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阶段性检测
选择题答案:1——5____________ 6——10_____________
11——15_____________16——20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为达到这一目的,后来日本制造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副标语。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速
B.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3、张学良将军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儿子,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主要是因为他
A.归属南京国民政府 B.参加北伐战争
C.发动西安事变 D.参加重庆谈判
4、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5、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如果你导演话剧《西安事变》,下列哪个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西安谈判的场景中
A.蒋介石 B.张学良 C.毛泽东 D.周恩来
7、“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
A.台儿庄 B.南京 C.卢沟桥 D.沈阳
8、令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B.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C.1931年抗击日军侵略东北 D.1937年抗击日军侵略北平
9、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 —l949 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10、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最真实再现这一事件的是
A.历史学家撰写的有关著作 B.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
C.电影《南京!南京!》 D.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现场照片
11、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下列战役具有反侵略性质的是
A.汀泗桥战役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辽沈战役
13、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该战役
A.破坏了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线 B.摧毁了敌人的据点
C.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D.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
14、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生平中指挥的最值得自豪的战役,是取得抗战中正面 战场最重大胜利的
A.平型关之战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5、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卢沟桥和守卫的中国士兵 李宗仁在台儿庄
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 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
A.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全民族抗战
16、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1938年,田汉为庆祝某一战役的胜利写了一首歌词。词中写道:“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A.贺胜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8、“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D
A.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多年革命探索后,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最早提出这个政治主张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0、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是
A.上海 B.北京 C.延安 D.瑞金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有一段誓词:“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血战到底!”誓词反映的情境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表内容并判断
事件 时间 国家 简 况
南京大屠杀 1937年 日本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市民进行了持续6个星期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我国被害同胞达30多万人。
“五三、五四”大轰炸 1939年 日本 日本飞机连续两天对重庆城区狂轰滥炸,造成重庆市民4000多人死亡,2300多人受伤,是日本飞机空袭重庆造成市民伤亡人数最多的两次大轰炸,也是世界轰炸史上空前的惨案。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后面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后面的括号内划“×”;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后面的括号内划“○’。
(1)南京大屠杀和“五三、五四”大轰炸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 )
(2)“五三、五四”大轰炸发生在南京。 ( )
(3)南京大屠杀和“五三、五四”大轰炸都是日本法西斯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
(4)南京大屠杀中,日寇制造的最大一次集体大屠杀发生在下关草鞋峡。 ( )
(5)“五三、五四”大轰炸造成了重庆市民5千多人伤亡。 ( )
2、读图,回答问题。(6分)
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
图中人物所着服装的创制者是谁?
(2)图中人物共同领导了哪一反侵略战争?这一战争有何重大国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