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人教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中国美术鉴赏 第10课 《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 教案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美术人教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中国美术鉴赏 第10课 《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 教案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8-28 06:4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教案  
课题
第10课
传承与创新
——中国近现代美术
教学类型


时间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代表性的作品,感知作品选材及内容所传达的时代信息,掌握作品表现的风格和特点,提升图像识读的能力,提升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鉴赏能力。认知这个时期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作品进行探究和评价,形成对这个时期美术作品的审美判断。学会从文化和时代的角度观察与分析,鉴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掌握不同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理解这一时期美术创作的精神内涵。尊重社会变革时期美术作品的创作
所秉持的中华民族情感与文化立场,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在时代变革中的转变。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在观念与形式层面的多样化探索。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讨论等
教学仪器
电子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席人数,安定学生情绪。二、情境导入:中国近现代是激荡变革和砥砺开拓的时代,传统美术的继承与创新,中西美术的交流与互鉴,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主题。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三、讲授新课:第10课
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鸦片战争之后,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美术面临传承与创新的不同道路的选择。赏析作品《寿桃图》、《开屏金孔雀》、《栖霞山居》、《泰戈尔》等作品。
探究与发现:
1、分析齐白石、林风眠画家绘画创作的特点?他们选择了怎样不同的美术道路?
(二)、反映社会变革的美术
对《到前线去》《流民图》《艰苦岁月》等作品进行探究。
探究与发现:
2、这些作品属于什么题材?艺术家为什么创作了这些作品?
(三)、多样化艺术探索
以美术作品为例,探究美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探究与发现:
3、艺术家为什么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艺术能够发挥哪些社会功能?
(四)、拓展学习
4、当代艺术家应该怎么做?艺术家为“谁”创作优秀作品?
四、总结:
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与发展。
当今科学技术影响着艺术创作,新媒体影像技术的艺术创作从现实世界拓展至虚拟世界。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成为未来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继承与创新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主流。
中国美术优秀的传统在延续,西方美术的输入也激活中国艺术家对传统的再认识。激励艺术家从多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五、布置作业:
1、谈谈作品《水上鱼鹰》、《灵岩涧一角》的画家在这一时期的艺术主张?
2、艺术家为新中国建设创作哪些题材的作品?艺术家是怎样观察生活,表现社会生活的?
3、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鉴赏方法,鉴赏罗中立的作品《父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