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24
司马光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大家发现了没?这两首古诗都是古人用他们自己的写作方式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如问某人吃饭没,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所以文言文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知识链接
你听说过司马光吗?知道他是谁吗?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作者简介
我们先来读读司马光的名字,看看谁能读对司马光的姓和名字。
司马光
sī
复姓
名字
司马不仅是复姓,在古代还是官职的名称呢!我们熟悉的大诗人白居易就做过江州的司马!
sī
diē
司(司马)
跌(跌倒)
jiē
qì
chí
皆(比比皆是)
弃(放弃)
持(持久)
会认的字
sī
庭
tínɡ
登
dēnɡ
司
diē
跌
会写的字
公司
庭院
登高
跌落
众
zhònɡ
qì
弃
chí
持
众人
放弃
坚持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读课文,想一想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
这是课后第1题哦!
整体感知
理解古汉语中的一些句子时,有的要进行调整,有时还要增添,翻译时才会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通顺的讲述。
运用:如课文第一句话,调整为:群儿于庭戏,(庭中有瓮)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
默读全文,用圆圈圈出文中提到的“儿”,用方框圈出“众”。小组讨论:这几个“儿”分别指谁?文中的“众”又指谁?
品读释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登瓮的孩子
一个登瓮的孩子
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们
指除了司马光和跌倒在水瓮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们
了解了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后,我们再来借助注释说说文中的人物都做了什么事。
提示: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古文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在难理解的字词右上角标一个数字标记,根据数字标记,我们可以在文章下面找到相应的解释,这就是注释。
群儿戏于庭
群(
)
戏(
)
庭(
)
一群
庭院
嬉戏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
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真有意思!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他们正玩得开心,突然发生了什么呢?
跌倒
淹没
一个小孩爬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到了水里。
瓮:收口
缸:敞口
你知道“瓮”和“缸”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掉进去,就更不容易出来了。
突然发生这么危急的情况,其他孩子做了什么呢?
众皆弃去
众(
)
弃(
)
去(
)
众人
离去
抛弃
全,都
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带有“皆”字的四字词语?
皆大欢喜
人尽皆知
比比皆是
草木皆兵
全民皆兵
举世皆知
带“皆”的成语
词语积累
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人皆去”后发生了什么呢?
拿
砸
司马光拿起石头把水瓮砸破了。
故事好惊险啊!最后怎么样了呢?
涌出
水涌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水迸,儿得活。
你知道水“迸”是什么样子的吗?
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的样子。
众
皆/弃
去
,光/
持石/
击瓮/破之,水
迸,
群
儿/
戏于庭
,
一
儿/登瓮
,
足
跌/
没水中。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登到大瓮上面,失足跌落(瓮中)没入水里。
其他的小孩都扔下(他)离开了,司马光拿石头砸破了瓮,水(从瓮中)涌出,
儿/
得
活。
那个小孩得以活命。
古今译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熟读成诵,试着填一填,背诵课文。
群儿
,一儿
,
。
众
,光
,
,儿
。
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登瓮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得活
背诵本课,需要首先理解文言文的文意,然后反复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不看教材,试着背诵,注意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课后第一题)
背诵指导
说一说: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众皆弃去
面对落水小孩
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小孩
司马光
吓跑
救人
对比
司马光沉着冷静
想一想:平时有人掉水里,人们怎么去救?司马光是怎么又救小伙伴的?
拉落水者
砸瓮
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做呢?
瓮口小肚子大,小朋友掉进去爬不上来,情况紧急,很危险。
瓮比司马光高很多,司马光够不着。
结合生活,想想其他小朋友吓跑后会做些什么,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吓哭了
回家叫父母帮忙
跑去求救路人
司马光是一个
、
的孩子。
在最紧急的时刻,司马光能想出最简单的方法救小朋友,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课后第二题)
温馨提示:
(1)补充想象的内容。
(2)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故事更生动。
(3)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色。
一天,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朋友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进了瓮里。瓮水太深,眼看那个小朋友就要被水淹没了。别的孩子吓得连哭带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很镇定,他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尽全身力气向水瓮砸去,“砰!”水瓮破了,瓮里的水“哗”的一下子流了出来,掉进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学完本课后,你总结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认真跟着老师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
3.给一些字组成词来理解
《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说说你有什么背诵文言文的好方法。(课后第三题)
记住故事,回忆故事中出现的人物
(
)戏于庭,(
)登瓮,足跌没水中。(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得活。
儿
光
众
一儿
群儿
群儿(
),一儿(
),(
)。众(
),光(
),(
),儿(
)。
登瓮
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皆弃去
得活
记住人物,回忆人物内容
这篇文言文通过写
的故事,刻画了司马光
的形象和
的美好品质。
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司马光砸瓮救人
爱护同伴
中心主旨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冷静机智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结构图示
群儿戏于庭。
戏:
于:
庭:
。
译文:
游戏
一、先解释红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在
庭院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游戏。
随堂练习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
光:
迸:
。
译文:
全,都
司马光
涌出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连哭带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水瓮破了,瓮里的水涌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二、按故事发展顺序,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有一回,他和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
(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
)别的孩子都慌了,跑去喊大人。
(
)掉进水瓮的小朋友得救了。
(
)司马光举起大石头,把水瓮砸破了。
(
)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瓮里。
2
1
6
4
5
3
三、请用“/”标出下列句子中间的停顿。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
示例:我学到了遇到危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司马光用什么办法救了小伙伴?用原文回答。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