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共19+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共19+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9 15:22: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味。尝试背诵课文二、三则。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则课文的大意。
3.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给大家介绍一个“小偷”,你认识他吗?这个小偷就是匡衡,他偷的是灯光,为的是读书。你爱读书吗?你能想到哪些和“读书”有关的名人故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李白铁杵磨针、孙康映雪夜读……古人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心得,今天我们走进第八单元的学习,学习读书方法,学会梳理信息。今天学习第一课,(板书:古人谈读书)
二、检查预习
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字与以前学过的课文不同,都是文言文。
你发现两则短文出自两个不同的作者。第一则出自《论语》,你读准了“论”的读音。第二则出自朱熹。(板书:《论语》)
通过预习,你还读明白了哪些内容呢?两则短文都是谈关于读书的。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论语》是他的弟子在他去世以后记录他的言行的著作。朱熹是宋代的思想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
三、读准字音和节奏
他们要告诉我们关于读书的哪些体会呢?这节课我们就先向孔子学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请两个同学分别读课文,看看字音读得怎么样。
指导读准了“识”字。特别提醒大家注意“默而识之”中“识”的读音。相机提示“为 好”的读音。
读准字音,还得读准节奏。最后一句不太好断句,指导读准最后一句节奏。
三、理解大意
要读好文言文,就得基本理解文章的意思。这六句话,旁边的注释很多,会很容易理解。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文言文不要逐字翻译,而要结合整句话理解大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前面几个“知”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知”是通假字,通“智”,表示智慧,要读第四声。在理解字意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这个字所在的语言环境来判断。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现 说”都属于通假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实事求是、求实务真。(板书:求实)
拓展介绍孔子告诫弟子子路不要不懂装懂的故事。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好学的人以什么为耻呢?以求知好学为荣,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谦虚。(板书:谦虚)
生活中你向哪些人请教就是不耻下问呢?
  3.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里的“厌”是满足的意思,比如成语“贪得无厌”。文言文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古今义区别较大的字。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句话教导我们学习还要勤奋。(板书:勤奋)
4.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总结道理。后边三句话没和前边三句话意思有相近之处,都是告诫我们读书要求实勤奋的。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是在用自己告诫弟子们:没有天生就知晓知识的圣人,老师之所以能达到这一境界,也是由于喜爱古代文化,勤奋好学的缘故。这里的“敏”指勤勉,与“敏而好学”中的意思有所不同。“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很常见,需要我们结合语境做出判断。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犹恐失之”就是说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担心会失去。这句话和“学而不厌”一样都是告诉我们要多学习、勤奋学习。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尝”是什么意思呢?结合字典意思理解“尝”是曾经的意思。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意思,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四、拓展延伸,熟读成诵
1.孔子一遍遍教导弟子学习要求实、要谦虚、要勤奋,和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回到故乡山东曲阜。孔子的母亲粗通文墨,教会了孔子最起码的读书写字。
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为谋取生存,孔子担任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牛羊的小官。这不就是“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吗?
即使生活艰辛,一有空余,孔子就会专心读书,自己的书读完,就四处去借,有不懂的就到处请教。
孔子不仅拜访当时的大师,也向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学习,甚至还向7岁的儿童求教,真正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这么谦虚、勤奋、好学,所以才能成为万世师表。
2.孔子的六句话告诉我们关于读书的态度:读书要实事求是;读书要聪敏、谦虚;读书要踏踏实实、孜孜不倦;知识来自勤奋好学;要有主动进取的态度;思考要以学习为基础。你能根据意思猜测出这是孔子的哪句话吗?
(板书:态度)光有这些还不够,还得有好的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古人谈读书》,向朱熹学习读书的方法。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向孔子取经,获得更多的智慧。
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学习态度
求实 谦虚 勤奋
第二课时
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上节课已经读通了课文,学习了《论语》中孔子的名言。当同桌想不懂装懂的时候,你会告诫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你不好意思向同桌请教的时候,你应该告诫自己——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当你羡慕爸爸博学多才的时候,爸爸对你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这节课接着学习小古文,向朱熹学习读书的方法。齐读课题。
