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三)(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三)(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6-13 13:47:28

文档简介

初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三)
(命题: 宋少华)
班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把答案填在答题框中相应的位置,1×20=2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制作泡菜会用到哪种微生物?( )
A.曲霉     B.乳酸菌 C.青霉 D.酵母菌
2、吃剩的饭菜放在冰箱内不容易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冰箱内( )
A.温度低,细菌繁殖速度慢   B.温度低,把细菌都冻死了
C.没有空气,细菌无法繁殖   D.温度低,营养物质分解慢
3.下列应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是( )
A.英国科学家培育的克隆羊 B.美国科学家培育的超级鼠
C.张丽珠缔造的试管婴儿 D.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4、下列不属于利用生物技术的是( )
A.利用河水发电 B.利用甘蔗、玉米渣产生酒精
C.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 D.利用“超级菌”消除石油废弃物
5、在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中.共同特征最多和最少的等级分别是( )
A.种、界   B.门、界    C.界、种   D.种、科
6、下列植物都是藻类,其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
A.海带 B.紫菜 C.石花菜 D.衣藻
7、银杏和苏铁属于下列哪一类植物(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8.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大门类,它的特点是( )
A.大都在身体背面有块状肌肉足 B.都在身体背面有块状肌肉足
C.都在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 D.大都在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
9.下列哪一组动物都属于爬行动物( )
A.蜥蜴、青蛙、大鲵 B.蝾螈、大鲵、扬子鳄
C.壁虎、扬子鳄、龟 D.蛇、扬子鳄、蝾螈
10、下列各种环境中,比较容易采集到蘑菇的是
A.裸露的岩石上 B.江河湖水中
C.潮湿的树桩上 D.干燥的沙漠中
11、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    )
A.基因多样性 B.染色体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活环境多样性
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D.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13、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组成原始生命
D.从原始生命演变为原始单细胞生物
14、右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古生物学家发现:甲地层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层的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丙和丁地层的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从陆生到水生
15、近年来,在我国的台湾出现的“超级细菌”,让包括青霉素在内的许多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由“超级细菌”引发的感染和导致的死亡急剧上升。该类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抗生素的生产质量急剧下降 B.抗生素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
C.“超级细菌”已经变异成为病毒 D.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
16、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
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C.为了扩大领地 D.为了躲避敌害
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该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 黄雀→螳螂→蝉
C.柳树→蝉←螳螂→黄雀 D.柳树→蝉→螳螂→黄雀
18、在一个食物链中,兔不会吃狼,捕食关系不会逆转,这就造成了生态系统中( )
A.氧循环是单向的 B.水循环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19、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0、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     。
2、    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烂的主要原因。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晒干、
     、    、糖渍 、    、    等。
3、种是指       和       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4、种子植物是能够产生     的绿色植物,包括     植物和     植物。
5、鱼类身体多呈    ,体表披覆     ,用    呼吸,用   游泳。身体两侧大多有    ,能感知水流的方向。家鸽的飞行器官是 ,家鸽属于
   (恒温/变温)动物。大熊猫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 、 的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
6、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      向      过渡的类型。
7、       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8、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
       的。
9、自然选择学说中,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又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10、在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的数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成分是     。在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三、识图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5分)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从分类角度看,属于种子植物的有 ,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
(3)从形态结构上看,A与B相比,A植株矮小,需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茎和叶内没有 ,
(4)从进化角度看,通过A与B、D与E的比较,可说明生物进化是从___ _ 、从       的过程。
2、(2分)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构成。
(2)青蛙是稻田的“卫士”,在该生态系统中它位于第       营养级。
3、(5分)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D是指       。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       由生物进入无机环境。
(3)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于        。
四、阅读理解(每空1分,共9分)
1、材料一: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比比自然淘汰高达
1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同时,联合国确定2010年为“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生物基固资源。
材料二:据2010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正在大面积地退化为黄褐色的荒漠。草原退化给鼠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鼠害成灾,满地的鼠洞破坏了土层结构,加速草原沙化。同时,由于狐狸、老鹰、蛇等鼠类天敌减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进一步加剧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材料三:近年来,江北水城努力打造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不仅增加了植物种植的数量,还增加了植物的品种,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2)内蒙古乌拉特草原鼠害成灾的根本原因是     ,这个事例也表明草原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防治。
(4)你认为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
                             。
2、近年来,福寿螺在一些地区迅速扩散蔓延,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请根据材料回答:
(1)福寿螺生活在淡水中,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从分类上来分析,福寿螺属于_____动物。
(2)福寿螺食性广泛,各种植物都能被其取食,尤其对水稻危害极大。有的地方,农田插秧后不到几天,秧苗就被福寿螺吃个精光。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分析,福寿螺属于_________。
(3)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开始引入我国各地饲养。如今,福寿螺却造成了引入地区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面临威胁。福寿螺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属于( A )
A.外来物种入侵 B.栖息地被破坏 C.水体污染 D.滥捕乱杀
(4)福寿螺的防治方法有人工捕杀、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有的地方的农民,利用鸭子、青鱼喜食幼螺的习性,创造了通过放养鸭群和青鱼来压低幼螺数量的方法。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它的好处是______。
五、科学探究(10分)
1、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施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 _ 瓶,而将其瓶颈打 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问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试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A__。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_    _____。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试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        ,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初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答案(三)
(命题: 宋少华)
班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把答案填在答题框中相应的位置,1×20=2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制作泡菜会用到哪种微生物?( B )
A.曲霉     B.乳酸菌 C.青霉 D.酵母菌
2、吃剩的饭菜放在冰箱内不容易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冰箱内( A )
A.温度低,细菌繁殖速度慢   B.温度低,把细菌都冻死了
C.没有空气,细菌无法繁殖   D.温度低,营养物质分解慢
