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13 15: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谢谢!加拿大的月亮一样圆吗?不对啊,现那里是白天吧!你不用上学吗 ?
怎么呢不打算过节?
夜之狂语 22:14:55
中秋快乐 !
夜之狂语 22:15:36
今天星期日啊 !而且我今天不打算过节!
?_べ若寒 22:12:51
怎么呢不打算过节?
?_べ若寒 22:11:08
谢谢!加拿大的月亮一样圆吗?不对啊,现在那里是白天吧!你不用上学吗 ?
夜之狂语:
我的学生,后移民加拿大。
?_べ若寒
本人,你们的历史老师
夜之狂语 22:17:05 9.18
?_べ若寒22:13:32
你真不愧是中国人!没有忘记这个国耻日!
你真不愧是中国人!没有忘记这个国耻日!
夜之狂语 22:15:36
今天星期日啊 !而且我今天不打算过节!
?_べ若寒 22:12:51
怎么呢不打算过节?
夜之狂语:
我的学生,后移民加拿大。
?_べ若寒
本人,你们的历史老师
?_べ若寒22:13:32
你真不愧是中国人!没有忘记这个国耻日!
夜之狂语 22:22:53
嗯,因为我一直记得您说过: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 !
夜之狂语:
我的学生,后移民加拿大。
?_べ若寒
本人,你们的历史老师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一篇章 国之危难
——九一八事变
1、时间:
2、地点:
3、过程:
1931年9月18日
沈阳南满铁路柳条湖
炸毁柳条湖铁路,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为什么日本会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呢?
探究一:
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矿、石油资源,同时富饶的土地,物产丰富,因此作为岛国的日本对它是虎视眈眈,觊觎已久。
(一)“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予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二)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1)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侵占中国的台湾
征服朝鲜
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
征服全中国
侵占亚洲,征服世界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3)蒋介石政府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4)东北三省物产丰富,日本将东北视为生命线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
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一八小调》
(2)为什么中国军
队好几十万,恭恭
敬敬让出沈阳城?
(1)这首《九一八》
小调控诉了日本兵
的什么罪行?
万人坑
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本就占领并没收了沈阳边业银行。整个东三省官银号的16万斤黄金和200万斤现洋,全部被日军劫走。
1935年,日伪完全垄断了东北铁路运输。
在抚顺、本溪,侵略者从这里掠夺大量的铁矿、煤矿,运往日本。
“伪满”时期,只有日本人能够吃大米,中国人吃大米白面就是“经济犯”。
无论日军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
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沈阳日军如何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
避冲突,听候中央处理。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蒋介石为什么对日不抵抗呢?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攘外必先安内”
探究二:
东三省沦亡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长春
东北沦陷后,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九月十八又来临, 东北各地起了义勇军; 铲除卖国贼, 打倒日本兵; 攻城夺路杀敌人, 游击抵抗真英勇! 日本的军队有好几十万, 消灭不了铁的义勇军!
《九一八小调》
原东北军将士组成的抗日义勇军
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等人领导的人民抗日游击队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第二篇章 民之坚强
——局部抗战
东三省沦亡
华北危急!
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共产党:要求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兵谏”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 杨虎城
(5)局势:
第三篇章 族之大幸
——西安事变
(2)时间:
(3)发动者:
(4)经过:
(1)目的:
为了逼蒋介石抗日
西安事变后的国内外局势
各方力量 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国民党内的亲日派何应钦
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宋美龄等
英美等国
日本
中国共产党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借机杀掉蒋介石,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担心亲日派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所以支持放蒋
主张“讨伐”张学良,实际要杀蒋
竭力主张放蒋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明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探究三:
  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如果杀掉蒋介石,当时中国会……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很强,共产党不敢杀他。
  1、杀蒋:西安事变后,国内局势动荡。杀蒋会使中国陷于内战的泥潭。而中国内战再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扩大侵略。最终使中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甚至亡国。
2、放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于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转变,挽救民族危机。
“兵谏”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 杨虎城
(1)时间:
(2)发动者:
(3)经过:
(4)局势:
第三篇章 族之大幸
——西安事变
危急、混乱
(5)结果:
(6)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和平解决
事变名称 时 间 地 点 结 果
事变名称 时 间 地 点 人物 结果 意义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宣言》发表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瓦窑堡会议召开
3、“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负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这则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叶挺 B、杨虎城 C、张学良 D、孙中山
课堂练习
B
C
C
4、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
B、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相对弱小
C、当时最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张学良、杨虎城的要求
5、有人称赞周恩来“日寇猖獗、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符合这一评价的史实是( )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C、参与领导南昌起义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课堂练习
A
C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有义务告诉你们这段历史,
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有责任知道这段历史!
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你们会明白为什么每年的 九月十八日这一天,防空警报会响彻整个中华大地!
希望你们牢记这一天,珍惜现在,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同学们 再见!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
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北大营
柳条湖


1.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2.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1)日本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2)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二:黄培炎访问日本时,看到日本朝野反华备战,气焰熏天。黄回国后,将所见报告蒋介石,蒋默然;又报告给外长王正延,王笑道:“若让你知道日本人要侵略我们,那日本人还会侵略吗?”黄答道:“但愿我言不中!”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王延正被请愿学生殴打,黄培炎恰巧看到连说:“应该,应该!”
(4)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从今天这一课的学习中大家应该总结出一种正确的利益观。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始终贯穿着个人利益、集团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种种矛盾冲突。大家从蒋介石的行为与结果中应当看到,我们承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每个集团的集团利益。但是当这些与民族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家必须遵从民族利益,必须维护民族利益。只有这样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保护。民族利益为重者,至今人们纪念之,跟随之,反之,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