二、运用方法,迁移学习
1.自由朗读第二则小古文,尝试读准节奏,想一想,这篇短文主要想要表达什么观点?
朱熹说读书要做到哪三到?(板书:心眼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指导读准课文的节奏。
指导读准第二个长句子。
文言文大多由陈述句构成,但最后一句比较特别,指导读好疑问的语气。
同桌互相读课文,借助注释,说一说课文大意。
指名交流。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联系上下文,这里的“余”这指的是谁?我。句话中有两个谓字,你是怎么知道意思的?
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做到音断而意不断。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你觉得“三到”中哪个最重要?
如果读书不能做到心到,就会——眼不看仔细;如果心眼不专一,就只是——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让学生感受到小古文的节奏特点,注意语速有明显缓急变化。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最急就是心到最——重要。“岂有此理”中的“岂”和这里的“岂”都是表示难道的意思,读出反问的语气。
你能试着把它改成陈述句吗?
小结:就是这样一句一句地读,一遍一遍地诵,我们读懂了小古文。
5.朱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说做的。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朱熹的父亲要求他抄写唐诗《赠汪伦》,其中有“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当时朱熹很小,也很调皮,心不在焉,寻思着:桃花盛开,我还在这里写桃花干嘛,还不如出去看看桃花呢?心里一急,就把桃花的桃写成了“挑”字。写完后请父亲检查。
父亲发现了错字,没有直说。而是十分严肃地告诉他:“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
朱熹非常羞愧,赶紧把桃字重新抄写了一千遍。此时雷声大作,风雨交加,把满院的桃花都打落在地,而朱熹专心致志地写字,丝毫不没有察觉外面的大风大雨。
6.心到就是专心致志。你想到了哪个词?能这样说一说吗?心到就是聚精会神;一心一意、 心无二用、 全神贯注、心无旁鹜。心到是朱熹写桃字一千,不察室外风雨交加,心到还是谁怎么做?
孔子学琴,锲而不舍,学习一首琴曲,不单会弹,还要深入到更深的层次里。陈毅蘸墨吃饼专心看书。
再读课文,你觉得“心到、眼到、口到”三者可以调换顺序吗?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
朱熹是怎么认为的?用课文语句回答。
8.朱熹不愧是著名的理学家,短短四句话就把自己的读观点表述得非常清楚。先开门见山,告诉我们——;然后说明为什么这么排序——,最后得出结论,用反问句再次强调。
9.指导读出感悟,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朱子说,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请诸生多次诵读,争取背诵。
小结:我们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诵,读出了理解,读出了韵味,熟读成诵。
10. 朱子的读书三到,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是怎么学的呢?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学习文言文要做到哪些“三到”?(读准节奏;读懂大意;读出韵味,熟读成诵)
课后收集更多关于读书方法的名言,向智者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抄写下来,制作成小书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一、读句子,给加点字注音。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2.默而识( )之,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
3.心既到矣( ),眼口岂( )不到乎?
4.第三要有恒。( )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 好:
耻: 下问:
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 决: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 恒: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 , , 。
2.心不在此, , ,却 , ,
记亦 。
3.有志则 ;有识则 , ,如 ,
如 ,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
第二课时
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志”“识”“恒”缺一不可。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意思是知识。
二、学了本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今后打算怎样读书。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zhì 2.zhì huì 3.yǐ qǐ 4.héng
二、1.勤勉。喜好。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随意。一定,肯定。
3.读书人。恒心。
三、1.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 只漫浪诵读 决不能记 不能久也
3.断不甘为下流 知学问无尽 不敢以一得自足 河伯之观海 井蛙之窥天 则断无不成之事
第二课时
一、C
二、我今后读书要做到认真细心,读书时眼睛看到,口中多多朗诵,心中默默记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或是查阅资料,,直到弄懂为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当同桌想不懂装懂的时候,你会告诫他——
当你不好意思向同桌请教的时候,你应该提醒自己——
当你羡慕爸爸博学多才的时候,爸爸对你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自由朗读第二则小古文,尝试读准节奏,想一想,这篇短文主要想要表达什么观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中心句
朗读节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疑问句句末语调要上扬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③急:要紧,重要。
借助注释,说一说课文大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翻译词句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你觉得“三到”中哪个最重要?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既然

