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爱 莲 说
周敦颐
莲文化探胜
你能否说出一些描写莲的名句呢?
我们来认识周敦颐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爱莲说》是他 于1068年担任高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 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田田菏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自主阅读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1、读准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读出语气。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读出气势。 排比句,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4、读出感情。
/
/
二读 读通文意
要求:
1、边读边结合注释,理解语句意思。
2、不理解的圈画,小组交流。不能解决的,记下。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香远益清 ( ) 亭亭净植( )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翻译下列句子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检查掌握情况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并赏析。
莲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
莲,我最欣赏你----------------,因为--------------。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品格高洁超凡脱俗
予独爱莲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
质朴正直志洁行廉
正衬
反衬
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感悟中心
托物言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衬 托
花之隐逸者
花之富贵者
花之君子者
婉曲地批判世人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探讨:为什么还要写这两种花?
让我美美的读一读
爱 莲 说
周敦颐
拓展思维
画一种你最喜欢的事物,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别喜欢……”句式配上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内在联系和有新意。
我特别喜欢……
我来说……
教师寄语:
爱学说
天下赚钱之法,可行者甚蕃。古读书人独爱做官。自开放来,世人甚爱打工。予独爱学之开拓眼界长见识,开发智力添慧气。苦读毕业,好找工作,生活美好,工资特多,可勤奋而不可贪玩焉。
予谓做官,法中过时者也;打工,法中渐淘汰者也;学,法中至上者也。噫!为官之爱,古后鲜有闻。学之爱,同予者何人。打工之爱,宜乎众矣。
仿写: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凝聚了塞北人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
仿句: ,
。
《莲蓬人》
鲁迅
扫却腻粉呈风古,
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
莫随残叶堕寒塘。
达标反馈:
1、解释下列的红字。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下面句子亮度节奏不正确的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从莲的生长环境看,表现莲的高洁的句子是哪句?
4、写出文中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
5、作者“独爱莲”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布置作业:
1、背诵这篇课文。
2、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篇短文。
课堂小结: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望的君子行为。
世人盛爱牡丹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静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