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B卷
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1单元测试AB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
B.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2.关于质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双层中的两层是完全相同的
B.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既与脂双层有关,又与膜蛋白有关
C.膜蛋白的流动性大于磷脂分子,胆固醇降低了流动性
D.质膜中的磷脂是两性分子,而膜蛋白不是
3.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漏斗内(S1)和漏斗外(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达到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达到渗透平衡时,S1和S2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S2
B.
若吸出漏斗管内△h以内的液体,则重新平衡时,△h的髙度保持不变
C.
若在漏斗管内加入少量蔗糖酶(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为单糖,忽略酶本身对溶液浓度的影响),△h先增大后减小
D.
内外液面达到平衡时,水分子从S1到S2与从S2到S1的扩散速率相等
4.如图为三种不同状态的植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三个图为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则a所处的溶液浓度最大
B.同一细胞在经历a→b→c的变化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越来越高,细胞吸水能力越来越强
C.若三个图为不同细胞在同一外界溶液下的最终状态,则c细胞液的初始浓度最大
D.图中所示的实验材料选自植物的分生组织
5.如图为蔗糖在不同植物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B.
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信息传递功能
C.
ATP的合成减少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
D.
筛管内蔗糖水解前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大小不变
6.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有关图象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丙所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B.图丁能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C.消化酶的释放方式与图戊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
D.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所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7.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活动中,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B.
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C.
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D.
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8.液泡发达的植物(如黑藻、轮藻等)细胞中,细胞质成薄层沿着细胞膜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流动。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
B.观察时用的黑藻,应先放在有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C.用高倍镜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时,细胞质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
D.将实验室温度从室温逐渐降低,会发现叶绿体的运动逐渐减慢
9.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线粒体是所有生物进行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C.中心体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决定细胞分裂的方向
D.高尔基体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10.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是DNA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中酶的种类相同
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内有基粒
D.蓝藻没有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11.根据细胞器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B.心肌细胞比骨骼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C.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D.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12.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①进出细胞核
B.②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C.破坏③会影响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
D.一般情况下,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④上①的数量越多
13.下列关于蓝藻和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藻和酵母菌都有核糖体
B.蓝藻和酵母菌均有细胞壁
C.蓝藻和酵母菌都有线粒体
D.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14.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
B.细胞骨架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功能
C.植物细胞因有细胞壁的支撑,所以不需要细胞骨架
D.变形虫形态的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
1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合成、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场所
B.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液泡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现用2mol/L的甘油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成熟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细胞壁以内的部分)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所选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该细胞在2mol/L的甘油溶液中刚发生质壁分离时,甘油就可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C.120s后,将浸泡在2mol/L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转移到清水中,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可能不变
D.浸泡在2mol/L甘油溶液中的细胞,在A点时的吸水能力最弱
17.细胞的结构和其功能相适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因此,每一个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B.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会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富含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18.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C.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
D.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在流动镶嵌模型提出后,研究人员又提出了脂筏模型:脂筏是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其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异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脂筏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膜的流动性
B.破坏胆固醇可能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
C.脂筏可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有关
D.脂筏的存在不利于膜上的蛋白质发挥功能
20.下列有关叙述能体现“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利于将细胞内外水环境分隔开
B.靠近叶片背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较大,有利于观察叶绿体
C.叶绿体与线粒体以不同的方式增大膜面积,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D.胃腺细胞中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比较发达,有利于胃蛋白酶的合成和加工
三、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
21.因结构复杂和研究手段有限,一个世纪以来细胞膜的结构研究仍停留在模型假说阶段。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宏达研究员课题组对多种细胞膜结构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统一了多种模型观点,阐明了细胞膜包括多种特征,如磷脂双层结构、流动镶嵌性、内外膜非对称性、不同功能细胞膜的差异性等,而不是单一模型可以解决所有的细胞膜问题。如图为课题组提出的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膜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型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图中1为_______,参与执行细胞膜的_______功能。
(2)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膜外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而细胞膜内侧相对粗糙,由此可推知图中_______侧为细胞膜的外侧。根据流动镶嵌模型,该侧还含有一些分子,它可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这些分子叫作_______,其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
