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是很在意的,团圆不能完成就代表着冷清、缺憾,不够圆满,之后不觉长叹一声,更能
体现她对离散的感伤。“因夜深体乏,且不能胜酒,未免都有些倦意,无奈贾母兴犹未阑,
只得陪饮。”在这一句看来,大家都想睡了,可贾母眷恋着这样一个团聚夜晚晩,希望这并
不圆满的团圆能够永续,作为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最累的其实是她,但她是贾府的那棵大
树,一旦树倒了,子侄辈会散得更快。
②林黛玉:事不求全,残缺之乐;残缺不遂,人生常态。面对湘云的对良辰乐事的渴望,
黛玉善意的提醒说,“事若求全何所乐”,她领悟到人总是要有一点“缺憾”才能快乐,有
了缺憾才会有渴望,有了渴望才会珍惜。“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
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这句回答体现了黛玉在经历过生命巨大悲痛之后,
领悟到“世间众人,事难如意”是人生常态
③史湘云:渴望锦上添花,出生钟鸣鼎食之家,也难遂愿。“湘云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
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面对上下争辉的皎月,湘云有了“企
图心”,有了良辰便想乐事,渴望锦上添花。但面对黛玉的调侃,湘云回答说“虽父母不
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体现了其对身处富贵鼎盛之家也
难避残缺的领悟。
(每个要点2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题角度,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7.(3分)C
8.(3分)A【解析】称字一般用于称呼平辈或尊辈。
9.(3分)C【解析】从“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句可知,不是“委
婉”指出,而是“直接”指出
10.(3分)D【解析】A.大概,表推断/因为;B.成为/替;C.顺承转折;D.代词,
它
11.(3分)C【解析】A.古义:天气,文中指气氛,氛围。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B.古义:文中指金玉珍宝等物。今义:出类拔萃的人。C.认为。D.古义:宫室结构精
巧工致。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12.(15分)
(1)国家的依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赐予的幸运作为常态,而没
有万一出现祸患的忧虑吗?(社稷,封疆,其,以……为……,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共5分。)
语文ZT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
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虽,董,振,状语后置,各1分,
句子通顺,1分,共5分。)
(3)又想到君实待我优厚,书信往来不应该简慢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
原因,希望您或许能够原谅我。(视遇,反覆,所以,见,各1分,句子通顺,1分,共
5分。)
13.(3分)B【解析】“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而忘记归房”错误,应为“似迷恋乐曲,实际
上以乐曲寄情”,“忘记归房”应为害怕空闺冷寂不敢(愿)归房
14.(6分)(1)思想感情:都抒发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独寂寞之情。
(2)手法:①王诗直抒胸臆,直言“心怯空房不忍归”(或王诗运用心理描写,来展示女
主人公独守空房的孤独与悲苦);②杜诗间接抒情,通过牛郎织女的典故,以卧看牛郎织
女星,展现了失意宫女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其久处深宫的孤寂之情。
(思想感情及两诗手法各2分,若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5.(7分)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4)戎马关山北
16.(3分)A【解析】本题考査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
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
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在
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CD: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
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B
17.(3分)C【解析】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
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
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排除AD。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
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文化代代相传,故选“薪
火相传”。排除B。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髙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
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此处强调中华文
语文ZT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