、转动细准焦螺旋到像变清晰。
【解答】(1)步骤1由黑暗到白亮,说明了对光成功;
(2)步骤2是调焦,先让镜筒下降,此时应顺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下,眼睛看物镜,防止压坏镜头;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乘积决定,所以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5×40=200倍;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1),则其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5)在显微镜下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状况,其中正确的操作是:一、将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首先将玻片往左下移动;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通过调大光圈或换凹面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如图乙。
故答案为:(1)对光 (2)顺时针;物镜 (3)200 (4)逆时针 (5)左下; 调大光圈或换成凹面镜 ;细准焦螺旋
31.看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名称: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   ,其与细菌细胞最显著的差别是   。
(2)柳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   有关。
(3)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结构中的[   ]   。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中。
【答案】(1)乙;有成形的细胞核
(2)E;细胞壁
(3)D;细胞质
(4)A;细胞核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认为: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细胞;图示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图:甲是动物细胞,A是细胞核,B是叶绿体,C是液泡,D是细胞质,F是细胞膜;乙是植物细胞,其中A是细胞核,D是细胞质,F是细胞膜。
【解答】(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既具有相同点,又具有不同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不同点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叶绿体、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蜗牛属于动物,所以乙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其与细菌细胞最显著的差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
(2)如图植物细胞中的E细胞壁的作用十分必要,由于它的支持作用,植物长得高大,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所以柳树长得比较高大。
(3)甲图中的D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够加速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精子进入卵细胞内,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就一样了,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决定生物遗传现象的结构是细胞核。
故答案为:(1)乙;有成形的细胞核(2)E;细胞壁(3)D;细胞质(4)A;细胞核
32.
(1)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A.A B.B C.C D.D
(2)当载玻片刚放上时,需把显微镜的镜筒下降,靠近物镜。此时,你的眼睛应注视显微镜的   。
(3)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写有字母的玻片,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要把字母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  )移动。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②视野中显示的字母为“d”,则可判断玻片标本上的字母是(  ) 。
A.d
B.p
C.q
D.b
(4)如图有A、B、C、D、E、F六种镜头,在观察时,要使看到的物像最小,则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A
B.B
C.C
D.D
E.E
F.F
【答案】(1)D
(2)物镜
(3)D;B
(4)A、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放大的物像,移动玻片的规则:看到的物像在哪一侧,就往哪一侧移动。
【解答】(1)使用显微镜时,观察者的双眼都要睁开,目的是左眼观察,右眼记录。
所以D符合题意。
(2)当载玻片刚放上时,需把显微镜的镜筒下降,靠近物镜。此时,眼睛应注视显微镜的物镜,防止物镜撞到载玻片上损坏。
(3)①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正确的是D。
②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原物体的倒像,d旋转180°后看到的是字母p,即视野中显示的字母为“d”,则可判断玻片标本上的字母是p,正确的是B。
(4)要想使看到的物像最小,选用的镜头组合是最小的,目镜无螺纹,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放大倍数最小其长度最长,物镜有螺纹,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所以在观察时,要使看到的物像最小,则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D。
故答案为:(1)D (2)物镜 (3)①D;②B (4)AD
四、实验探究题
33.(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列图示中,图甲①、②、③、④、⑤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乙为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
(1)图甲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2)当图乙中出现a的情况时,应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换用大光圈
B.重新制作装片
C.再滴加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3)图乙中,要将b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应向   移动。
【答案】(1)③②①④⑤
(2)B
(3)右下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成的临时装片包括载玻片组织材料盖玻片。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解答】(1) ①是涂抹细胞;②是取材;③是滴加生理盐水;④是盖盖玻片;⑤是染色;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然后取材、涂抹细胞,其次盖上盖玻片,最后染色;即③②①④⑤;
(2)图乙中的a是气泡,当出现气泡时,装片要重新制作;故B符合题意;
(3)b在视野的右下方,因此要想移动到视野中央,只需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即可;
故答案为:(1)③②①④⑤;(2)B;(3)右下方。
34.(2020七上·仙居期末)洋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有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花为伞形花序,呈白色,由数百朵小花组成(如图甲)。小科同学想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①盖盖玻片②染色③放置表皮④滴加液体
(1)小科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乙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填序号)。
(3)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发现一个小黑点。当移动玻片时,小黑点不动;转动目镜时,小黑点仍在原处。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目镜不干净 B.反光镜不干净
C.物镜不干净 D.玻片不干净
(4)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B.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D.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1)④③①②
(2)①④
(3)C
(4)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1]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解答】(1)制作洋葱临时装片,要现在载玻片上滴加液体,然后撕取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最后染色,即完成装片制作;