(3)哺乳动物的白细胞可以从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填特性)。
(4)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膜的结构和红细胞膜的结构有实质性的区别,它们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成分)不同造成的。红细胞膜外侧没有致密的蛋白层,膜的整体厚度约为10纳米,而存在于组织中有核细胞的膜外侧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利于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膜厚度约为20纳米。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解释红细胞膜外侧没有致密的蛋白层,膜厚度低的原因:________。
22.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为某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各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图中①~③表示细胞器或其他细胞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的___________、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图中的囊泡膜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除图中所示外,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中的具膜细胞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③所表示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研究发现,进入②结构的多肽,在②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正常野生型酵母细胞中囊泡的精准运输与细胞内许多蛋白有关,某些蛋白出现缺失或者异常的酵母,会出现囊泡运输障碍。科学家在电镜下发现,蛋白12异常的酵母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而蛋白17异常的酵母细胞内,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据此推测,蛋白12的功能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蛋白17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质膜的相关知识。
选项
正误
原因
A
×
质膜的膜外面才具有糖被,因此脂双层是不对称的
B
×
蛋白质镶嵌或贯穿在膜中有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
×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参与
D
√
质膜的内外具有多种有识别作用的受体蛋白,可以识别并接受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2.答案:B
解析:A、质膜中的两层磷脂分子不完全相同,如外侧的磷脂分子具有糖脂等,A错误;
B、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这说明,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不仅与膜蛋白有关,而且与脂双层有关,B正确;
C、细胞膜中的磷脂比蛋白质更容易移动,C错误;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能与酸或碱类物质结合成盐,而形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可含有多个可解离的酸性或碱性基团,因此膜蛋白也是两性分子,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A、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为S1>S2,A正确;
B、若吸出漏斗管内△h以内的液体,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则重新平衡时,△h的髙度会下降,B错误;
C、若在漏斗管内加入少量蔗糖酶,蔗糖分解为单糖,漏斗内溶液浓度会先上升,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继而漏斗内溶液浓度会下降,则漏斗液面将先上升后下降,最终△h=0,C正确;
D、内外液面达到平衡时,水分子从S1到S2与从S2到S1的扩散速率相等,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B。
4.答案:B
解析:若三个图为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因c失水最多,则c所处的溶液浓度最大,A错误;同一细胞在经历a→b→c的变化过程中,细胞失水越来越多,细胞液的浓度越来越高,细胞吸水能力越来越强,B正确;若三个图为不同细胞在同一外界溶液下的最终状态,因a失水最少,则a细胞液的初始浓度最大,C错误;植物分生组织细胞无大液泡,而题图中各细胞具有大液泡,因此题图所示的实验材料不是选自植物的分生组织,D错误。
5.答案:A
解析:A.通过分析可知,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是顺浓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通道功能,B错误;
C.单糖的运输是顺浓度的运输,不需要ATP,故ATP的合成减少不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C错误;
D.筛管内蔗糖水解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变大,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和图丙所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均为自由扩散,A正确;图丁可表示协助扩散,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B正确;消化酶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与图戊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C正确;图甲和图丙均表示自由扩散,图丁可表示协助扩散,三者跨膜运输速率不受氧浓度变化的影响,D错误。
7.答案:A
解析:A、叶绿体呈现绿色,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因此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A正确;
B、黑藻是一种多细胞藻类,只是叶片是由单层细胞组成,可以直接制作成临时装片,B错误;
C、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保持细胞的活性,更有利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错误;
D、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和类囊体,高倍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A正确;观察时用的黑藻,应先放在有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让细胞保持或增强活性,B正确;用高倍镜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时,细胞质实际的流动方向也是顺时针,C错误;温度逐渐降低,细胞代谢逐渐减慢,叶绿体的运动会逐渐减慢,D正确。
9.答案:C
解析:蓝藻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没有叶绿体,A错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需氧型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不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B错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能决定细胞分裂的方向,C正确;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错误。
10.答案:B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遗传物质DNA,A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不同,内膜中含有的酶的种类不同,B错误;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形成基粒,C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11.答案:A
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数量多。肠腺细胞需合成多种消化酶,而汗腺细胞的分泌物中无蛋白质,所以汗腺细胞中核糖体数量比肠腺细胞少,A错误。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线粒体多,心肌细胞的代谢强度高于骨骼肌细胞,因此心肌细胞中含有更多的线粒体,B正确。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胰腺细胞具有较强的分泌功能,因此胰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的数量比心肌细胞中的多,C正确。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代谢强度高于衰老的细胞,因此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D正确。
12.答案:A
解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①核孔进出细胞核,但是DNA分子一般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A错误;②是染色质,其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正确;③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破坏核仁会影响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一般情况下,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④核膜上①核孔的数量越多,D正确。
13.答案:C
解析: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A正确;蓝藻与酵母菌均有细胞壁,B正确;蓝藻没有线粒体,C错误;酵母菌是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14.答案:C
解析:A、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
正确;
B、动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B
正确;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支撑和保护,但细胞骨架能维持真核细胞的形态,也与细胞的物质
运输等活动有关,C
错误;
D、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变形虫等
动物细胞形态的维持依赖于细胞骨架,D
正确;
15.答案:A
解析: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不是高尔基体,A错误;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液泡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D正确。
16.答案:BC
解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大液泡,一般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因此实验时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A错误。该植物细胞处于2mol/L的甘油溶液中时,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由于甘油分子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细胞在2mol/L的甘油溶液中刚发生质壁分离时,甘油就可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植物细胞处于2mol/L的蔗糖溶液中时,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若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死亡,即使转移到清水中,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可能不变,C正确。浸泡在2mol/L甘油溶液中的细胞,在A点时失水最多,细胞液浓度最大,故吸水能力最强,D错误。
