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第五章 初识电磁场与电磁波 单元测试1(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第五章 初识电磁场与电磁波 单元测试1(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7 21:3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第五章
初识电磁场与电磁波
单元测试1(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40分)
1.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随后,物理学家提出“磁生电”的闪光思想。很多科学家为证实这种思想进行了多年的艰苦研究,首先成功发现“磁生电”的物理学家是(  )
A.法拉第
B.爱因斯坦
C.牛顿
D.霍金
2.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继电器的示意图。铁芯上有两个线圈A和B。当开关S断开后,电磁铁还会继续吸住衔铁D一小段时间,之后弹簧才把衔铁D拉起,能做到延时的主要原因是(  )
A.线圈A中的电流逐渐减小
B.线圈B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C.铁芯中有剩磁起主要作用
D.衔铁D有剩磁起主要作用
3.关于物理学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法拉第最早引入场的概念并用场线描述电场和磁场
C.卢瑟福基于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4.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看作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性,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如图所示,就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在同一温度下,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越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
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5.关于电磁波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B.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C.做非匀变速运动的电荷可以产生电磁波
D.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6.一个长直密绕螺线管N放在一个金属圆环M的中心,圆环轴线与螺线管轴线重合,如图甲所示。螺线管N通有如图乙所示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刻,圆环有收缩的趋势
B.t=时刻,圆环中感应电流最大
C.t=时刻,圆环有收缩的趋势
D.t=和t=时刻,圆环内有相同的感应电流
7.三根平行的长直通电导线,分别通过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垂直,如图所示。现在使每根通电导线在斜边中点O处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O点处实际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B.O点处实际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C.O点处实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斜边夹角为90°
D.O点处实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8.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量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9.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见光的波长比紫外线的长
B.卫星是用X射线来传输信号的
C.在电磁波谱中,频率最高的是射线
D.医用消毒灯利用的是紫光具有消毒作用的特性
10.如图所示,若在磁体的两磁极上装有极靴,可使线圈转动时,无论转到什么位置,线圈平面始终与磁场平行。现用导线将A、B两线框连接成闭合回路,一同学轻轻拨动线框B,使线框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过程中某一时刻A、B两线框恰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则(  )
A.此时线框A在顺时针转动
B.此时线框A在逆时针转动
C.线框A可视为发电机,线框B可视为电动机
D.线框B可视为发电机,线框A可视为电动机
二、实验题(共15分)
11.在图甲中,不通电时电流表指针停在正中央,当闭合S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现在按图乙连接方式将电流表与螺线管B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将螺线管A与电池、滑动变阻器和开关串联成另一个闭合回路.
(1)将S闭合后,将螺线管A插入螺线管B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将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偏转;
(2)螺线管A放在B中不动,电流表的指针将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偏转;
(3)螺线管A放在B中不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电流表的指针将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偏转;
(4)螺线管A放在B中不动,突然切断开关S时,电流表的指针将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偏转.
12.如图所示,甲、乙都是铝环,甲环是闭合的,乙环是断开的。横梁可以绕中间的支点转动。用磁铁的任一极去靠近铝环,发生的现象是
(1)__________,从上往下俯视,横梁逆时针转动;
(2)__________,从上往下俯视,横梁顺时针转动;
(3)__________,横梁不转动。
A.磁铁靠近甲环过程中
B.磁铁从甲环移开过程中
C.磁铁靠近乙环过程中
D.磁铁从乙环移开过程中
三、解答题(共45分)
1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通电直导线ab位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导线ab长L=0.2m,通以大小I=0.5A、方向向上的电流,导线ab所受的安培力的大小F=0.1N。
(1)判断导线ab所受的安培力的方向;
(2)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3)若导线ab通以电流大小改为I'=2A,求导线ab所受的安培力大小F'。
14.打开收音机的开关,转动选台旋钮,使收音机收不到电台的广播,然后开大音量。接着,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在收音机附近将电池盒的两引线反复碰触,你会听到收音机中发出“咔咔咔”的响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15.如图所示,MN、PQ为两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两导轨的间距L=1.0m,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间夹角θ=37°,N、Q间连接一阻值R=0.3Ω的定值电阻,在导轨所在空间内有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2T。将一根质量m=0.1kg的金属棒ab垂直于MN、PQ方向置于导轨上,金属棒与导轨接触的两点间的电阻r=0.2Ω,导轨的电阻可忽略不计。现由静止释放金属棒,金属棒沿导轨向下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当金属棒沿导轨下滑x=4.05m时,速度达到v=5m/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金属棒由静止释放后沿导轨下滑x=4.05m时:
(1)通过金属棒的电流方向;
(2)电路中产生的电热Q;
(3)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q;
(4)所用的时间t。(第4小题保留3位小数)
16.一种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是不连续的一道道闪光,每道闪光称为一个光脉冲,若这种激光器光脉冲的持续时间为1.0×10-11
s,波长为694.3
nm,发射功率为1.0×1010
W。
(1)每列光脉冲的长度是多少?
(2)用红宝石激光照射皮肤色斑,每1
cm2吸收能量达到60
J以后,色斑便逐渐消失,一颗色斑的面积是50
mm2,则它需要吸收多少个红宝石激光脉冲才能逐渐消失?
