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上:看戏 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七年级上:看戏 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2 20:39:54

文档简介

5看戏
初二语文组 葛琳琳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看戏》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领略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学习本课,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重点朗读描写梅兰芳先生唱腔的句、段,鉴赏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衬托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侧面描写,对修辞方法也有所知晓,因而对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难度不大,而对文章的详略安排不易把握,是本课要分析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多角度多方面描写渲染、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戏曲素养。
教学重点: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教学难点: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和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法与学法:运用以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进行活泼、活跃的学习思路,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出示四大名旦的照片)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京剧,是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已有二百年的历史,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 京剧行当划分细致,在其中有一类最为引人注目,那就是男扮女装的旦角,我国有四大名旦,知道他们是谁吗 请大家看图片,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地点出由左往右依次为: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
这几位京剧名角的表演各成一派,独具风味,他们当年的表演真可谓是万人空巷,一票难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看戏》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正是梅兰芳先生当年演出时的动人场面。让我们也来看看这场精彩的戏吧!(3分钟)
(二)整体感知课文:
由2-3个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叶君健,湖北红安县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著有童话、散文、小说多种,译作有《安徒生童话全集》等。
(2)重点字词正音释义
2、教师提问:考一考大家的初读感知能力,请大家默读课文,概括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记叙或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3分钟)
(引领学生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最后一自然段,明确本文中心和卒章显志的写法。)
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
通过记叙和描写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表演《穆桂英挂帅》的过程和场面,赞美了我们“热情的观众和艺术家”。
过渡:既然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赞美热情的观众和艺术家”,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个中心的?也就是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热情的”观众和艺术家的?
(板书:热情的观众
热情的艺术家)
3、学生有感情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问题。(约4分钟)
(三)明确问题,突破重点:(多媒体显示问题)
1、本文如何来表现“热情”的观众的?(学生根据朗读感知,进行小组讨论、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明确)(5分钟)
①用一个比喻:“海”。(板书:海)
②“人山人海”是我们对人多常用的一个比喻,但这里的“海”还会变化,其实是什么的变化?(观众情绪的变化)
③请找出体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语:屏住呼吸、陡然膨胀、忽然膨胀(板书)
过渡:为什么观众的情绪会发生变化?(因为演员的表演发生着变化)
2、本文如何来描写“热情”的艺术家?(5分钟)
①主要抓住艺术家的“表演”来描写的。
②齐读第4段。
③这一段主要抓住艺术家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明确:写艺术家的动作、演唱。(板书:动作、演唱)
3、本文除了写这两方面的内容,还写了其他的内容吗?(学生迅速地浏览全文,概括得出答案,2分钟左右)
明确:演出的时间、地点、其他演员的表演、剧情内容。
4、如此多的写作材料,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明确:观众和艺术家的表现详写,演出的时间、地点、其他演员的表演、剧情内容略写。
5、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点出中心: 艺术家热爱人民和人民热爱艺术家的动人民。)(板书:热爱)
明确:突出中心的要详写;与中心有关的可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不写。
6、联系实际:我们看了学校的一场文艺演出,你们打算怎么来安排写作的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些索性不写
过渡:从本文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到些什么?(优美的描写语言)
(四)赏析课文,语言积累。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读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最爱”,并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提示:你认为好的内容可以背出来,这样就会变成你大脑中的内容,这也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方法。)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点评并鼓励。
教师储备:
如:描写梅兰芳的表演的语言,可抓住以下几方面分析。
①读一读。(个别朗读,读得优美、生动、有起伏节奏)
②抓住动作描写:轻盈而矫健。(板书)
③抓住声音描写:
a、比喻:珠子(板书)(师点拨扩展: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句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
b、对比词语的运用。
如:写剧情介绍的句子,可抓住以下几方面分析。
①运用的修辞手法:排比。
②分析句子内容:歌、舞——是表演形式。(简介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作、打)
悲欢、离合——指戏的情节。
忠诚、奸馋、决心等——指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怀。
③仿句练习:模仿这样的句式,我们也来试试这样的写法。教师开好头:
运动会的场面真热闹,有……也有……;有……也有……;有……也有……。
如:描写其他演员的句子,可抓住以下几方面分析。
①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彩霞、蜃楼)②渗透介绍“京剧”这一国粹的魅力。
如:描写观众与艺术家的情感融为一体的句子,可抓住以下几方面分析。
①“鲜花”一词,可以体现出艺术家的美好。
②“捧”一字,可体现出观众对艺术家的喜欢。(可用替换法赏析,换成“抓”?)
