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导学案(2课时)(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导学案(2课时)(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12:45:12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特别提醒(1)“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2)“参加”: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内。
(3)“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4)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只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热量、体积变化等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1.化学变化的实质:
化学反应中, 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
2.从微观角度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 数目 、 质量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从宏观角度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 和 质量 均不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总质量 必然相等。?
【漫画助学】
草酸(H2C2O4)受热分解,跑出三个小家伙,请你把它们找回来。
答案: A、C、D ?
探究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分析以下四个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问题】
1.实验现象的分析
实验
现象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变得更瘪,天平平衡
B
溶液由 蓝 色变为 浅绿 色,铁钉表面 有红色固体析出 ?
C
产生 大量气泡 ,天平不平衡,指针向右偏?
D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的白光 ,生成一种 白色固体 ?
2.实验A中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实验A中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气球的作用:一是调节 气球的作用之一是调节锥形瓶内的压强,起缓冲作用。 ;?
二是起密封作用,防止实验时锥形瓶内外的物质发生交换。
3.实验C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原因是 实验C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故天平不平衡。 ?
素养迁移
通过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提示:实验所选药品之间一定要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现象明显;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教材再开发
如图为某学习小组对D实验做的改进。请回答以下问题:
(1)气球的作用是 气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空间防止反应体系与外界物质交换造成误差 。?
(2)该实验的优点是 该实验的优点是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减小了实验误差 。?
【典例1】如图为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的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的质量均为m后):
(1)甲组药品混合前、后的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 。?
(2)上述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并且在瓶口上套上一个气球 。?
(3)乙组药品混合前、后的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二氧化锰与水不能反应 。?
【变式训练】
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应选用的药品是
(D)
A.碳酸钠粉末和足量的稀盐酸
B.氯化钠晶体和水
C.二氧化锰粉末和过氧化氢溶液
D铁粉和硫酸铜溶液
探究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
 分析下列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吗?
分析比较
项目
变化
反应前
反应后
分子种类
变化一
H2O
H2、O2
分子总数
2
2+1
分子种类
变化二
H2、Cl2
HCl
分子总数
1+1
2
结论: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 一定变 ,分子的数目 可能变 。?
素养迁移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请结合你的分析,将下图填写完整:
(易错点)
【典例2】(2020·扬州中考)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B.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增加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020秋·上海金水区期中)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高锰酸钾分解后固体质量变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只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均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10
g白糖完全溶于70
g水可得到80
g糖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引燃密闭容器中的a
g氢气和b
g氧气,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a+b)
g
3.(2020·新昌期末)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实验过程中气球一直变大
B.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燃烧结束,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
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B)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5.(2020·河南中考)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D)
A.H2   B.Cl2   C.NaOH   D.NaNO3
6.(2020·瑞安模拟)小明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绘制了如图的图像,y可以表示
(D)
A.生成氧气的总质量
B.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C.固体物质的总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7.(2020·天津中考)现将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
g
C和11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B)
A.20∶11  B.20∶7  C.5∶4  D.16∶11
8.(2020·哈尔滨中考)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如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答:
(2)A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氧化汞分子发生分解生成氧原子和汞原子 。?
(3)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B)
2.(2020·天水中考)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3.(2020·邵阳中考)已知某纯净物4.6
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4.(2020·重庆中考)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3价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讨论与探究】(1)甲小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 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让装置快速冷却,同时防止锥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 ;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比原来更瘪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此时将锥形瓶倒置于水中,取下气球,可观察到 水进入锥形瓶 。?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乙组和丙组。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 否 (“是”或“否”)平衡,此反应 遵守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催化 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
【实验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 原子 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没有改变,原子的 数目 没有增减,原子的 质量 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
PAGE
-
2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 化学式 表示 化学反应 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示意义
实例:C+O2CO2
质的方面
表示 反应物 、 生成物 和 反应条件 ?
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条件是点燃
量的方面
各物质之间的 质量 之比。?