17.答案:BCD
解析:虽然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但并不是所有细胞都含有线粒体,有些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产生能量,供给细胞生存需要,A错误;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会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以保证其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密切关系,C正确;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其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正确。
18.答案:BCD
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A错误;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C正确;染色质与染色体都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D正确。
19.答案:ABC
解析:根据题意,脂筏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异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故推测脂筏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膜的流动性,A正确;破坏胆固醇就像破坏了胶水,可能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B正确;脂筏中含有跨膜蛋白,可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有关,C正确;脂筏可以使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增加,有利于膜上的蛋白质发挥功能,D错误。
20.答案:ACD
解析:磷脂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利于将细胞内外水环境分隔开,A符合题意;靠近叶片背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较大,有利于吸收光能,增强光合作用,而有利于观察不属于叶绿体的功能,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叶绿体与线粒体以不同的方式增大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C符合题意;胃蛋白酶为分泌蛋白,胃腺细胞中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比较发达,有利于胃蛋白酶的合成和加工,D符合题意。
21.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A;糖被
(3)(一定的)流动性
(4)蛋白质;红细胞在血液中循环流动,其表面必须光滑,不需要膜外蛋白维持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
解析:(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1为蛋白质,参与执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膜外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细胞膜内侧相对粗糙,故A侧为细胞膜的外侧。根据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3)哺乳动物的白细胞可以从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红细胞膜外侧没有致密的蛋白层,膜厚度低的原因是红细胞在血液中循环流动,其表面必须光滑,不需要膜外蛋白维持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
22.答案:(1)细胞器膜;属于
(2)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线粒体、液泡和溶酶体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信号序列在②内质网中被切除
(5)内质网小泡;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解析:(1)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图中的囊泡是细胞内的膜结构,所以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都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的功能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高尔基体,②是内质网,③是细胞核。除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外,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内具膜的细胞器还有液泡、溶酶体和线粒体(植物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3)图中的③所指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由题意可知进入②结构的多肽,在②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应是因为内质网对其进行初步加工时将信号肽序列切除了。
(5)蛋白12异常的酵母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推测蛋白12可能参与内质网小泡的形成;蛋白17异常的酵母细胞内,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推测蛋白17的功能是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第2章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A卷
基础夯实—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1单元测试AB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质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细胞的质膜中均含有磷脂、蛋白质、胆固醇
B.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质膜是两条细线
C.
有的膜蛋白既能控制物质出入细胞,也与细胞通讯有关
D.
将玫瑰花瓣置于沸水中,花瓣褪色的原因是色素主动转运出细胞
2.细胞膜也叫质膜,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的是(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伸缩性比较大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如图所示渗透装置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通过,而蔗糖不能通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使其液面与烧杯中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加入蔗糖酶。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立即下降
B.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一段时间后下降
C.
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
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4.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
、②
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B.乙状态时①
和②
之间为水,②
的伸缩性比①
的要大
C.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D.丙状态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5.如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
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
6.如图表示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对大分子的胞吞没有选择性
B.胞吐过程中出现了膜的融合
C.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
D.胞吞和胞吐过程涉及细胞膜成分的更新
7.下列关于细胞质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流动以叶绿体为观察对象
B.细胞质流动的方式是多样的
C.有的细胞质能流动,有的不流动
D.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受温度影响
8.某同学利用黑藻细胞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黑暗、室温条件下培养
B.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有两层膜结构
C.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应以液泡的运动作为标志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相同
9.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洋葱根尖细胞中的DNA存在于线粒体和细胞核中
B.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叶绿体基质
C.内质网与脂质合成无关
D.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无关
10.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且与能量转换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
)
A.中心体和内质网
B.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C.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
11.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狗尾草根毛区细胞,可观察到的结构有(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12.以下关于细胞核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膜是双层膜能与内质网相连
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C.细胞核是进行物质合成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D.核孔是DNA、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13.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念珠藻
⑤发菜
⑥青霉菌
⑦噬菌体
⑧肺炎双球菌
A.①⑧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⑧
D.①④⑤⑥
14.如果去除细胞骨架,动物蛋白的分泌速度会明显降低,由此可推知细胞骨架(
)
A.
是一种膜性细胞器
B.
有助于囊泡的运输
C.
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D.