(2)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即放大倍数最小, ①②是物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③④ 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选择 ①④ ;
(3)移动玻片小黑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玻片上;转动目镜小黑点仍然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那最可能的是物镜不干净;
(4)由甲图到乙图,是放大的过程;甲图中物像在左侧,因此要先向左移动玻片,使物像在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再通过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 ④③①② ;(2) ①④ ;(3)C;(4)D。
35.(2020七上·诸暨期末)微藻能产生很多功能独特的脂肪、多糖、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食品、水产养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微藻是一类藻类植物,分布广泛,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开发和应用。为了解微藻的结构,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1)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情况应该是图中(  )
A
B
C
D
(2)如图1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藻。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选填序号)。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②向左移动装片③向右移动装片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3)微藻是植物,主要是因为微藻细胞结构中有   ,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合成营养物质。
【答案】(1)C
(2)②①④
(3)叶绿体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1]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个眼睛都要张开;左眼观察,右眼看图纸作图;故C正确;
(2)图1中目标物像在视野的左边,因此要先向左移动装片,转动物镜转换器换成高倍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 ②①④ ;
(3)微藻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1)C;(2) ②①④ ;(3)叶绿体。
36.(2020七上·缙云期末)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如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滴清水 ②盖上盖玻片 ③放洋葱表皮 ④滴红墨水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可以选择    。
①大光圈 ②平面镜 ③小光圈 ④凹面镜
(3)在显微镜下看到下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 a 细胞,得到图乙 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是 _____。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①→③→④ B.③→①→⑤ C.②→③→④ D.③→①→④
(4)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做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答案】(1)①③②④
(2)②③
(3)A
(4)顺时针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解答】(1)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包括:1洁净玻片,2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取材料,4把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它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6染色:在载玻片的一侧滴碘液,从另一侧吸引,直到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
(2)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遮光器具有调节光线强弱的作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弱时用大光圈.观察时如果视野过强,应选用③小光圈和②平面镜。
(3)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a点在右上角,应先将a点移到视野中央,要想把物像调到图乙所示的情况,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而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物像会变得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在显微镜下看到下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 a 细胞,得到图乙 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是①→③→④,A符合题意。
(4)由于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为倒像,因此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做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是顺时针。
故答案为:(1)①③②④(2)②③(3)A(4)顺时针
1 / 1华师大七上4.2细胞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温州期中)新冠病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存活,只能寄宿在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细胞内,并利用寄主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迅速进行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的病毒,以同样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关于新冠病毒,说法合理的是(  )
A.新冠病毒本质上是一种细菌
B.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
C.新冠病毒比生物体细胞要小
D.新冠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2.(2021七下·秀洲月考)2019年12月武汉爆发病毒性肺炎的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毒命名为2019-nCoV。面对疫情,网上出现了很多的谣言,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信谣,不传谣,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下列说法中哪个不是谣言(  )
A. 新冠病毒通过飞沫、接触以及气溶胶传播,只要带上口罩就可以随意参加聚会
B.抽烟、喝酒可以防止感染新冠病毒
C.新冠病毒比细菌小很多,它没有细胞结构
D.大蒜水、维C可以治愈新型冠状肺炎
3.(2020七上·江北期末)细胞壁在显微镜下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下列生物细胞中不具备细胞壁的是(  )
A.植物细胞 B.真菌细胞 C.动物细胞 D.细菌细胞
4.(2020七上·江北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从视野甲调整到乙,如图所示,则装片需要移动的方向和视野的变化分别是(  )
A.向上、变亮 B.向下、变亮 C.向上、变暗 D.向下、变暗
5.(2020七上·江北期末)某同学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了如图操作步骤,该操作的作用有(  )
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
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染色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6.(2020七上·杭州期末)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②和④
B.参照乙图可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的位置,乙图中⑤⑥⑦分别是装片、目镜和物镜
C.若要进一步观察丙图中微藻A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甲图中结构③,并微调①