C  +  O2   CO212 ∶  32  ∶  44 ?
表示各物质之间粒子的 个数 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C + O2CO2 1 ∶ 1 ∶ 1 ?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
(1)质的方面: 碳 和 氧气 在 点燃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 。?
(2)量的方面:
①宏观:在点燃条件下,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②微观:在点燃条件下,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
【漫画助学】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中,谁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解析】选B。二氧化锰作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中体现,不属于反应物和生成物。
【易错提醒】
化学方程式中,“+”“====”不是简单的数值累加,一定不能读作“加”和“等于”。
探究点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2H2 + O2  2H2O
质量比:
2×2
 32?
 36 ?
 4
g?
32
g
 36
g ?
 8
g?
 64
g?
72
g?
【探究问题】
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 微粒个数 ,是否能代表质量比? 否 ?
2.思维拓展: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某物质质量时,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需要乘以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实际质量 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乘以化学计量数。
(易错点)?
素养迁移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它们之间的质量比不变,都等于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与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乘积 的比。?
拓展延伸
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氢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1∶3 ,?
28
g氮气需要 6 
g氢气与之恰好反应。?
【易错提醒】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解题关键。分子个数之比即为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是质量比,计算质量比一定要把化学计量数计算在内。所有实际质量之比都以化学方程式的相对质量之比为标准。
【典例】(2020·石景山区一模)下列关于2CO+O2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4
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变式训练】
关于化学方程式H2+Cl22HCl的理解,正确的是
(C)
A.氢气加氯气生成氯化氢
B.该反应在常温下可以发生
C.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总数不发生改变
D.每1份质量的氢气与1份质量的氯气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氯化氢
1.关于2C+O22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
B.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2.(2020·泰山区期末)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H2↑+O2↑的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可表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2个水分解生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
C.通电时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通电时,每9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1份质量的氧气和8份质量的氢气
3.关于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四位同学表达了如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1.对以下反应归纳正确的是
(D)
①2HgO2Hg+O2↑
②2H2O2H2↑+O2↑
③2KMnO4K2MnO4+MnO2+O2↑
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B.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C.都是实验室制取O2的常用方法
D.在反应②的实验中,氧气由连接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
2.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氨气)+5O26H2O+4NO获得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氨气与氧气在高温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一氧化氮
B.每4份质量的氨气和5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水和4份质量的一氧化氮
C.每4个氨分子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成生6个水分子和4个一氧化氮分子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比是4∶3
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反应:
2Mg+O22MgO;
C+O2CO2;
4P+5O22P2O5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三点: 都是化合反应 ; 都是氧化反应 ; 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Mg与O2反应是金属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非金属与气体间的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
PAGE
-
1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
表示
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示意义
实例:C+O2CO2
质的方面
表示


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条件是点燃
量的方面
各物质之间的
之比。?
C  +  O2   CO212 ∶ 
 ∶ 
表示各物质之间粒子的
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C + O2CO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
(1)质的方面: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2)量的方面:
①宏观:在点燃条件下,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②微观:在点燃条件下,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漫画助学】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中,谁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易错提醒】
化学方程式中,“+”“====”不是简单的数值累加,一定不能读作“加”和“等于”。
探究点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2H2 + O2  2H2O
质量比:
2×2
32
g
72
g?
【探究问题】
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
,是否能代表质量比?
2.思维拓展: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某物质质量时,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需要乘以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实际质量
(填“需要”或“不需要”)乘以化学计量数。
(易错点)?
素养迁移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它们之间的质量比不变,都等于
的比。?
拓展延伸
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氢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28
g氮气需要
g氢气与之恰好反应。?
