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图形的全等
(作者说卷:本章研究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条件重点是后者,难点的学会学会合情推理、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本卷按照这一原则设计。其中的第1、19题考查图形的全等,第2、11、12、13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第3、4、5、8、9、10、14、15、16、18、20、21、23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条件的运用和理解,第6、17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同时安排了一定量的开放题和探索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40分第Ⅱ卷6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和左图全等的图形是( )
解析:本题考查图形的全等的概念,选C。
2.如图,ΔABC≌ΔADE,AB=AD,AC=AE,∠B=20 ,
∠E=110 ,∠EAB=30 ,则∠BAD的度数为( )
A.80 B.110 C.70 D.130
解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由ΔABC≌ΔADE知,∠B=∠D=20 ,又∠E=110 ,所以∠EAD=50 ,又∠EAB=30 ,所以∠BAD=80 ,选A。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一条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顶角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D.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解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选C。
4.在ΔABC和ΔDEF中,如果∠A=∠D,∠B=∠E,要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的条件可以是( )
A .AB=EF B.BC=EF C.AB=DE D.∠C=∠D
解析:本题考查“ASA”的运用,已知两角,还需夹边,选C。
5.如图,ΔABC中,AB=AC,BE=EC,直接使用“SSS”可判定( )
A.ΔABD≌ΔACD B.ΔABE≌ΔACE
C.ΔBED≌ΔCED D.ΔABE≌ΔEDC
解析:本题考查“SSS”,显然还有一组公共边AE=AE,故ΔABE≌ΔACE,选B。
6.如图,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APE≌△APF D.
解析: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显然△APE≌△APF,所以,,选D。
8.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②③
解析:这的一道多结论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对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非常熟练才能正确作答。选D。
9.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惟一画出△ABC的是( )
A.AB=3,BC=4,CA=8 B.AB=4,BC=3,∠A=30°
C.∠A=60°,∠B=45°,AB=4 D.∠C=90°,AB=6
解析:A: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知不能组成三角形;B:已知两边一对角即“SSA”,这样的三角形不唯一;C:已知两角夹边即“ASA”,三角形唯一;已知一边一角这样是三角形不唯一。选C。
10.如图, AD是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连结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根据“SAS”可判定△BDF≌△CDE,所以CE=BF,BF∥CE,又AD是的中线,根据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即△ABD和△ACD面积相等,所以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如果△ABC和△DEF全等,△DEF和△GHI全等,则△ABC和△GHI______全等, 如果△ABC和△DEF不全等,△DEF和△GHI全等,则△ABC和△GHI______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
解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传递性,答案:一定,一定不。
12.如图,△ABC≌△ADE,∠B=100°,∠BAC=30°,那么∠AED=______.
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知∠C=50°,又由全等知∠AED=∠C=50°。
13.△ABC中,∠BAC∶∠ACB∶∠ABC=4∶3∶2,且△ABC≌△DEF,则∠DEF=______.
解析:设每一份为x度,则4x+3x+2x=180,解得x=20,所以∠ABC=40°,∠DEF=40°.
14.如图2,BE,CD是△ABC的高,且BD=EC,判定△BCD≌△CBE的依据是“______”.
第12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解析:因为两直角三角形中BD=EC,BC=CB,△BCD≌△CBE的依据是HL。
15.如图,AB,CD相交于点O,AD=CB,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D≌△COB.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两三角形中已有AD=CB,∠AOD=∠COB,需添加一角即可,答案不唯一,例如:∠A=∠C或∠ADO=∠CBO,但不能添加边否则就会出现“SSA”。
16.如图,AC,BD相交于点O,AC=BD,AB=CD,写出图中两对相等的角______.
解析:连接BC根据“SSS”, 可证明△ABC≌△DCA,所以∠A=∠D,由此又可证明△ABO≌△CDO,所以∠B=∠C。
17.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则△ABD的面积是
______.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解析:过点D作DE⊥AB,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知DE=DC=2,所以△ABD的面积是10。
18.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90°,AC=10,BC=5,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问P点运动到 位置时,才能使ΔABC≌ΔPQA.
解析:要使ΔABC≌ΔPQA,必须BC=AP=5,所以当P点运动到AC中点时,两三角形全等。
三、解答题 (共46分)
19.(本题8分)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请在下图中沿有虚线处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
解析:这两个全等图形实质是关于这个网格成中心对称图形,主要是考虑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如图所示。
20. (本题8分)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上,且过A、B两点分别作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请你仔细观察后,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它们全等的过程。
解析:△ACD≌△CBE
理由:
由题意知∠CAD+∠ACD=90°,∠ACD+∠BCE=90°
∴∠CAD=∠BCE
又∠ADC=∠CEB=90°,AC=CB
∴△ACD≌△CBE
21.(本题9分)已知:如图12,AB=CD,DE⊥AC,BF⊥AC,E,F是垂足,.
说明:(1);(2).
证明:(1)在Rt和Rt△CDE中,
所以Rt△ABF≌Rt△CDE(HL).
所以.
(2)由(1)知∠ACD=∠CAB,所以AB∥CD.
22. (本题9分)如图,工人师傅要检查人字梁的∠B和∠C是否相等,但他手边没有量角器,只有一个刻度尺.他是这样操作的:
①分别在BA和CA上取;
②在BC上取;
③量出DE的长a米,FG的长b米.
如果,则说明∠B和∠C是相等的.他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解析:合理.因为他这样做相当于是利用“SSS”证明了△BED≌△CGF,所以可得∠B=∠C.
23. (本题10分)如图,给出下列论断:①,②,③.请你将其中的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解:(1)②③① (2)①③②
(3)①②③
正确结论有三种,以(1)为例:
证明:因为,所以.
在和中
,
因此.
所以.
第2题图
A
B
C
D
第4题图
E
D
A
B
C
第5题图
A
P
C
B
图7
E
F
第6题图
A
D
C
B
图8
E
F
第10题图
A
D
E
C
B
A
D
E
C
B
A
D
O
C
B
A
D
C
B
P
Q
C
A
B
x
A
D
O
C
B
A
D
E
C
B
F
A
D
E
C
B
F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