D.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顺时针
7.(2020七上·温州期末)银杏树茎干挺拔,配上黄灿灿的叶子,在冬日里特别美。它的茎能够直立,与之相关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8.(2020七上·临海期末)海带是一种大型的藻类植物,其细胞中碘的浓度已经高于海水中碘的浓度,但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与这种现象相关的细胞结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9.(2020七上·柯桥月考)如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乙图是某同学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
A.(1)×(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B.(1)×(3);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2)×(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2)×(4);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10.(2020七上·苍南期中)小明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实验中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接下去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另一端放在①位置,向右倾斜一定角度缓缓放下
B.另一端放在①位置,向右倾斜一定角度快速放下
C.另一端放在②位置,向右倾斜一定角度缓缓放下
D.另一端放在②位置,向右倾斜一定角度快速放下
11.(2020七上·苍南期中)在使用显微镜时,小明完成如图这一环节规范操作时,从目镜内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
A. B.
C. D.
12.(2020七上·苍南期中)海水稻是一种能够在海边滩涂上生长的耐盐碱性水稻。2020年10月,我国海水稻亩产首次超过一千斤,可有效缓解当前的粮食危机。海水稻能耐盐碱性,只少量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主要与控制物质进入细胞的结构有关,该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3.(2020七上·西湖月考)某同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其他相关因素均相同情况下,该同学用两个不同物镜观察同一张血涂片,观察到乙视野比甲视野明亮。下列相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
A.若玻片往右移,甲中的物像往右移而乙中的物像往左移
B.乙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甲中均可观察到
C.观察到甲中的红细胞比乙中的红细胞大
D.若乙中的物像很模糊,则直接转换成甲,物像就会变清晰
14.(2020七上·杭州月考)“小冰麦”是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培育出来的一种高产抗病、高蛋白的小麦新品种。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普通小麦的细胞里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哪个结构进行的操作(  )
A.细胞质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
15.(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同学在生物实验室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明观察草履虫的结构从草履虫培养液的下层吸一滴培养液
B.小红画细胞结构简图时用阴影部分表示细胞核
C.小李用纱布擦拭目镜
D.小张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
16.(2020七上·滨江月考)小涛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措施能帮助小涛看清液泡的是(  )
①将反光镜由凹面镜改用平面镜 ②将反光镜由平面镜改用凹面镜
③增大光圈,增加通光量 ④减小光圈,减少通光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7.(2020七上·滨江期中)小涛在一次实验课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做了如下记录:
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_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③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18.(2020七上·滨江期中)下面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几个步骤:①盖上盖玻片;②把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③取一根牙签在漱过口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几下;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⑤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其正确的顺序是(  )
A.③④②①⑤ B.④③②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③④②⑤①
19.(2020七上·普陀期中)小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 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
C.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直至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光斑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口腔上皮细胞
二、填空题
20.(2021·金华)如图甲所示,①、②、③、④均为显微镜中具有调节功能的结构。图乙、丙、丁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所观察到的部分物像。
请你分析并回答:
(1)观察物像乙,小金观察到细胞严重重叠,分析原因后,针对原因,重新制作临时装片,其操作顺序为:①用镊子将洋葱鳞片表皮   ;②盖上盖玻片;③……
(2)小金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再观察临时装片时,为了将物像丙调为物像丁,则需要调节图甲显微镜中序号为   的结构。
21.(2021·婺城模拟)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回答:
(1)图④中滴加的“X液体”是   ;
(2)按照实验操作过程,上述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填序号)
22.(2021·嘉善模拟)部分研究发现洋葱有降低血压、预防感冒、增强新陈代谢能力的功效。
(1)切洋葱时会挥发出使人流眼泪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该物质位于   中。(填细胞结构)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到了下列器材中的   。(用选项字填空)
23.(2020七上·仙居期末)根据植物细胞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细胞结构的名称:D   ;
(2)   (填序号)能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24.(2020七上·杭州期末)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下图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
(3)若你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右上图),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4)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
(5)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   ,方法是   。
25.(2020七上·柯桥月考)显微镜是初中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则其实际流动方向应是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2)观察物像时,发现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这时可采用   的方法(选填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将显微镜移到更亮的地方),使视野变亮。
26.(2020七上·柯桥月考)下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   。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   ,该结构与生物的   密切有关。
