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
知识集结
知识元
溶液
知识讲解
1.溶液的概念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如果两种液体相互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3.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是混合物
4.实验
1.溶液的形成(蔗糖溶解实验)
(1)实验步骤: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
?
?蔗糖
?????水?
?
?
?
??糖水
(2)现象:蔗糖放入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
(3)解释现象: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这就是溶液的形成过程。
2.溶解性的比较
(1)实验步骤:在两只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另取两只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震荡,观察现象。
??碘+水?
?碘+汽油?
高锰酸钾+水?
高锰酸钾+汽油
(2)现象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碘在水中基本不溶解
碘
汽油
碘溶于汽油,溶液变成紫色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变成紫色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
(3)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3.乙醇溶于水
(1)实验步骤: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震荡。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震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震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水中滴入红墨水,振荡
?加入乙醇,不要振荡
?振荡,静置
(2)实验现象:
震荡前: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
震荡后:分层现象消失,酒精溶于水,溶液呈红色。
静置后:溶液不分层。
(3)结论:酒精能溶于水。溶质可以是液体。
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在生产生活中,溶液与我们息息相关。如农业生产上,为进行无土栽培的植物提供含各种生长元素的营养液;生活中,医疗上使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农民在选种时使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工业电镀电解都离不开溶液。
例题精讲
溶液
例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
例2.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 )
?
A.空气.石油.冰水
B.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
C.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
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A.空气和石油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B.液化石油气和水煤气是混合物,甲烷是纯净物
C.赤铁矿石和石灰石是混合物,氧化铁是纯净物
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都是溶液,都是混合物。
?
例3.把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混合物是(?
?
?)
?
A.溶液?
?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固态的碳酸钙,所以是悬浊液。
?
例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B.溶液里溶质只能有一种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但溶剂只能是液体
D.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A
【解析】
题干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静置后分布不均匀,液体之前出现分层现象,固液之间出现沉淀现象。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讲解
1.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很多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有的变化会比较明显,有的不明显,而有些物质溶解温度不变。
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3)氢氧化钠.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实验
(1)实验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
(2)实验步骤:向三支烧杯中放入等量水,测量温度。分别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
化钠加入到三支烧杯中,搅拌溶解,再次测量温度,查看温度的变化。
(3)实验现象:
加入氯化钠的烧杯溶液温度不变;
加入硝酸铵的烧杯溶液温度降低;
加入氢氧化钠的烧杯溶液温度升高。
(4)结论:
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
例题精讲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例1.
向如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认识。由题意可知瓶内压强减小,应为瓶内温度降低所致,由于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选D。
例2.
如右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
)
A.无变化
B.A处升高,B处下降
C.A、B两处都升高
D.A处降低,B处升高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试锥形瓶内温度升高,从而引起压强增大,导致了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例3.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一种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
?
??
A.食盐
B.蔗糖
C.硝酸铵
D.熟石灰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自制“冰箱”,证明该化学试剂溶于水温度降低。食盐和蔗糖溶于水温度不变,熟石灰溶于水温度升高,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
悬浊液、乳浊液
知识讲解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浊液中粒子的直径>100nm。例如土和植物油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得到的都是浑浊液体,即浊液,其中土为悬浊液,植物油为乳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2.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1)溶液中溶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浊液中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静置后分布不均匀,液体之前出现分层现象,固液之间出现沉淀现象。
3.乳浊液和悬浊液的用途
乳浊液和悬浊液也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和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在农业上,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置成悬浊液或乳浊液,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
例题精讲
悬浊液、乳浊液
例1.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________,食用油和水混合形成________。
(2)在“灶”上悬挂铁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铁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使用焰心加热 B.使用内焰加热
??????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答案】
溶液 乳浊液
C
均一性
【解析】
题干解析:(1)食盐.味精溶于水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食用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2)结合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可知,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应使用外焰加热。(3)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
?
例2.把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混合物是(?
?
?)
?
A.溶液?
?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固态的碳酸钙,所以是悬浊液。
?
乳化现象
知识讲解
1.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2.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1)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例题精讲
乳化现象
例1.小丽在帮妈妈洗碗时,加入少量的“洗洁精”很容易就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了,其原因是????????
;
?
【答案】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解析】
题干解析:乳化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
例2.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去除油污的问题。下列去除油污的方法错误的是( )
?
A.用食盐水清除灶具上的油污
??
B.用汽油清除机器上的油污
C.用洗涤剂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肥皂洗涤衣服上的油污
【答案】A
【解析】
题干解析:A.氯化钠无乳化作用,油脂与氯化钠不反应,用食盐水不能清除灶具上的油污,所以错误;
B.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机器上的油污易溶于汽油,所以正确;
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所以正确;
D.肥皂水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所以正确;
故选A。
?
当堂练习
单选题
练习1.如下图所示,以下四个家庭小实验不能制成溶液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食盐和蔗糖能溶于水,可形成溶液;汽油和植物油互溶,可形成溶液;铅笔灰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B。
?
练习2.下列物质溶解于适量水中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蔗糖和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
练习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B.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C.盐水的沸点比水低、凝固点比水高
D.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A.蔗糖溶液不导电,故A错;
B.过滤只是将其不溶性杂质除掉,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B错;
C.水中加入溶质,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故C错;
D.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故D正确.故选:D.