参考答案
1.A
【详解】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生磁”的现象,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是紧密联系的,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研究,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的现象。
故选A。
2.B
【详解】
当开关S断开后,电磁铁还会继续吸住衔铁一段时间是由于通过B线圈的磁通量减少,由于互感现象,B中产生互感电流,产生的电流磁场对衔铁仍有吸引,故能够延时,B对,ACD错。
故选B。
3.A
【详解】
A.伽利略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A错误;
B.根据物理学史可知,法拉第最早引入场的概念并用场线描述电场和磁场,B正确;
C.根据物理学史可知,在190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正确;
D.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4.D
【详解】
A.不同温度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不同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能量中,频率小的波越多,所以T1>T2,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同一温度下,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波长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而是处在最大与最小波长之间,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黑体的辐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有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同波长的光辐射强度都会增大,同时最大辐射强度向左侧移动,即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B.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只有变化的电场才能产生磁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非均匀变化的电场才产生变化的磁场,故AB均错误;
C.做非匀变速运动的电荷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电磁场,形成电磁波,C正确;
D.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由图可知,在t=时刻,通过线圈N的电流增大,则线圈产生的磁场增大,所以穿过金属环M的磁通量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圆环有扩大的趋势,所以A错误;
B.在
t=时刻,电流最大,磁场最大,磁通量最大,但是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小为0,所以圆环中感应电流最小为0,所以B错误;
C.在t=时刻,通过线圈N的电流减小,则线圈产生的磁场减小,所以穿过金属环M的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圆环有收缩的趋势,所以C正确;
D.在
t=和t=时刻,圆环内的感应电动势与电流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所以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AB.由题意可知,三平行的通电导线在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如图
则有
A错误,B正确;
CD.设O点处实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斜边的夹角为α,根据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结合三角函数关系,则有
所以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斜边夹角为arctan2,故CD错误。
故选B。
8.BD
【详解】
A.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A错误;
B.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B正确;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用能量量子化解释,C错误;
D.根据可知动量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D正确。
故选BD。
9.AC
【详解】
A.可见光中紫光的频率最高而波长最短,而紫外线的频率比紫光更高,波长比紫光更短,故A正确;
B.卫星是利用微波来传输信号的,故B错误;
C.在电磁波谱中,频率最高的是射线,故C正确;
D.紫外线可以消毒,常应用于消毒灯,能起到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C。
10.BD
【详解】
CD.根据题意可知线框B先转动产生电流,线框A中有了电流后,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才转动,所以线框B可视为发电机,线框A可视为电动机,故D正确,C错误;
AB.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在线框B中产生从上往下看顺时针的电流,在线框A中的电流方向从上往下看是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根据安培左手定则可知线框A将逆时针方向转动,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D。
11.向左
不发生
向右
向右
【分析】
由安培定则判断出判断出线圈A产生的磁场方向,然后判断出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如何变化,最后由楞次定律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确定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
【详解】
(1)甲电路测出电流表是正进负出向左偏.将S闭合后,将螺线管A插入螺线管B的过程中,穿过B的磁场向下,磁通量变大,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则电流表的指针将左偏转;
(2)螺线管A放在B中不动,穿过B的磁通量不变,不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将不发生偏转;
(3)螺线管A放在B中不动,穿过B的磁场向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向右滑动时,A线圈的电流减小,穿过B的磁通量变小,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从电流表负接线柱流入,则电流表的指针将右偏转;
(4)螺线管A放在B中不动,穿过B的磁场向下,突然切断开关S时,穿过B的磁通量减小,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从电流表负接线柱流入,则电流表的指针将向右偏转.
【点睛】
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安培定则及楞次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12.B
A
CD
【详解】
(1)[1]磁铁从甲环移开过程中,发生电磁感应,有感应电流,阻碍相对运动,从上往下俯视,横梁逆时针转动,故选B;
(2)[2]磁铁靠近甲环过程中,发生电磁感应,有感应电流,有感应电流,阻碍相对运动,从上往下俯视,横梁顺时针转动,故选A;
(3)[3]磁铁相对于乙环运动过程中,由于乙环未闭合,没有感应电流,所以,横梁均不转动,故选CD。
13.(1)水平向左
(2)1T
(3)0.4N
【分析】
考查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安培力的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
【详解】
(1)根据左手定则:打开手掌,四指并拢伸直,大拇指垂直四指且与手掌在同一平面上,让磁感线穿过掌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方向为安培力方向,可以判断,导线ab所受的安培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2)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
代入数据解得:;
(3)由安培力公式:
代入数据解得:。
14.见解析
【详解】
电池盒的两根引线反复碰触时,电流迅速变化,产生的电场迅速变化,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形成电磁波向外传播,当电磁波遇到收音机时被接收到,从而发出咯咯的声响。
15.(1)从b流向a;(2)1.18J;(3)1.62C;(4)1.373s
【详解】
(1)根据右手定则可知通过金属棒的电流方向为从b流向a。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3)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为
(4)对金属棒应用动量定理有
根据(3)题中结论并代入数据解得
t≈1.373s
16.(1)3.0×10-3
m (2)300个
【详解】
(1)光脉冲持续时间即为发射一个光脉冲所需要的时间,所以一个光脉冲的长度为
?L=c?t=3.0×l08×l.0×10-11m=3.0×10-3m
(2)一个光脉冲所具有的能量为
?E=P?t=1.0×l010×l.0×10-11J
消除面积为50mm2的色斑需要的光脉冲数是
=3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