27.(2020七上·余杭月考)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应借助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来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回答问题:
(1)小应想要在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__________;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⑥
(2)小应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非常清晰,另一部分却很模糊,这是由于   ;
(3)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4)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小应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调节光圈
d.转动转换器 e.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f.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28.(2020七上·台州期中)看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名称(或序号):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   ;
(2)柳树之所以能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
(3)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结构中的   ;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普遍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5)切开一个西瓜,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西瓜的   ,它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29.(2020七上·越城月考)小莉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请分析并回答:
(1)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小莉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写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的原因:   。
(2)解决上述问题后,小莉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____(填字母)。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三、解答题
30.(2020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据图回答:
(1)步骤1说明   成功.
(2)步骤2的操作中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下,眼睛看   防止压坏镜头。
(3)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   倍.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1),则其实际流动方向是   。
(5)在显微镜下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状况,其中正确的操作是:首先将玻片往   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通过   可以提高视野亮度;最后调节   使像清晰如图乙。
31.看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名称: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   ,其与细菌细胞最显著的差别是   。
(2)柳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   有关。
(3)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结构中的[   ]   。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中。
32.
(1)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A.A B.B C.C D.D
(2)当载玻片刚放上时,需把显微镜的镜筒下降,靠近物镜。此时,你的眼睛应注视显微镜的   。
(3)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写有字母的玻片,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要把字母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  )移动。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②视野中显示的字母为“d”,则可判断玻片标本上的字母是(  ) 。
A.d
B.p
C.q
D.b
(4)如图有A、B、C、D、E、F六种镜头,在观察时,要使看到的物像最小,则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A
B.B
C.C
D.D
E.E
F.F
四、实验探究题
33.(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列图示中,图甲①、②、③、④、⑤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乙为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
(1)图甲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2)当图乙中出现a的情况时,应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换用大光圈
B.重新制作装片
C.再滴加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3)图乙中,要将b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应向   移动。
34.(2020七上·仙居期末)洋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有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花为伞形花序,呈白色,由数百朵小花组成(如图甲)。小科同学想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①盖盖玻片②染色③放置表皮④滴加液体
(1)小科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乙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填序号)。
(3)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发现一个小黑点。当移动玻片时,小黑点不动;转动目镜时,小黑点仍在原处。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目镜不干净 B.反光镜不干净
C.物镜不干净 D.玻片不干净
(4)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B.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
D.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35.(2020七上·诸暨期末)微藻能产生很多功能独特的脂肪、多糖、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食品、水产养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微藻是一类藻类植物,分布广泛,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开发和应用。为了解微藻的结构,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1)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情况应该是图中(  )
A
B
C
D
(2)如图1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藻。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选填序号)。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②向左移动装片③向右移动装片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3)微藻是植物,主要是因为微藻细胞结构中有   ,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合成营养物质。
36.(2020七上·缙云期末)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如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滴清水 ②盖上盖玻片 ③放洋葱表皮 ④滴红墨水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可以选择    。
①大光圈 ②平面镜 ③小光圈 ④凹面镜
