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
2.微观粒子(如分子)的性质
3.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在蒸馏水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
(填“变”或“不变”)红;用大烧杯将图中A、B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烧杯
(填“A”或“B”)中的液体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总是在
着。?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原子的定义及二者的关系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
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
(2)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①联系:分子由
构成。?
②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原子
。?
(4)从微观的角度描述物质的构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②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
③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反应物的分子原子新的分子生成物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了变化,变成了
物质的分子。?
【漫画助学】
【易错导思】
“尘土飞扬”、“落英缤纷”、“雪花飘飘”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见多识广】
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的集合体表现出来的属性。
探究点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
请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
1.物质中微粒的联系:常见物质由
构成,
由
构成(如水、氧化汞、氧气等),
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汞)。?
2.变化中微粒的区别:
分析项目
微粒种类
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是否变化
原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得以保持
变化前
变化后
变化一
变化二
(1)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是
中最小的微粒。?
(3)本质区别:
变化中,
可分,
不可再分。?
3.思维拓展:如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典例】(2020·黄石中考)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酒精挥发——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变式训练】
1.(2020·临沂中考)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2021·三明宁化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2021·周口质检)下列实验或生活事实,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
A.将浑浊的水静置
B.蜡烛熔化
C.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2.(2020·凉山州中考)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诗中描写的情景用化学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
A.分子很小,但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很小,但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很小,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很小,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2021·无锡质检)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4.(2020·天津中考)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蔗糖放入水中消失——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5.(2020·成都中考)根据如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
A.品红的扩散速度相同
B.浓氨水变红
C.氨水呈碱性
D.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
6.(2019·大连中考)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氧气和液氧都是由
构成的。?
(2)氧气可压缩为液氧储存于钢瓶中,说明
。?
(3)空气中氧气无处不在,是
的结果。?
(4)氧气与碳发生化学反应时,没有改变的两种粒子是
。?
1.如图所示是氧化汞分解示意图,从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氧化汞分解时原子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2.(2021·合肥庐江模拟)科学家在5
000
℃的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称为“超离子水冰”。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是普通水冰的60倍,在室温下为固体形态。下列有关超离子水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离子水冰是混合物
B.超离子水冰中的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构成超离子水冰的分子不再运动
D.超离子水冰由水分子构成
3.在下列横线上,选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1)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
;?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氧
构成的;?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
(4)硫酸铜是由
构成的。?
4.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试回答:
(1)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反应;?
(2)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氯气分子变成
,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分子是
;?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图实验:
(1)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此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混合均匀后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对比实验2可以得出的结论
。?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
。?
PAGE
-
9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 分子 、 原子 等微观粒子构成。?
2.微观粒子(如分子)的性质
3.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在蒸馏水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 不变 (填“变”或“不变”)红;用大烧杯将图中A、B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烧杯 A (填“A”或“B”)中的液体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总是在 不断运动 着。?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原子的定义及二者的关系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相同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 。?
(2)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①联系:分子由 原子 构成。?
②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分 ,原子 不可再分 。?
(4)从微观的角度描述物质的构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二氧化碳是由 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的。?
②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碳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的。?
③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 和 2个氧原子 构成的。?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反应物的分子原子新的分子生成物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没有 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发生 了变化,变成了 其他 物质的分子。?
【漫画助学】
提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无法用肉眼看到。
【易错导思】
“尘土飞扬”、“落英缤纷”、“雪花飘飘”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平时看到的“尘土飞扬”、“落英缤纷”、“雪花飘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
【见多识广】
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的集合体表现出来的属性。
探究点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
请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
1.物质中微粒的联系:常见物质由 分子 构成, 分子 由 原子 构成(如水、氧化汞、氧气等), 原子 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汞)。?
2.变化中微粒的区别:
分析项目
微粒种类
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是否变化
原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得以保持
变化前
变化后
变化一
物理变化
水分子
水分子
不变 ?
是 ?
变化二
化学变化
氧化汞分子
氧分子、汞原子
不变 ?
否 ?
(1)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分子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原子 是 化学变化 中最小的微粒。?
(3)本质区别: 化学 变化中, 分子 可分, 原子 不可再分。?
3.思维拓展:如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提示: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典例】(2020·黄石中考)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A.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酒精挥发——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变式训练】
1.(2020·临沂中考)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2021·三明宁化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2021·周口质检)下列实验或生活事实,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C)
A.将浑浊的水静置
B.蜡烛熔化
C.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2.(2020·凉山州中考)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诗中描写的情景用化学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C)
A.分子很小,但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很小,但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很小,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很小,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2021·无锡质检)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4.(2020·天津中考)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B)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蔗糖放入水中消失——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5.(2020·成都中考)根据如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C)
A.品红的扩散速度相同
B.浓氨水变红
C.氨水呈碱性
D.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
6.(2019·大连中考)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氧气和液氧都是由 氧分子 构成的。?
(2)氧气可压缩为液氧储存于钢瓶中,说明 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
(3)空气中氧气无处不在,是 氧分子不断运动 的结果。?
(4)氧气与碳发生化学反应时,没有改变的两种粒子是 氧原子和碳原子 。?
1.如图所示是氧化汞分解示意图,从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氧化汞分解时原子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2.(2021·合肥庐江模拟)科学家在5
000
℃的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称为“超离子水冰”。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是普通水冰的60倍,在室温下为固体形态。下列有关超离子水冰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超离子水冰是混合物
B.超离子水冰中的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构成超离子水冰的分子不再运动
D.超离子水冰由水分子构成
3.在下列横线上,选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1)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 分子 ;?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分子 ,?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氧 原子 构成的;?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原子 ;?
(4)硫酸铜是由 离子 构成的。?
4.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试回答:
(1)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化合反应 反应;?
(2)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氢原子 ,氯气分子变成 氯原子 ,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分子是 氯化氢分子 ;?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氢气分子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氯原子 ,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氢分子和氯分子 。?
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图实验:
(1)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此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分子间有间隔 ;混合均匀后 继续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对比实验2可以得出的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合理即可) 。?
PAGE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