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平均速度
一、单选题
1.小淘子在实验室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经多次测量路程所得数据分别为15.53cm,15.54cm,15.82cm,15.55cm和15.54cm,停表测出小车通过时间为3s。经过数据处理后小车的平均速度应记录为( )
A.5.18cm/s
B.5.19cm/s
C.5.22cm/s
D.5.23cm/s
2.做“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时,必需的两种测量工具是(
)
A.斜面和小车
B.斜面和刻度尺
C.小车和秒表
D.刻度尺和秒表
3.某次体育考试,王海同学完成千米长跑项目用时大约4min.则他在1千米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A.20km/h
B.4m/s
C.2m/s
D.10km/h
4.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
B.当启动停表后再把小车放开,观察到它撞击金属片时立即停止,读出的就是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
C.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的斜面长就是小车通过的路程
5.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那么能否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表示运动的快慢?若能,数学表达式是什么?武汉军运会军事五项冠军,我国选手潘玉程在障碍赛跑中,全程用时,用此数学表达式计算出快慢应是多少?下列选项是分别关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能,,
B.能,,
C.不能,,
D.不能,,
6.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B.航模飞行器以1400cm/s的速度飞行
C.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D.从0.03k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7.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2)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3)5s末A、B相遇?
(4)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1)(4)正确
B.只有(2)(3)正确
C.只有(1)(3)正确
D.只有(2)(4)正确
8.主题为“溱湖‘篙’歌、千舟‘潼’庆”的溱潼会船节在十里溱湖开篙,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4m/s
B.5m/s
C.4.8m/s
D.6m/s
二、填空题
9.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
(1)请根据实验过程,请补全表格中的数据。
路段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AB
40.0
2
①______
BC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AC
90.1
3
⑤______
(2)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______(选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
10.在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时,为了使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需要用的仪器是______,相邻间隔时间为__________秒。
11.2018年4月10日7点25分,银红配色的京沪高铁“复兴号”G6次动车组列车,首次驶入苏州北站.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除了外表更鲜亮外,最显著的就是车厢的高度和宽度都有所增长,行车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感更佳,下表为G6次列车运行时刻表:
车次
到、发站时间
上海
苏州北
南京南
济南西
北京南
G6
到站时间
07:25
08:11
10:11
11:33
发车时间
7:00
07:27
08:13
10:13
(1)乘坐G6次列车,从苏州到北京的时间只需________h_________
min;
(2)上海到北京南的高铁里程是1325
km,则G6次列车从上海到北京运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保留一位小数);
(3)若中途G6次列车以v=144km/h的速度,完全穿过长度为s=1600m的一个隧道,所需时间t为多少?设G6次列车全长为l=414m,求解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_
12.甲、乙二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m/s,乙的速度是9m/s,他们走了2min后相距______
m,______
在前。
13.中国“子弹头”列车的科学名称是“动车组”.如图11所示,这种新型列车在动力、材料和内部结构上都使用了最新的机车技术,投入使用的CRH—Z型电力动车组,最高时速可达250km/h,以南京—苏州为例,从南京9:30发车,11:06到达苏州,全程220km,则此动车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km/h.
14.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位置。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___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15.如图所示,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A点向上运动,点B、C、D是每隔2秒记录的气泡位置.气泡在AD段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16.今年清明节假期,小华全家开车自驾游,他们07:00从家出发,08:00在服务区吃了早餐后,08:30继续前进,10:00到达南京,途中有辆宝马轿车超过了他们,小华感觉自己的车在后退,此时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已知从小华家到南京全程为216km,则小华家的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7.小明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全程的
平均速度;
(2)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像如
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___(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_m/s。
三、实验题
18.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中,小明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拍得如图所示的照片,这种相机说明书上的描述如下:“…每0.5秒拍照1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
(1)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下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该过程中纸锥运动的路程是______cm,纸锥下落的速度是:_______m/s。
19.某同学要完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小车放在一斜面上。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和______;
(3)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
(4)该实验中斜面与地面的角度是______
(选填
“大点”或“小点”)好,这样更有利于测量时间;
(5)实验时,小顺发现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松手后小车不动,这时他应该______
(选填“用手推一下小车”、“适当增大斜面的坡度”或“适当减小斜面的坡度”);
(6)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在小车到达金属片的同时要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若测时间时,测量者反应的略慢些,到达之后一段时间才停止计时,则测出的平均速度会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下表是小顺完成的部分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可知: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______s,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cm
45
56
101
时间/s
3.0
5.8
平均速度/(cm/s)
15
17.4
四、计算题
20.某一时期,扬州开往黄山的K221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列车由扬州开往黄山路段的平均速度。
假如列车用第一问中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次特快列车有11节车厢共长190m,求列车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试卷第2页,总2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B
6.B
7.B
8.C
9.0.200
50.0
1
0.500
0.300
越来越大
10.打点计时器
0.02
11.4
8
291.2
50
12.840
乙
13.137.5
14.5.00
0.125
15.变速
0.125
16.宝马轿车
20
17.小于
加速
0.8
18.变大
20
0.4
19.v=
秒表
刻度尺
便于测量时间
小点
适当增大斜面的坡度
偏小
2.8
0.2
变速
20.;
2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