3.下列应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是( B )
A.英国科学家培育的克隆羊 B.美国科学家培育的超级鼠
C.张丽珠缔造的试管婴儿 D.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4、下列不属于利用生物技术的是( A )
A.利用河水发电 B.利用甘蔗、玉米渣产生酒精
C.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 D.利用“超级菌”消除石油废弃物
5、在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中.共同特征最多和最少的等级分别是( A )
A.种、界   B.门、界    C.界、种   D.种、科
6、下列植物都是藻类,其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A )
A.海带 B.紫菜 C.石花菜 D.衣藻
7、银杏和苏铁属于下列哪一类植物( D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8.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大门类,它的特点是( D )
A.大都在身体背面有块状肌肉足 B.都在身体背面有块状肌肉足
C.都在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 D.大都在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
9.下列哪一组动物都属于爬行动物( C )
A.蜥蜴、青蛙、大鲵 B.蝾螈、大鲵、扬子鳄
C.壁虎、扬子鳄、龟 D.蛇、扬子鳄、蝾螈
10、下列各种环境中,比较容易采集到蘑菇的是
A.裸露的岩石上 B.江河湖水中
C.潮湿的树桩上 D.干燥的沙漠中
11、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 A )
A.基因多样性 B.染色体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活环境多样性
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生物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D.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13、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B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组成原始生命
D.从原始生命演变为原始单细胞生物
14、右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古生物学家发现:甲地层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层的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丙和丁地层的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 A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从陆生到水生
15、近年来,在我国的台湾出现的“超级细菌”,让包括青霉素在内的许多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由“超级细菌”引发的感染和导致的死亡急剧上升。该类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D )
A.抗生素的生产质量急剧下降 B.抗生素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
C.“超级细菌”已经变异成为病毒 D.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
16、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B )
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C.为了扩大领地 D.为了躲避敌害
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该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D )
A.蝉→螳螂→黄雀 B. 黄雀→螳螂→蝉
C.柳树→蝉←螳螂→黄雀 D.柳树→蝉→螳螂→黄雀
18、在一个食物链中,兔不会吃狼,捕食关系不会逆转,这就造成了生态系统中( D )
A.氧循环是单向的 B.水循环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19、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D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0、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B )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 酵母菌 。
2、微生物 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烂的主要原因。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晒干、 风干 、 盐渍 、糖渍 、 烟熏 、 酒泡 等。
3、种是指 形态结构 和 生理功能 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4、种子植物是能够产生 种子 的绿色植物,包括 裸子 植物和 被子 植物。
5、鱼类身体多呈 流线型,体表披覆 鳞片 ,用 鰓 呼吸,用 鳍 游泳。身体两侧大多有 侧线 ,能感知水流的方向。家鸽的飞行器官是 翼(答“翅膀”不得分) ,家鸽属于 恒温 (恒温/变温)动物。大熊猫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 胎生 、 哺乳 的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
6、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 水生 向 陆生 过渡的类型。
7、 自然保护区 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8、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 有机小分子 的
9、自然选择学说中, 过度繁殖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和变异 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又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 自然选择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10、在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的数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成分是 生产者 。在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植物的光合作用 实现的。
三、识图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5分)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从分类角度看,属于种子植物的有 B ,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DE 。
(3)从形态结构上看,A与B相比,A植株矮小,需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茎和叶内没有 输导组织 ,
(4)从进化角度看,通过A与B、D与E的比较,可说明生物进化是从___水生到陆生_ 、从 低等到高等 的过程。
2、(2分)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由 5(或五) 条食物链构成。
(2)青蛙是稻田的“卫士”,在该生态系统中它位于第 3(或三) 营养级。
3、(5分)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D是指 分解者 。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 二氧化碳 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 呼吸作用 由生物进入无机环境。
(3)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于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
四、阅读理解(每空1分,共9分)
1、材料一: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比比自然淘汰高达
1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同时,联合国确定2010年为“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生物基固资源。
材料二:据2010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正在大面积地退化为黄褐色的荒漠。草原退化给鼠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鼠害成灾,满地的鼠洞破坏了土层结构,加速草原沙化。同时,由于狐狸、老鹰、蛇等鼠类天敌减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进一步加剧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材料三:近年来,江北水城努力打造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不仅增加了植物种植的数量,还增加了植物的品种,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2)内蒙古乌拉特草原鼠害成灾的根本原因是 草场退化 ,这个事例也表明草原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生物 防治。
(4)你认为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
2、近年来,福寿螺在一些地区迅速扩散蔓延,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请根据材料回答:
(1)福寿螺生活在淡水中,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从分类上来分析,福寿螺属于___软体__动物。
(2)福寿螺食性广泛,各种植物都能被其取食,尤其对水稻危害极大。有的地方,农田插秧后不到几天,秧苗就被福寿螺吃个精光。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分析,福寿螺属于____消费者_____。
(3)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开始引入我国各地饲养。如今,福寿螺却造成了引入地区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面临威胁。福寿螺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属于( A )
A.外来物种入侵 B.栖息地被破坏 C.水体污染 D.滥捕乱杀
(4)福寿螺的防治方法有人工捕杀、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有的地方的农民,利用鸭子、青鱼喜食幼螺的习性,创造了通过放养鸭群和青鱼来压低幼螺数量的方法。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生物防治___,它的好处是____对环境无污染__。
五、科学探究(10分)
1、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施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 A _ 瓶,而将其瓶颈打 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细菌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B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煮沸杀菌(高温灭菌) 。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B )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问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试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A__。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_生态系统_____。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试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相同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_高___,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_随手关灯 节约用水等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