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3.2.2
人体的免疫功能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难点)。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重点,难点)。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学习目标
病原体
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的统称。
一、
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呼吸道黏膜上有许多纤毛
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
仔细阅读课本内容,明确以下问题:
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具体作用是什么?
2.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什么?具体作用是什么?
3.这两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特点?
皮肤的阻挡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我展示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
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
我展示
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溶解、吞噬消灭病原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我展示
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皮肤和黏膜
特点: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我来总结:
阻挡或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溶解、吞噬病原体
链接生活
1.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要住在严格消毒的病房里进行治疗,这是因为被烧伤的皮肤(
)。
A.得不到营养
B.失去了保护作用
C.不能调节体温
D.失去了接受刺激的功能
2.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作用,这是因为唾液中(
)
A.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
B.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
C.含淀粉酶,有杀菌作用
D.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B
D
二、
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合作探究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
仔细阅读课本内容,明确以下问题:
1.什么是抗原和抗体?抗体是怎样产生的?
2.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3.如果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得过腮腺炎的人,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吗?
4.患过腮腺炎的人对甲型肝炎病毒有同样的抵抗力吗?
腮腺炎病毒(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的抗体
人体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过程
动脑讲一讲:
1、当侵入人体
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会随之消失吗?
2、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他们吗?
3、腮腺炎病毒能否清除甲型肝炎病毒或其他病毒?为什么?
2、原来的抗体可以把病毒
清除掉
3、不能,因为腮腺炎病毒的抗体只能清除腮腺炎病毒。
1、抗体会保留在体内一段时间
腮腺炎病毒
人体
刺激淋巴细胞
抵抗腮腺炎病毒的物质
新的腮腺炎病毒
侵入
产生
消灭
侵入
(病原体)
抗原
抗体(保留)
(特殊蛋白质)
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
消灭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
特点: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我来总结: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抗原
抗体
刺激
产生
清除
链接生活
为什么用自己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易被自身免疫系统接受,而从异体(别人)移植来的皮肤常常被接受者所排斥?
这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系统具有识别作用,自己的皮肤可以接受,但别人的皮肤就会作为抗原被排斥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时间
作用特点
结构基础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后天获得的
有专一性,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与生俱来的
无专一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抵挡外来病原体
消除衰老死亡细胞
识别清除异常细胞
(1)自我防御
(2)
免疫监视
(3)
自我稳定
人体免疫的功能
免疫功能异常
通过什么途径人类能够
积极主动地获得免疫能力呢?
疫苗(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预防接种(打预防针)
计划免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盘点收获
达标训练
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2、人体接种的病毒疫苗应该是(
)
A、活的、具有强感染性的病毒
B、抗原
C、经灭活的或毒性减弱的病毒
D、抗体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4、移植异体器官往往不易成活,用免疫学原理分析,移植器官相当于(
)
A、有毒物质
B、抗体
C、疫苗
D、抗原
BC
B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