【易错提醒】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解题关键。分子个数之比即为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是质量比,计算质量比一定要把化学计量数计算在内。所有实际质量之比都以化学方程式的相对质量之比为标准。
【典例】(2020·石景山区一模)下列关于2CO+O2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4
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变式训练】
关于化学方程式H2+Cl22HCl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氢气加氯气生成氯化氢
B.该反应在常温下可以发生
C.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总数不发生改变
D.每1份质量的氢气与1份质量的氯气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氯化氢
1.关于2C+O22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
B.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2.(2020·泰山区期末)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H2↑+O2↑的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可表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2个水分解生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
C.通电时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通电时,每9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1份质量的氧气和8份质量的氢气
3.关于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四位同学表达了如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
1.对以下反应归纳正确的是
(
)
①2HgO2Hg+O2↑
②2H2O2H2↑+O2↑
③2KMnO4K2MnO4+MnO2+O2↑
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B.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C.都是实验室制取O2的常用方法
D.在反应②的实验中,氧气由连接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
2.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氨气)+5O26H2O+4NO获得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氨气与氧气在高温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一氧化氮
B.每4份质量的氨气和5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水和4份质量的一氧化氮
C.每4个氨分子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成生6个水分子和4个一氧化氮分子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比是4∶3
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反应:
2Mg+O22MgO;
C+O2CO2;
4P+5O22P2O5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三点:


。?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
PAGE
-
1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特别提醒(1)“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2)“参加”: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内。
(3)“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4)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只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热量、体积变化等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1.化学变化的实质:
化学反应中,
。?
2.从微观角度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从宏观角度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

均不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漫画助学】
草酸(H2C2O4)受热分解,跑出三个小家伙,请你把它们找回来。
答案:
探究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分析以下四个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问题】
1.实验现象的分析
实验
现象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变得更瘪,天平平衡
B
溶液由
色变为
色,铁钉表面
C
产生
,天平不平衡,指针向右偏?
D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
,生成一种
2.实验A中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气球的作用:一是调节
;?
二是起密封作用,防止实验时锥形瓶内外的物质发生交换。
3.实验C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原因是
素养迁移
通过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教材再开发
如图为某学习小组对D实验做的改进。请回答以下问题:
(1)气球的作用是
。?
(2)该实验的优点是
。?
【典例1】如图为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的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的质量均为m后):
(1)甲组药品混合前、后的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
。?
(2)上述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
(3)乙组药品混合前、后的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变式训练】
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应选用的药品是
(
)
A.碳酸钠粉末和足量的稀盐酸
B.氯化钠晶体和水
C.二氧化锰粉末和过氧化氢溶液
D铁粉和硫酸铜溶液
探究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
 分析下列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吗?
分析比较
项目
变化
反应前
反应后
分子种类
变化一
H2O
H2、O2
分子总数
2
2+1
分子种类
变化二
H2、Cl2
HCl
分子总数
1+1
2
结论: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
,分子的数目
。?
素养迁移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请结合你的分析,将下图填写完整:
(易错点)
【典例2】(2020·扬州中考)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B.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增加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020秋·上海金水区期中)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锰酸钾分解后固体质量变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只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均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10
g白糖完全溶于70
g水可得到80
g糖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引燃密闭容器中的a
g氢气和b
g氧气,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a+b)
g
3.(2020·新昌期末)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过程中气球一直变大
B.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燃烧结束,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
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
)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5.(2020·河南中考)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
)
A.H2   B.Cl2   C.NaOH   D.NaNO3
6.(2020·瑞安模拟)小明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绘制了如图的图像,y可以表示
(
)
A.生成氧气的总质量
B.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C.固体物质的总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7.(2020·天津中考)现将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
g
C和11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
A.20∶11  B.20∶7  C.5∶4  D.16∶11
8.(2020·哈尔滨中考)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如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A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3)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2.(2020·天水中考)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3.(2020·邵阳中考)已知某纯净物4.6
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4.(2020·重庆中考)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3价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讨论与探究】(1)甲小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
;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比原来更瘪的原因是
;此时将锥形瓶倒置于水中,取下气球,可观察到
。?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乙组和丙组。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
(“是”或“否”)平衡,此反应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
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
。?
PAGE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