(3)在显微镜下看到下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 a 细胞,得到图乙 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是 _____。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①→③→④ B.③→①→⑤ C.②→③→④ D.③→①→④
(4)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做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病毒是比细菌还要小的一类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宿在其它生物体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的病毒,以同样方式感染和破坏其它细胞。
【解答】A、新冠病毒本身是病毒,不是细菌,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新冠病毒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新冠病毒比生物体细胞要小,C正确,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是寄宿在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细脑内,并利用寄主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迅速进行繁殖,是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解答】A、新冠病毒通过飞沫、接触以及气溶胶传播,戴上口罩依然要保持社交距离,不能随意参加聚会;故A错误;
B、抽烟、喝酒对身体是有害的,对新冠病毒没有任何预防作用;故B错误;
C、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比细菌要小很多;故C正确;
D、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治愈,大蒜水、维生素C对新冠病毒没有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真菌细胞、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答】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因此生物细胞中不具备细胞壁的是动物细胞,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换上高倍镜后的操作和移动玻片的方法。
【解答】视野从甲调整为乙,图象变大了,说明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应调节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A处由甲图的上方移到了视野的中央,所以应把玻片标本应往上方移动,换上高倍镜之后视野变暗,因此需要调节光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吸水纸的作用。
【解答】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上盖玻片,将盖玻片边缘与材料左边水滴的边缘接触,慢慢落下,放平盖玻片.这样可使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被水挤掉,以免产生气泡。染色时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从以上步骤可知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重要的过程,因此吸水纸能够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染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转换器;④反光镜。
【解答】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线,选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双手转动反光镜,直至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并用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不符合题意;
B、 可参照图乙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 ⑤⑥⑦ 分别是装片、目镜和物镜,符合题意;
C、进一步观察内部结构,需要增加放大倍数,转动 ③ 转换器,转换为更大放大倍数物镜,微调②细准焦螺旋,不符合题意;
D、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仍为逆时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根据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分析解题。
【解答】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由于细胞壁很坚韧,具有保护和维持细胞一定形态的作用,因此银杏树的茎能够直立,与之相关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解答时分析植物细胞结构作用。
【解答】细胞膜具有透过性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其透过性又是具有选择性的,它能有选择的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让废物排出,不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流出和细胞外废物的进入。海带细胞中的碘的浓度已经高于海水中的碘的浓度,但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是因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海水中的碘进入细胞膜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解答】根据题意(1)(2)是目镜,(3)、(4)为物镜,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选择 (2)目镜和(3) 物镜的组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实验时盖盖玻片应当注意的事项。
【解答】在制作临时装片中盖盖玻片这一步应当注意,如果操作不当容易产生气泡,那么它的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符合该操作的是C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对光步骤: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③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④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解答】图中小明的操作环节为显微镜中的对光环节,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之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再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只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白亮的时,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B选项的视野为白色的,是能看到清晰物像的视野,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细胞壁。叶绿体的作用是它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中含细胞液,含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线粒体的作用为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化学能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所以是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进行细胞活动的场所。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解答】由分析可知植物细胞中各结构的作用,而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这是由于细胞膜控制了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使海水稻的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故显微镜下的像为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个数越少,细胞越大。
【解答】A、由于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玻片往右移,则甲、乙的物像都应向左移动,A不符合题意;
B、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大,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要比乙少,所以乙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甲中不一定观察到,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甲的放大倍数比乙的大,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的体积就会比乙大,因此观察到甲中的红细胞比乙中的红细胞大,C符合题意;
