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
1.【2021年黑龙江绥化,2】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2.【2021年江苏常州,1】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中,正确的变量是(
)
A.鼠妇的数量
B.光照的强度
C.温度的高低
D.土壤的湿度
3.【2021年新疆,2】树林里的温度明显比周围环境低,其原因是(
)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大气影响植物生存
D.植物释放出许多氧气
4.【2021年江西九江,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该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空气
5.【2021年辽宁本溪,6】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环境
6.【2021年广西北部湾,7】下列诗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7.【2021年山东淄博,1】在自然环境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草履虫能净化污水
B.苔藓腐蚀岩石形成土壤
C.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D.避役会随环境改变体色
8.【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2】入夏以来,有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里的农作物大量死亡。这里描述的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B.水分
C.土壤
D.温度
9.【2021年河南省,4】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10.【2021年四川乐山,1】下表中的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生物学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组别
自然现象
生物学解释
A
北雁南飞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南橘北枳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大树底下好乘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万物生长靠太阳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A
B.B
C.C
D.D
11.【2021年四川资阳,3】许多成语或诗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光照
A.A
B.B
C.C
D.D
12.【2021年山东聊城,1】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13.【2021年湖南衡阳,27】请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俗话说“种豆肥田”,为什么种植豆科植物能提高土壤肥力?______。
(2)“食不言,寝不语”,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说笑?______。
(3)“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好乘凉”的原因是______。
(4)青蛙是许多农业害虫的天敌,是庄稼的卫士。目前青蛙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请分析青蛙数量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______。
14.【2021年山东泰安,1】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下图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和猫爪藤果实数的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B.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
C.干早不严重时,被寄生灌木轻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多
D.干早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
15.【2021年山东淄博,23】我市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推进全城公园城市建设,绿地率大大提高。生物兴趣小组,选择某新建公园的裸地、草地和灌丛,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_______。
(3)制订并实施计划:兴趣小组用干湿计在一天之内,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测量了裸地、草地和灌丛的湿度,记录测得的数据,算出平均值后,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图1。
①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②兴趣小组在同一时间、地点多次量了几组数据,然后计算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4)分析图1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
(5)图2是兴趣小组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一天早、中、晚灌丛的相对湿度是不同的,影响这种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本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故选:B。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解析:生物的生长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水分、阳光等,桃花的开放时间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山中的温度低,因此桃花开放时间更晚。本题考查影响生物生长的因素。
5.答案:A
解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植物通过叶片,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大而薄,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阳光,所以它们的叶片大。薄是为了减少体内养分的损失。故选:A。
6.答案:D
7.答案:D
解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有利于防御避敌和觅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这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豆苗与草是竞争关系,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
12.答案:C
13.答案:(1)豆科植物的根瘤中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2)吃饭时谈笑风生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将喉门盖住,食物会误入气管
(3)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
(4)环境污染、栖息地减少、人类捕杀;保护环境、禁止捕食青蛙等
14.答案:C
15.答案:(2)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3)空气湿度;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比较裸地、草地两组数据,能说明的问题是草地比裸地的湿度大;比较草地、灌丛两组数据,能说明的问题是灌丛比草地的湿度大
(5)温度
解析:(2)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空气湿度有(没有)影响。
(3)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裸地和草地对照,变量是植物,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即植物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草地和灌木丛对照,变量是植物的多少,说明植物越多,其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越大。因此,该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是植物的类型和数量;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湿度从小到大:裸地<草地<灌丛,所以结论是:比较裸地、草地两组数据,能说明的问题是草地比裸地的湿度大;比较草地、灌丛两组数据,能说明的问题是灌丛比草地的湿度大。
(5)早、中、晚不同时间里,早晨温度低,夜间蒸腾作用释放的水多,空气含水量大,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早晨,中午温度高,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小,空气含水量小,最小的时间是中午,所以影响这种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