③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突出中心。
(五)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的精彩场面,赞美了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在写作上,描写细致议论精当详略处理恰到好处,场面描写很有层次,对声音的描写更富有特色,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地认真阅读和深切体会。
(六)轻松一下
多媒体出示有关京剧的图片,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
(七)板书设计
(详)热情的观众 “海” 屏住呼吸、陡然膨胀、忽然膨胀
看戏 (详)热情的演员  表演   动作:轻盈而矫健
              唱腔:歌声像珠子
(略)时间 地点 其他演员 剧情(共25张PPT)
叶君健
四大名旦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他综合了各种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梅兰芳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梅兰芳风采
穆 桂 英 挂 帅
梅兰芳大师晚年代表作。佘太君辞朝以后,不问朝政。后知西夏侵宋,乃遣曾孙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往汴京探听。时宋王急于求将,兵部尚书王强保荐其子王伦为帅,拟乘机窃取兵权;寇准保荐杨家将不从,乃献在校场较武帅之策。王伦连胜数人,杨文广兄妹见而不服,闯入校场,请与王比射,既占先,又与王比武,刀劈王伦;宋君闻知系杨家将后代,乃命赍印归家,请穆桂英挂帅。文广回家,桂英则因宋君刻薄寡恩,不愿再与出力,反责文广。佘太君劝其以御外侮为重,穆乃挂帅出征。
穆 桂 英 挂 帅
穆桂英挂帅
选段
叶君健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二、学习场面描写和对声音描写的方法。
三、学会详写和略写的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
你预习
好了吗
作者介绍
叶君健,湖北红安县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著有童话、散文、小说多种,译作有《安徒生童话全集》等。
叶君健
收敛 屹立 轻盈 蜃楼 奸谗
矫健 铿锵 婀娜 优雅 金碧辉煌
忠心耿耿 一笑一颦 鸦雀无声
liǎn yì yíng shèn chán
gěng pín què
jiǎo kēng qiāng ē nuó yǎ huáng
解释词语
颦:皱眉。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屹立:像山像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而不可动摇。
屏住:抑止住(呼吸)。
奸谗:奸邪,说坏话。
矫键:强壮有力。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忠心耿耿:形容非常忠诚。
1、朗读课文,思考段落的划分。
2、本文表达了什么中心意思?
3、课文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
整体感知
第一段:交代了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演出前的全场盛况。
第二段:描写梅大师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热烈反应。
第三段:点明中心,提示艺术家身份。
结构分析
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本文用了“人海”一喻,但却让人倍感新鲜,为什么?
3、女主角是怎样出场的 观众反映如何?
合作探究
4、课文对声音的描写采取了什么手法?
5、怎样理解“我们的女主角……不让他消逝”这句话?
拓展阅读
下边两段文字(摘自《老残游记》)是怎样描写王小玉的高超的歌唱艺术的?这些描写与本课中对梅兰芳先生歌唱艺术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36000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数十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
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做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缭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课堂作业
一、给红色子注音
收敛 屹立 轻盈 蜃楼 奸谗 矫健 铿锵 婀娜 优雅 金碧辉煌 忠心耿耿 一颦一笑 鸦雀无声
二、填空
1、《看戏》一文的作者是( ),他是翻译家、( ),译作有( )。
2、《看戏》一文描述的是( )演出( )的过程。
推荐作业
你或许曾到剧场观赏过戏曲表演,聆听过民族音乐;或许曾在电视屏幕前领略过民族艺术的动人魅力。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本文的生动描写,谈谈对民族戏曲、音乐的体会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