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及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1)时间:20世纪50年代
(2)表现: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3)影响: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审议通过并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
2.“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改革开放后
(1)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
(4)影响: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
(1)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过程
①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③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3)成就: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
(1)措施
①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5.中共十八大以来
(2)成就: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①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②2020年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5.中共十八大以来
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1)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
(2)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3)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4)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法律地位
治理方式
政体形式
治理特点
法律是所有人或机关都要遵守的,法律至上
主要依靠法律规则管理国家或社会
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
统一性、稳定性
法律服从于统治者的意志
主要依靠个人能力、权威等管理国家或社会
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等
随意性、多变性、不确定性
人治
法治
“人治”和“法治”的主要区别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同时,“法治”还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1
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则不然,只有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治”。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
2
3
4
思考点
依法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的客观要求。
1
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保证。
依法治国是保证国家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
阅读材料,体会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2
3
4
学思之窗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背景: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等杰出代表。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3)影响
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改革开放以后:
(1)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表现
①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②20世纪90年代,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③1994年,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④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后者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进,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有效实现。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
3
1
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1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2
思考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形成
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3)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全国道德模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拓展
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供精神动力
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
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道德支持
为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价值源泉
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思想资源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部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必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以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要求。
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及时制定新的法律规范,修改原有的法律规范,废止不符合社会实际、过时的法律规范。
1
2
3
4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思维提升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