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4.13.地下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4.13.地下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18:3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下水》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生活中常见的地下水出发,逐步地安排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观察身边的地下水,并对其形成原因和过程进行猜测。第二部分是动手活动,通过教师提供的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等材料让学生制作简易水井模型,了解地下水的形成过程。第三部分是一个阅读活动,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中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整个资源状况、使用现状及其当前人们采取的各种补救措施,让学生对地下水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学情分析
从一口井入手,一方面激发城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起农村学生对生活中见到过的井进行观察和思考,然而由于地下水都在地面以下,其形成原理等对于学生的认识和学习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习目标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知道大自然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认识到地下水资源概况和现状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
难点: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五、教学准备
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等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口井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这口井有什么用?
3、你知道井里的水从哪里来?
【意图解析】: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大都知道这是一口井,井里有水,但是对于水从哪里来,却没有深入的思考,即使学生知道水是地下水,但是地下水从哪里来?怎么形成的也说不清楚,因此这里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就是要激发学生刨根问底,一直追问,一直探索,水到底从哪里而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1、教师提供材料,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你们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做一个简易的水井模型呢?
2、学生分组讨论,形成一个简易设计图,标出每部分的使用材料
3、学生汇报你们为什么这么设计?依据是什么?
4、分发材料进行制作,并根据效果进行不断反馈和修正
(1)汇报小组制作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
(2)还有那些问题没解决的,可需求其他组的帮忙。
【意图解析】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做出一个简易的水井模型,是一个工程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要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问题解决的流程,比如面对问题和限制条件进行设计、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动手操作、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几乎都不能一次就成功,需要反复根据之前的效果进行不断地修正,直至模型成功率,效果呈现出来。给学生一个不断试错的机会,也是给学生自主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和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地球上的地下水
1、根据刚才的水井模型以及上节课河流与湖泊的学习,你能知道水井、河流、不透水层、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所分布的具体位置吗?
【意图解析】这个环节是一个知识点的提炼和概括,通过学习地下水、河流和湖泊,让学生知道每种水体所处的具体位置,同时对于地下水的形成示意有一个清晰和完整的认识。
2、出示道路积水图,说说见过这些现象吗,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危害呢?
3、你能设计并铺设一条步行道,既方便雨天时路人行走,又能让雨水尽可能多地渗透到地下吗?
【意图解析】生活中的积水现象非常常见,农村土路遇到雨水,非常泥泞,给行走带来了很多不便,而城市道路渗透水的能力太差,经常导致道路积水,对道路的损坏及其通行和地下水的水量补充都带来不利,因此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发现问题进而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4、地下水介绍
(1)出示图片和文字介绍地下水资源概况
(2)使用图片和文字介绍地下水的使用现状
(3)讨论:我们能做点什么?
【意图解析】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对我国的地下水资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进而能从科学地角度去分析生活中的地下水现象和问题,从而激发保护地下水水资源的情感。
七、板书设计
12、地下水
水井模型:设计-制作-修改-汇报
主要来源:雨水、积雪融水等
地下水资源:饮用水源、过度开采、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