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种植问题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种植问题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17:3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者
课型
新授
年级
五年级
课时
一节
课题
种植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小组合作解决种植问题,讨论种植问题的解决方法。过程与方法:理解株距和行距的实际含义,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种植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株距和行距的实际含义
难点
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种植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课前三分钟
课前三分钟宣传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从而引出本节课有关树木的课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小组合作探究出示前置性研究作业:李大叔要在一块长120米、宽60米的地里栽种果树,初步拟了两个种植方案:1、种植苹果树:株距4米,行距5米,每株15元。2、种枣树:株距4米,行距3米,每株18元。作图理解题意。请同学们帮助算一算各需要树苗的棵树和投资的钱数?总结植树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针对前置性问题,小组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这真实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学、群学的方法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感受。
教学过程
三、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一组同学讲解自己做题方法:解释株距与行距的含义,体验生活中植物需要生长空间的现实意义;讲解自己组同学如何作图理解题意,以及作图的含义;在计算例题时用土地的总面积除以每株植物的占地面积就可以得到能种多少棵树。其他同学在倾听过后,为这组同学补充他们没有提及的重点:每株植物的占地面积与四棵树之间的占地面积是相等的,株距乘行距等于每株植物的占地面积。展示与这组同学不同的方法:求出土地的长和宽分别能种多少株植物,再相乘就能得到一共能种多少株植物。在这一环节中解决前置性作业当中的问题,总结出解决种植问题的方法。四、巩固练习对照学习目标,回顾本节课,你学会了吗?完成了吗?并且由学生展示疑难问题,全班同学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喜欢操作,爱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教学中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不仅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操作,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新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密切数学与生活联系。但在本堂课中,我没有深入了解小组之间的交流,缺乏与小组之间的深入沟通,不能真正了解每位学生的想法,而且课堂教学环节内容较多,不能让学生有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
《种植问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