你能试着把它改成陈述句吗?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难道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既到矣,眼口到矣。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朱熹的父亲要求他抄写唐诗《赠汪伦》,其中有“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当时朱熹很小,也很调皮,心不在焉,寻思着:桃花盛开,我还在这里写桃花干嘛,还不如出去看看桃花呢?心里一急,就把桃花的桃写成了“挑”字。写完后请父亲检查。
父亲发现了错字,没有直说。而是十分严肃地告诉他:“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
朱熹非常羞愧,赶紧把桃字重新抄写了一千遍。此时雷声大作,风雨交加,把满院的桃花都打落在地,而朱熹专心致志地写字,丝毫不没有察觉外面的大风大雨。
聚精会神
一心一意
心无二用
全神贯注
心无旁鹜
心到

理解课文
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心到
眼到
口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提出观点
②说明原因
③得出结论
④再次强调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心不在此,则(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决不能记,记( )。三到之中,( )最急。心既到矣,( )?
学习文言文要做到哪些“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

;;
读出韵味
熟读成诵
读懂大意
读准节奏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经历,谈一谈,读文言文如何做到“三到”呢?
(2)你平时还有哪些良好的读书方法?
朱熹
1.阅读朱熹的其他经典语句,进一步体会他的教育思想
2.选择喜欢的读书名言抄写下来,制作小书签。
鲁迅的读书“五到”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指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22张PPT)
学习读书方法
学会梳理信息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论语
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朱熹
chǐ zhì yǐ qǐ
耻 知 矣 岂
我会认

zhì:默而识之
shí:识字 学识

shí
zhì
表示“知道,了解”“认识”“见识、知识”的意思。
表示“记”“记号”的意思。
我会写
朗读节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提示:文言文不要逐字翻译,而要结合整句话理解大意。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道
同“智”,智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同“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
求实
子路自从拜孔子为师以后,跟随孔子左右,勤奋地学习,渐渐地掌握了不少知识,成了远近闻名的人才。先后有好几位诸侯和贵族请他去做官。这一来,子路就有点飘飘然了。
有一次,他穿着华丽的衣服,趾高气扬地跑回来拜见老师。孔子有心教训子路一下,就提出几个治国理财的问题和子路讨论。子路一愣,心想这些问题自己还没有好好考虑过,可要是老实说不懂,在其他同学面前,不是太丢面子了吗 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肚子里那点知识全倒出来,稀里糊涂地应付了一大篇。虽然说得滔滔不绝,却根本不着边际。
孔子冷笑一声说:“子路啊,你毛病就是不懂装懂。”说完,孔子一一列举了子路话中的错误,说得子路满脸通红,低着头,说不出话来。孔子又对他说:“子路,我再送你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你能这样老老实实地对待学习,你才算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道
以……为耻
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
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生活中你向哪些人请教就是不耻下问呢?
谦逊
翻译词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
满足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记住
领悟道理
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一词多义
不是
勤勉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喜好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与“敏”而好学不同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①品尝;
②试探;
③曾经。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进步,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该选哪个意思呢?
用来
根据读音判断相应的意思;
借助注释;
用组词的方法;
结合语境判断一词多义;
借助字典;
联系上下文。
——《论语》
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
孔子3岁时,母亲教会了孔子最起码的读书写字。
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为谋取生存,孔子担任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牛羊的小官。
孔子27岁时创立学校,以此来谋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学校。
孔子27岁时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
——《论语》
孔子的求学
论语
知识来自勤奋好学;
读书要有主动进取的态度;
思考要以学习为基础。
读书要实事求是。
读书要聪敏、谦虚。
读书要踏踏实实、孜孜不倦。
作业
搜集《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向孔子取经,获得更多的智慧。
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西汉] 刘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唐] ]杜甫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