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B卷_基础夯实_2021-2022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AB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B卷_基础夯实_2021-2022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AB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11: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B卷·基础夯实—2021-2022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AB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年,科学家在冥王星上发现地下水存在的可能,这将或成为推测冥王星存在生命的新证据。以下有一条概述,可作为支持该推测的理论证据。请找出(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生物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观点正确的是(
)。
A.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由细胞构成
C.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衍
3.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符的是(
)
A.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
C.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
D.生物能生长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4.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诗词
生物的特征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生长发育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能繁殖
D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排出体内的废物
A.A
B.B
C.C
D.D
5.下列选项中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6.“春江水暖鸭先知”与下列哪一选项所述是受同一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在夏日,大雨过后,许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8.在美国的罗亚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
)
A.
B.
C.
D.
9.“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该方式(
)
A.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抑制杂草生长
B.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
C.通过调整害虫的食物链,减少病虫害
D.通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10.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11.下列关于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学
B.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小
D.人类创造了生物学,也在不断地发展生物学
12.在生物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B.使用刀片时,不能用手触摸刀口,但刀口可以向着他人
C.实验结束后,废弃的药品随意倒入水槽或垃圾桶内
D.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13.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与对应的解决方法的匹配,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视野太暗——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B.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C.物像偏左方——向右移动玻片标本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14.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B.物像模糊,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越大,观察到的视野却越小
D.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15.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16.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B.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17.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所有的变量都不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18.制作菠菜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镊子撕取菠菜叶表皮
②将叶表皮置于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③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⑤用镊子将叶表皮展平
⑥盖上盖玻片
A.④③①②⑤⑥
B.④①②③⑥⑤
C.④①③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9.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20.研究者为了探究“湿度对粘虫幼虫取食的影响”,做了如下设计,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组别
粘虫幼虫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60只
晴朗的白天
适宜
30

60只
阴天
适宜
45

60只
夜间
适宜
60
A.粘虫幼虫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相对湿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1.(7分)按要求填空。
(1)铁器表面的锈斑会不断增多,馒头表面的霉斑也会不断增加。你认为铁锈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生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只需填一个理由)。
(2)橘子上的霉菌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生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只需填一个理由)。
(3)小鼠长成大鼠属于生物______的特征。
(4)鹰产卵属于生物______的特征。
(5)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能______。
22.(7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空格填写完整:
(1)蚯蚓能从富含有机物的湿润土壤中获得营养,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环境。同时,蚯蚓的活动又能使土壤疏松,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环境。
(2)屎壳郎在牛粪成堆的地方生活,它们不仅吃牛粪,还能滚粪球改善土壤,这个例子说明生物既能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环境。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非生物因素________会影响生物。
(4)“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_______关系;在生态因素中,“草”属于影响“豆苗”生长的________因素。
23.(10分)下列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据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
(2)加热烧杯、锥形瓶等玻璃仪器时,除酒精灯外,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对所观察的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
(4)用于夹取载玻片、盖玻片或其他生物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
24.(14分)如图1为显微镜的结构图,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物镜的是[]。标号9表示的结构叫做_________。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需要调节焦距时,转动[]_________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
(3)如图2是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看到的视野。由视野①→②的操作是将临时装片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使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由视野②→③的操作是转动_________(填“转换器”或“遮光器”)换上高倍物镜。由视野③→④的操作可先选用_________(填“平”或“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再转动_________(填“粗”或“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25.(10分)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①中,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
(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用镊子将内表皮展平。其目的是______。
A.防止细胞重叠
B.防止水溢出
(3)在图③盖盖玻片的操作中,如果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________。
(4)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看到细胞中间近似球形被染色较深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
(5)用显微镜观察时,图中的【①】和【②】有放大作用,其中【②】是______________。
26.(12分)“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一杯清茶,一丝悠闲,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情调。科学研究表明常饮茶,利肝利胆,利于身体健康。绿茶多酚是从铁观音茶叶中提取的天然成分,为探究绿茶多酚是否对酒精性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将30只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实验处理的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处理
小鼠体重(g)平均值
肝重/体重(%)
A
正常饮食+蒸馏水
43.24
4.81
B
正常饮食+56°白酒0.5mL/天
30.82
6.00
C
正常饮食+56°白酒mL/天+绿茶多酚溶液0.5L
38.49
5.25
(1)实验中,A与B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分析实验数据可见,酒精可导致小鼠体重减小,肝脏肿大。
(2)要探究绿茶多酚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应选择_________组进行对照。
(3)实验过程分析:
①实验中,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数据处理时取平均值,实验中A、B、C三组都选择10只,而不是只选择1只小鼠的原因是_________,实验时处理数据常用取平均值的方法是为了_________。