?
练习4..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食盐
B.生石灰
C.硝酸铵
D.蔗糖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A.食盐加入水中,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故错;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故正确.
D.蔗糖加入水中,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错误.
故选C.
?
练习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B.牛奶
C.食盐
D.植物油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面粉.牛奶和植物油都不溶于水,故不能形成溶液。食盐溶于水,所以可以形成溶液。
?
填空题
练习1.写出溶质的化学式:
(1)锌和盐酸反应完全后的溶液???;
(2)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溶液???;
(3)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将残留物溶于水,其溶质是???。
?
【答案】
ZnCl2????
FeSO4
CaCl2??
KCl
【解析】
题干解析:(1)锌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2)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3)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
练习2.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此溶液中溶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的功能。
?
【答案】
葡萄糖
引流
乳化
【解析】
题干解析:(1)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是葡萄糖。
(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导液体流入漏斗,简称引流。
(3)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所以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洗涤油脂的方法有多种,但原理各不相同:①用汽油洗涤:溶解油脂;②用热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③用洗洁精或肥皂液或沐浴露洗涤:乳化油脂。
?溶液的形成
知识集结
知识元
溶液
知识讲解
1.溶液的概念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如果两种液体相互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3.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是混合物
4.实验
1.溶液的形成(蔗糖溶解实验)
(1)实验步骤: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
?
?蔗糖
?????水?
?
?
?
??糖水
(2)现象:蔗糖放入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
(3)解释现象: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这就是溶液的形成过程。
2.溶解性的比较
(1)实验步骤:在两只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另取两只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震荡,观察现象。
??碘+水?
?碘+汽油?
高锰酸钾+水?
高锰酸钾+汽油
(2)现象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碘在水中基本不溶解
碘
汽油
碘溶于汽油,溶液变成紫色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变成紫色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
(3)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3.乙醇溶于水
(1)实验步骤: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震荡。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震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震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水中滴入红墨水,振荡
?加入乙醇,不要振荡
?振荡,静置
(2)实验现象:
震荡前: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
震荡后:分层现象消失,酒精溶于水,溶液呈红色。
静置后:溶液不分层。
(3)结论:酒精能溶于水。溶质可以是液体。
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在生产生活中,溶液与我们息息相关。如农业生产上,为进行无土栽培的植物提供含各种生长元素的营养液;生活中,医疗上使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农民在选种时使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工业电镀电解都离不开溶液。
例题精讲
溶液
例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例2.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 )
?
A.空气.石油.冰水
B.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
C.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
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
例3.把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混合物是(?
?
?)
?
A.溶液?
?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无法确定
例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B.溶液里溶质只能有一种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但溶剂只能是液体
D.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讲解
1.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很多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有的变化会比较明显,有的不明显,而有些物质溶解温度不变。
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3)氢氧化钠.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实验
(1)实验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
(2)实验步骤:向三支烧杯中放入等量水,测量温度。分别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
化钠加入到三支烧杯中,搅拌溶解,再次测量温度,查看温度的变化。
(3)实验现象:
加入氯化钠的烧杯溶液温度不变;
加入硝酸铵的烧杯溶液温度降低;
加入氢氧化钠的烧杯溶液温度升高。
(4)结论:
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
例题精讲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例1.
向如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例2.
如右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
)
A.无变化
B.A处升高,B处下降
C.A、B两处都升高
D.A处降低,B处升高
例3.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一种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
?
??
A.食盐
B.蔗糖
C.硝酸铵
D.熟石灰
悬浊液、乳浊液
知识讲解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浊液中粒子的直径>100nm。例如土和植物油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得到的都是浑浊液体,即浊液,其中土为悬浊液,植物油为乳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2.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1)溶液中溶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浊液中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静置后分布不均匀,液体之前出现分层现象,固液之间出现沉淀现象。
3.乳浊液和悬浊液的用途
乳浊液和悬浊液也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和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在农业上,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置成悬浊液或乳浊液,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
例题精讲
悬浊液、乳浊液
例1.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________,食用油和水混合形成________。
(2)在“灶”上悬挂铁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铁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使用焰心加热 B.使用内焰加热
??????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例2.把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混合物是(?
?
?)
?
A.溶液?
?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无法确定
乳化现象
知识讲解
1.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2.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1)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例题精讲
乳化现象
例1.小丽在帮妈妈洗碗时,加入少量的“洗洁精”很容易就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了,其原因是????????
;
?
例2.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去除油污的问题。下列去除油污的方法错误的是( )
?
A.用食盐水清除灶具上的油污
??
B.用汽油清除机器上的油污
C.用洗涤剂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肥皂洗涤衣服上的油污
当堂练习
单选题
练习1.如下图所示,以下四个家庭小实验不能制成溶液的是( )
A.A
B.B
C.C
D.D
练习2.下列物质溶解于适量水中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
A.A
B.B
C.C
D.D
练习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B.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C.盐水的沸点比水低、凝固点比水高
D.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
练习4..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食盐
B.生石灰
C.硝酸铵
D.蔗糖
练习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B.牛奶
C.食盐
D.植物油
填空题
练习1.写出溶质的化学式:
(1)锌和盐酸反应完全后的溶液???;
(2)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溶液???;
(3)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将残留物溶于水,其溶质是???。
?
练习2.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此溶液中溶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