D、由于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模糊,所以若乙中的物像很模糊,则直接转换成甲,物像就会更加的模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普通小麦的细胞里培育而成的 ,说明此结构具有控制细胞生长发育的作用。
【解答】A.细胞质,内含多种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不能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不能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的中央位置,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能够控制细胞生长发育。C符合题意。
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不能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因此草履虫多聚集在培养液的上层。画细胞结构图时较暗的地方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擦拭物镜和目镜有专用的擦镜纸,不能用其他的来代替。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生理盐水来维持细胞形态,植物细胞由于有细胞壁保护,所以用清水。
【解答】A.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因此草履虫多聚集在培养液的上层。故A错误
B.画细胞结构图时较暗的地方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不能用阴影部分表示。故B错误
C.擦拭物镜和目镜有专用的擦镜纸,不能用其他的来代替。故C错误。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生理盐水来维持细胞形态。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显微镜光线强弱调节方法。
【解答】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颜色浅,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可以换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一般也没有液泡。在制作动植物细胞装片盖盖玻片时应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下,以防止气泡产生。
【解答】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①正确。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②正确。洋葱表皮是透明的,细胞中无叶绿体,③错误。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④正确。影响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有光圈的大小、反光镜、放大倍数等,若视野中光线过强,可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把光圈调的小一些,⑤正确。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且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显示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小的目镜或物镜,⑥错误。
故答案为:A
18.【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7个字:擦、滴、刮、涂、盖、染、吸。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在清水里会吸水过多而涨破;把刮下来的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时,尽量涂均匀,否则会导致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
【解答】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7个字:擦、滴、刮、涂、盖、染、吸。
故答案为:B
19.【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时使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再缓缓放下,防止气泡产生;
2、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数目多,细胞个体小,视野亮,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远。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数目少,细胞个体大,视野暗,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近;
3、对光操作时眼睛应注视目镜,直至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光班;
4、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看到的黑色圆圈是盖盖玻片时产生的气泡。
【解答】A: 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盖玻片一侧没有与水滴接触所以操作错误,A错误;
B: 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由物镜与玻片的距离可知,1是低倍镜2是高倍镜,所以1中的细胞数目较多,B选项正确;
C: 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直至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光斑。对光时眼睛应注视目镜,丙图中注视物镜操作错误,C错误;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口腔上皮细胞。黑色圆圈是气泡,D错误。
故选B
20.【答案】(1)展平
(2)③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4、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 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6、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解答】(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如果表皮撕的太厚,或表皮在载玻片上未展平,就会观察到细胞有严重的重叠现象。小金观察到细胞严重重叠,分析原因后,针对原因,重新制作临时装片,其操作顺序为:①用镊子将洋葱鳞片表皮展平;②盖上盖玻片;③……
(2)在视野中已经找到物像,但物像不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小丁再观察临时装片时,为了将物像丙调为物像丁,则需要调节图甲显微镜中序号为③细准焦螺旋的结构。
故答案为:(1)展平 (2)③
21.【答案】(1)清水
(2)④③①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临时装片制作基本方法是:①准备好载玻片、盖玻片,擦拭时要小心,以免弄碎玻片;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蒸馏水,用镊子或解剖针取材料置于水滴上,并使材料展开或分散均匀;③盖上盖玻片,方法是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边,另一边与水滴的边缘接触,然后慢慢放下盖玻片,这样可避免混入气泡。如盖玻片下水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做好的封片可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解答】(1)根据题中信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植物细胞使用的液体为清水,动物细胞使用的液体为生理盐水;
(2)植物装片制作的过程大体分为擦(擦拭玻片)→滴(滴加清水)→取(材料)→展(用解剖针展开表皮)→盖(盖上盖玻片)→染→吸(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
故答案为:(1)清水;(2)④③①②
22.【答案】(1)液泡
(2)DEF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
【解答】(1)气味物质储存在液泡的细胞液中;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需要镊子来撕取表皮,需要载玻片放置材料,需要滴管滴加清水和红墨水;
故答案为:(1)液泡;(2)DEF。
23.【答案】(1)细胞核
(2)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1)由图可知,D是细胞核;
(2)细胞膜能起保护作用,控制物质的交换,即B;
故答案为:(1)细胞核;(2)B。
24.【答案】(1)①②④③
(2)右上方
(3)甲丁
(4)A
(5)暗;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或者小光圈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分为:1. 取镜和安放,2. 对光,3. 观察。高倍镜的使用: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
