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A卷 基础夯实_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A卷 基础夯实_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13:0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A卷
基础夯实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时间:
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图标中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
B.
C.
D.
2.下列各图中所涉及的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B.
C.
D.
3.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面粉
B.氮气
C.镁粉
D.甲烷
4.下列五种物质中,可能造成雾霾的是(
)
①汽车排出的尾气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③水蒸气冷却形成水雾
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
5.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6.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与粉尘排放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甲烷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8.下列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C.使用电池时电能变成化学能
D.过氧化氢分解时放出热量
9.冬季是火灾高发期,近期重庆多个住宅小区发生了严重火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下列对火的控制与使用解释科学的是(
)。
A.室内着火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以防浓烟熏呛使人窒息
B.发现家中电线老化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烟头诱发室内起火,原因是燃着的烟头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10.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11.动画片《熊出没》中,光头强乱扔烟头导致森林失火,熊二欲用路标牌将火扇灭,结果火势骤然变大。下列对熊二扇风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使温度降低
B.扇走了可燃物
C.使空气流通,氧气量增多
D.让树木与空气隔绝
12.下列关于灭火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森林着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用水浇灭燃着的纸箱——降低温度
D.油锅着火,盖严锅盖——隔绝氧气
1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燃烧会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
B.放在教室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C.生活中的灭火材料只有水
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4.下列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
)
A.氧化钙与水反应
B.镁与稀盐酸反应
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甲烷与氧气反应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汽油属于混合物
B.将煤块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C.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容易发生爆炸,所以氢气不能作燃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2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来自三大化石燃料中的________,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________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近年来,许多城市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请写出一种降低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________。
17.(14分)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_______________。
(2)某县煤炭资源较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三种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4.0%?74.2%
5%?15%
CO
12.5%?74.5%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4)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________、增加________的方法。
18.(14分)某化学小组进行了燃烧与灭火的探究实验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一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铜片的作用是_________。
(3)
图二与图一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先燃烧的是_________,若铜片上换成煤粉和木屑,发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高”、
“低”)。
(5)图四实验中观察到火柴头燃烧,蜡烛未燃烧而掉落。蜡烛掉落说明石蜡具有______的性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图为禁止烟火标志,B图为禁止吸烟标志,C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它们都属于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消防安全标志;D图为节水标志。故选D。
2.答案:D
解析: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故选D。
3.答案:B
4.答案:B
解析:水蒸气和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不会造成雾霾。答案为B。
5.答案:D
解析:外界条件充足,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故A错误;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可燃物在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同时,必须有助燃剂参加才能燃烧,故C错误;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解析:A.由燃烧的概念可知: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正确;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生成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即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正确;C.使用电池时化学能变成电能,错误;D.过氧化氢分解时会发出热量,正确。
9.答案:D
解析:A.室内着火时,不能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氧气的进入量导致燃烧更旺,错误;B.发现家中电线老化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触电错误;C.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D.烟头诱发室内起火,原因是燃着的烟头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
10.答案:C
解析:孔明灯没有燃烧说明孔明灯没有满足燃烧的条件。纸张具有可燃性,空气中有氧气,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一般不会改变,所以缺少的是燃烧需要的温度。
11.答案:C
解析:熊二欲用路标牌将火扇灭,结果火势骤然变大,是因为用路标牌扇火时,使空气流通,氧气量增多。
12.答案:A
解析: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故选A。
13.答案:D
解析:燃料的燃烧放热,属于放热反应,故A选项说法错误。放在教室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木桌椅的着火点,故B选项说法错误。生活中的灭火材料不是只有水,如二氧化碳、沙土等都可用于灭火,故C选项说法错误。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流动,可以降低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可燃性气体含量低于爆炸的临界值,故D选项说法正确。
14.答案:C
解析:氧化钙与水反应、镁与稀盐酸反应、甲烷与氧气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都属于放热反应;高温下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C。
15.答案:D
解析:汽油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A正确;将煤块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燃烧更充分,B正确;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缓解能源危机,C正确;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氢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点燃才会发生爆炸,因此使用氢气前要验纯,纯净的氢气可用作燃料,D错误。故选D。
16.答案:(1)石油;二氧化硫(或)
(2)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使用清洁能源,或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
17.答案:(1)移走可燃物
(2)遇到明火
(3)(或氢气)
(4)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量
18.答案:(1)试管
(2)
;导热(3)环保
(4)乒乓球碎片;
低(5)熔点低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3)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生直接排入空气;
(4)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木屑的着火点比煤低,故同时加热木屑先发生燃烧;
(5)石蜡熔点低,火柴头燃烧生成的热量使石蜡融化,导致蜡烛未燃烧而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