②本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提示: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生物之所以区别于非生物是因为它具有非生物不具有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019年,科学家在冥王星上发现地下水存在的可能,这将或成为推测冥王星存在生命的新证据。由于水是生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因此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可作为支持该推测的理论证据。
2.答案:D
解析:课桌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殖下一代,也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3.答案:C
解析:蜻蜓点水是繁殖行为,说明生物能繁殖。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特征。生物的生命现象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生物能遗传变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蜻蜓点水是在产卵,说明生物能够繁殖;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现象,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鸟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阶段。“新燕啄春泥”描写了燕子繁殖行为中的筑巢行为,说明生物能繁殖;“新叶催陈叶”,树木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5.答案:C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6.答案:A
解析:“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兩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对生物的影响;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爬到地面上来,主要受氧气影响;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的影响。
7.答案:A
解析: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8.答案:C
解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狼以驼鹿为食,当狼增加时,驼鹿就减少;驼鹿减少了,狼由于食物不足数量也会随之减少,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9.答案:B
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豆科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因此,“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豆科植物的根部有根瘤菌,能够固氮,提高土壤肥效。
10.答案:C
解析:水葫芦能在昆明滇池生殖繁衍,说明水葫芦能适应当地的环境;由于“水葫芦”的大量繁殖,导致水面透光度低,改变了水体颜色,影响大气与水中气体交换。并导致水中其他生物得不到足够的养料和空气,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1.答案:C
解析:生物学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对人类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2.答案:A
解析:使用刀片时,不能用手触摸刀口,刀口也不可以向着他人;实验结束后,废弃的药品不能随意倒入水槽或垃圾桶内,要放入专门的容器内;加热试管时,要用试管夹加热,不能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13.答案:C
解析: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观察的物像偏左方,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
14.答案:C
解析:镜头污染应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A错误;物像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B错误;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D错误。
15.答案:B
解析:观图可知:①是转换器、②是高倍物镜、③是遮光器、④是粗准焦螺旋、⑤是细准焦螺旋、⑥是低倍物镜、⑦是反光镜,解答即可。物镜的镜筒越短放大的倍数越小,对光时,转动①转换器使⑥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若视野过暗,应调节③遮光器和⑦反光镜会使视野变亮,B正确;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⑤细准焦螺旋,C错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上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D错误。故选B。
16.答案:D
解析: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上下左右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为了使物像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因此,上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很明显的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故选:D。
17.答案:B
解析: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18.答案:A
解析:
19.答案:B
解析: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粗糙纸面上,刚毛能固定和支撑身体,爬得快;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爬得慢,因此,蚯蚓在粗糙纸面上的运动速度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要快。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实验应有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且重复实验几次。在作假设时最好是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生活经验作正面的假设,这样才能和实验的结果保持一致。如果作反面假设,如本题的假设,就会与实验的结果相反,这时我们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正面的假设。
20.答案:B
解析:要探究“湿度对粘虫幼虫取食的影响”,变量是湿度,也就是说除了湿度不同外,其余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21.答案:(1)不属于;铁锈不能呼吸
(2)属于;霉菌能繁殖
(3)生长
(4)繁殖
(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1)铁锈不具有呼吸、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物特征,不属于生物。
(2)橘子上的霉菌具有呼吸、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物特征,故属于生物。
(3)小鼠长成大鼠,体现了生物生长的特征。
(4)鹰产卵,体现了生物繁殖的特征。
(5)老鼠发觉老鹰后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2.答案:(1)适应;影响
(2)适应;影响
(3)温度
(4)竞争;生物
解析:(1)生物不但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还能影响环境。蚯蚓生活在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蚯蚓的活动又能使土壤疏松,土壤肥力提高,这又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2)屎壳郎在牛粪成堆的地方生活,表明屎壳郎适应生活的环境;屎壳郎能滚粪球,改善土壤,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生命活动。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山上的温度比山下的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4)“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和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23.答案:(1)C;胶头滴管
(2)F;石棉网;G;三脚架
(3)B;放大镜
(4)A;镊子
解析:在题图中所示的几种仪器内,起放大作用的是B放大镜;用于加热的仪器是D酒精灯;支持烧杯等被加热器具,起均匀受热作用的是G三脚架和F石棉网;做临时玻片标本所用的玻片有E盖玻片和载玻片;用于撕取、夹取固体材料的是A镊子;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C胶头滴管。
24.答案:(1)4;反光镜
(2)11;粗准焦螺旋
(3)左;转换器;凹;细
解析:(1)图中4表示物镜,9表示的结构叫做反光镜。
(2)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11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12细准焦螺旋能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
(3)由视野①→②的操作是将视野左侧的像移到视野的中央,所以应将临时装片向左移动;由视野②→③的操作是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视野③太暗,由视野③→④的操作可先选用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25.答案:(1)清水
(2)A
(3)B
(4)细胞核
(5)物镜
解析:本题考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的相关知识。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防止实验材料中的细胞变形,应在载玻片上滴少量清水。
(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用镊子将洋葱内表皮展平,目的是防止材料中的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
(3)向清水中的表皮上盖盖玻片时,应将盖玻片的下端先接触水滴一侧,然后缓慢向另一侧倒下(如图B),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气泡。
(4)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中,最容易被染色的部分是细胞核,因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看到细胞中间近似球形被染色较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5)显微镜中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图中结构②靠近载物台,是物镜。
26.答案:(1)酒精
(2)B、C
(3)①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②进行对照
解析:(1)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余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该实验中,A组与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酒精,由实验数据可知,酒精可导致小鼠体重减少,肝脏肿大。
(2)该实验中,B组与C组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绿茶多酚溶液,目的是探究绿茶多酚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3)①实验中,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②对照实验是由对照组和实验组组成的。该实验中,A与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A组起对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