【解答】 (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碘液+吸水纸)。故题干过程图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是滴,②是刮,④是盖,③是染。
(2) 移动视野在右上方的物象至视野中央,需谨记“像在哪往哪移”,视野在右上方那么向右上方移动。
(3)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图中甲乙镜头不带螺纹因此是目镜,丙丁镜头带螺纹是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的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甲和放大倍数最小的物像丁。
(4)盖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只有图示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5) 由于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透明度较高,需要较暗的视野才能看清细胞的结构,所以,观察时应使用 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或者小光圈 。
故答案为:(1) ①②④③ (2)右上方(3)甲丁(4)A(5)暗; 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或者小光圈
25.【答案】(1)逆时针
(2)①④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不仅上下相反而且左右颠倒;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解答】(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而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转动,旋转180度后还是逆时针方向,因此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2)观察物像时,发现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为提高显微镜视野内亮度,故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这时可采用①和④的方法。
故答案为:(1)逆时针(2)①④
26.【答案】(1)生理盐水
(2)细胞核;遗传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当注意的步骤和方法。
【解答】(1)图中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
(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中应注意的是染色时用稀碘液,呈弱碱性,因为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染色体,所以细胞核染色最深,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染色中所用的染料是稀碘液,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而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2)细胞核;遗传
27.【答案】(1)A
(2)装片厚薄不均
(3)9<6
(4)edc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解答】(1)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则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①②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因此 小应想要在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长目镜、短物镜,物镜离玻片的距离远。即正确的组合为A①③⑤。
(2)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薄而透明,小应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非常清晰,另一部分却很模糊,说明焦距不同,装片厚薄不均。
(3)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做题时可以将观察对象写在纸上,然后旋转180°,看到的结果就是显微镜中看到的像。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9<6。
(4)甲视野中,A位于左下方,物像小,乙视野中,A位于视野中央,物像大,因此要向左下方移动玻片,将A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调节反光圈,使视野变亮,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小应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edcb。
故答案为:(1)A (2)装片厚薄不均 (3)9<6 (4)edcb
28.【答案】(1)甲
(2)6 或 细胞壁
(3)2 或 细胞质
(4)3 或 细胞核
(5)细胞液;4或液泡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乙图是植物细胞,甲图动物细胞,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
【解答】 (1)甲、乙两图中,蜗牛是动物,因为甲图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但是没有液泡和叶绿体、细胞壁,因此甲图为动物细胞。
(2)柳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6细胞壁有关。
(3)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结构中的2细胞质;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3细胞核中;
(5)切开一个西瓜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西瓜的细胞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
故答案为:(1)甲(2)6或细胞壁(3)2或细胞质(4)3或细胞核(5)细胞液;4或液泡
29.【答案】(1)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
(2)B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调焦: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注意的是:撕取洋葱表皮时要尽量做到薄厚均匀,否则会导致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将表皮细胞浸入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后,应用镊子将它展平,以免细胞重叠。
【解答】(1)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观察到细胞有重叠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有: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
(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如果视野中无光斑,可能是转换器没有转到位置,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应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故答案为:(1) 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 ;(2)B
30.【答案】(1)对光
(2)物镜;逆时针
(3)200
(4)逆时针
(5)左下;调大光圈或换成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明亮(或白亮)的视野;
2、显微镜顺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下降,逆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上升。调焦时首先要使镜筒下降接使物镜接近玻片,然后再使镜筒上升找到物体的像;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决定的;
4、在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倒像,物体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但当物体做逆时针或顺时针的运动时,像与物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
5、将显微镜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时的操作步骤为:一、将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二、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三、调节视野的亮度;四、转动细准焦螺旋到像变清晰。
【解答】(1)步骤1由黑暗到白亮,说明了对光成功;
