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2
智取生辰纲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2.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
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
”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代表作长篇小说《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二)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有删节,标题是编者加的,原题是“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北宋末年,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要把十万贯财宝送上东京,为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八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财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三、导读理解
1.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你知道他们的绰号是什么吗?
明确:杨志-青面兽
刘唐-赤发鬼
晁盖-托塔天王
阮小二-立地太岁
吴用-智多星
阮小五-短命二郎
公孙胜-入云龙
阮小七-活阎罗
2.“生辰纲”是什么?
明确: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确: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4.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汉、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
天气炎热,众人难以忍受与杨志偏在暑热正午催促赶路的矛盾。
5.本文开头描写天气的酷热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天气的酷热,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环境,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6.说说文章第9段引用歌谣的好处
明确:(1)形象地写岀了当时夭气的酷热,为下文军汉们喝酒解署中计做铺垫。
(2)引出了白胜的出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揭示了北宋末年好汉们纷纷走上造反之路的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7.应如何理解“饶酒”这个情节?
明确:这是精彩的细节描写。连用“还”“揭”“兜”“拿”“吃”“夺”“走”“赶”“舀”“抢”“夺”“倾”“盖”“丢”等动词,动作连贯紧凑,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客人”与“挑酒的汉子”讨价还价的过程。这是智取生辰纲的关键。蒙汗药的成功投放,杨志等人的上当,智取行动的成功,都源于这一系列近乎天衣无缝的表演,突出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智慧。
8.结尾采用补叙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故事结尾才揭开谜底,这样既收束全文,点明“智取”,又公开了八人的真实身份和用药过程,使行文错综多变,避免了平铺直叙;既吸引了读者,又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对“智取”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9.结合文本,分别简要概括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性格特点。
明确:杨志——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晁盖、吴用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
自我检测
①话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
②当时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杨志喝着军汉道:“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
…………
③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倒着买一碗吃。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
)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
),便(
)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
),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1.选文第①②段中的环境描写与下文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有什么关系?
2.用一句话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并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3.第③段是从哪四个层次来写的?如何理解卖酒人说“不卖!不卖”?
4.第③段“智取生辰纲”的“智”字在本段有何具体表现?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天热不仅是故事发展的环境,而且直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天热引发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内容概括:写“贩枣子客人”买酒消渴的过程。动词分别是:抢、倾、盖、丢。
3.从问酒、买酒、吃酒、下药四个层次来写。卖酒人说“不卖!不卖”,这是欲擒故纵,故意说给杨志他们听,调动众军士的胃口,使杨志放松警惕。(意对即可)
4.巧扮枣贩,枣可下酒,载枣的车可运金银财宝;用酒设计,却被杨志怀疑酒中有药时,又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假假真真演了一场戏,不露半点破绽,更衬托出晁盖等人的“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