(2)步骤2是调焦,先让镜筒下降,此时应顺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下,眼睛看物镜,防止压坏镜头;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乘积决定,所以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5×40=200倍;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1),则其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5)在显微镜下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状况,其中正确的操作是:一、将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首先将玻片往左下移动;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通过调大光圈或换凹面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如图乙。
故答案为:(1)对光 (2)顺时针;物镜 (3)200 (4)逆时针 (5)左下; 调大光圈或换成凹面镜 ;细准焦螺旋
31.【答案】(1)乙;有成形的细胞核
(2)E;细胞壁
(3)D;细胞质
(4)A;细胞核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认为: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细胞;图示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图:甲是动物细胞,A是细胞核,B是叶绿体,C是液泡,D是细胞质,F是细胞膜;乙是植物细胞,其中A是细胞核,D是细胞质,F是细胞膜。
【解答】(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既具有相同点,又具有不同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不同点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叶绿体、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蜗牛属于动物,所以乙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其与细菌细胞最显著的差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
(2)如图植物细胞中的E细胞壁的作用十分必要,由于它的支持作用,植物长得高大,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所以柳树长得比较高大。
(3)甲图中的D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够加速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精子进入卵细胞内,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就一样了,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决定生物遗传现象的结构是细胞核。
故答案为:(1)乙;有成形的细胞核(2)E;细胞壁(3)D;细胞质(4)A;细胞核
32.【答案】(1)D
(2)物镜
(3)D;B
(4)A、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放大的物像,移动玻片的规则:看到的物像在哪一侧,就往哪一侧移动。
【解答】(1)使用显微镜时,观察者的双眼都要睁开,目的是左眼观察,右眼记录。
所以D符合题意。
(2)当载玻片刚放上时,需把显微镜的镜筒下降,靠近物镜。此时,眼睛应注视显微镜的物镜,防止物镜撞到载玻片上损坏。
(3)①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正确的是D。
②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原物体的倒像,d旋转180°后看到的是字母p,即视野中显示的字母为“d”,则可判断玻片标本上的字母是p,正确的是B。
(4)要想使看到的物像最小,选用的镜头组合是最小的,目镜无螺纹,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放大倍数最小其长度最长,物镜有螺纹,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所以在观察时,要使看到的物像最小,则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D。
故答案为:(1)D (2)物镜 (3)①D;②B (4)AD
33.【答案】(1)③②①④⑤
(2)B
(3)右下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成的临时装片包括载玻片组织材料盖玻片。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解答】(1) ①是涂抹细胞;②是取材;③是滴加生理盐水;④是盖盖玻片;⑤是染色;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然后取材、涂抹细胞,其次盖上盖玻片,最后染色;即③②①④⑤;
(2)图乙中的a是气泡,当出现气泡时,装片要重新制作;故B符合题意;
(3)b在视野的右下方,因此要想移动到视野中央,只需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即可;
故答案为:(1)③②①④⑤;(2)B;(3)右下方。
34.【答案】(1)④③①②
(2)①④
(3)C
(4)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1]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解答】(1)制作洋葱临时装片,要现在载玻片上滴加液体,然后撕取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最后染色,即完成装片制作;
(2)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即放大倍数最小, ①②是物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③④ 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选择 ①④ ;
(3)移动玻片小黑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玻片上;转动目镜小黑点仍然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那最可能的是物镜不干净;
(4)由甲图到乙图,是放大的过程;甲图中物像在左侧,因此要先向左移动玻片,使物像在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再通过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 ④③①② ;(2) ①④ ;(3)C;(4)D。
35.【答案】(1)C
(2)②①④
(3)叶绿体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1]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个眼睛都要张开;左眼观察,右眼看图纸作图;故C正确;
(2)图1中目标物像在视野的左边,因此要先向左移动装片,转动物镜转换器换成高倍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 ②①④ ;
(3)微藻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1)C;(2) ②①④ ;(3)叶绿体。
36.【答案】(1)①③②④
(2)②③
(3)A
(4)顺时针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解答】(1)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包括:1洁净玻片,2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取材料,4把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它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6染色:在载玻片的一侧滴碘液,从另一侧吸引,直到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
(2)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遮光器具有调节光线强弱的作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弱时用大光圈.观察时如果视野过强,应选用③小光圈和②平面镜。
(3)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a点在右上角,应先将a点移到视野中央,要想把物像调到图乙所示的情况,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而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物像会变得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在显微镜下看到下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 a 细胞,得到图乙 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是①→③→④,A符合题意。
(4)由于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为倒像,因此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做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是顺时针。
故答案为:(1)①③②④(2)②③(3)A(4)顺时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