可作为合成细胞壁的原料
1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分泌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
B.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
C.硅尘能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最终导致细胞坏死
D.唾液腺细胞膜上含有转运唾液淀粉酶的载体蛋白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一种物质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与该物质的分子大小等性质有关。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一些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或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C.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协助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D.主动运输对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具有重要意义
17.现有两个临时装片,材料分别取自菜青虫和卷心菜,在显微镜下对这两个装片进行观察。下列观察结果和对应的判断,正确的有(
)
A.若发现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卷心菜
B.若发现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
C.若发现细胞中含有细胞壁,可判断该细胞来自卷心菜
D.若发现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
18.如图是细胞核模型图,①~⑤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⑥和⑦是两种细胞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和③是生物膜的一部分
B.⑦的形成与结构⑤无关
C.⑥可以与②直接相连
D.分泌蛋白的形成离不开⑥和⑦
19.如图为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
B.②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亲水、外表疏水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膜上的蛋白质都可以自由移动
D.科学家通过研究细胞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中可能含有蛋白质
20.结构和功能观是重要的生命观念之一。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真核细胞对丙酮酸的利用场所与氧气供应量有关
C.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D.若要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
三、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
21.如图是三种不同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辛格和尼科尔森在对膜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________模型。信号分子可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切西瓜时流出的液体主要来自[__]________。这种细胞器除了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还可以________。
(3)图甲细胞与图丙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图甲细胞________。
(4)若图乙细胞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不应该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
22.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主要成分有水、乳蛋白、乳脂等。其中乳蛋白和乳脂主要由乳腺细胞分泌产生。
(1)与植物的叶肉细胞相比较,乳腺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缺少______________。
(2)用3H标记的亮氨酸饲喂奶牛,发现奶牛乳汁中的乳蛋白出现了放射性。在乳腺细胞中,乳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3)乳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乳脂主要成分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乳脂合成后通过类似囊泡的乳脂球进行运输,通过电镜观察,发现乳脂球是由三层磷脂分子包裹乳脂构成的,请在下图“”中画出这三层中的各一个磷脂分子(用“”表示),从而表示出三层磷脂分子的排布特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各种细胞的质膜中均含有磷脂、蛋白质,但不一定含有胆固醇,如植物细胞的质膜中不含胆固醇,A错误;
B、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质膜,只能观察到细胞有边界,B错误;
C、有的膜蛋白既能控制物质出入细胞,也与细胞通讯有关,C正确;
D、将玫瑰花瓣置于沸水中,花瓣褪色的原因是原生质层丧失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AB、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由于蔗糖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导致漏斗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很多葡萄糖和果糖,漏斗中分子变多,而单糖分子进入烧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液面应该继续上升后再下降,A错误,B正确;
C、加酶后,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在烧杯中检测不出蔗糖,C错误;
D、蔗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和果糖,蔗糖酶是蛋白质,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因此烧杯中不能检测出蔗糖酶,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A、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以跨膜运输的形式进出细胞,不过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
B乙状态时①和②之间应为蔗糖溶液,B错误
C、乙一丙的化表示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变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表浓度,细胞及水所致C正确
D、丙状态时,由于细胞壁的保护作用,纽胞液浓度可前仍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逆浓度梯度运输,该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时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载体,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据图可知,Na+主要以方式②(主动运输)运出小肠上皮细胞,B错误;多肽以方式⑤胞吞进入细胞,以胞吐方式离开细胞,C错误;维生素D为固醇类物质,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④(自由扩散)被吸收,D错误。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胞吐和胞吞的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7.答案:C
解析:由于叶绿体呈绿色,体积大,易观察,所以一般用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A正确;细胞质流动的方式是多样的,有沿细胞壁的环形流动,也有管状或线条状流动,B正确;活细胞的细胞质都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C错误;细胞质的流动速度会受外界温度、光照、化学刺激及细胞损伤等条件的影响,D正确。
8.答案:D
解析: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A错误;该实验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B错误;液泡的运动变化不明显,因此在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通常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C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相同,D正确。
9.答案:A
解析: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DNA存在于线粒体和细胞核中,A正确;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B错误;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C错误;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D错误。
10.答案:D
解析: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且与能量转换关系不大,A、B错误;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且与能量转换关系不大,C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且都与能量转换密切相关,D正确。
11.答案:C
解析:结合题图分析可知,①是线粒体,②是叶绿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中心体。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狗尾草根毛区细胞,不能观察到②叶绿体;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狗尾草是高等植物,因此无⑤中心体,C正确。
12.答案:A
解析:核膜是双层膜,其外膜能与内质网相连,A正确;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B错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C错误;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不能进出核孔,D错误。
13.答案:C
解析:酵母菌和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噬菌体属于病毒;蓝藻、念珠藻、发菜、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细胞骨架不是细胞器,A错误;
BC、在细胞中,分泌蛋白通过囊泡进行运输,如果去除细胞骨架,动物蛋白的分泌速度会明显降低,这说明细胞骨架有助于囊泡的运输,但不能说明细胞骨架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错误;
D、动物细胞不含细胞壁,且细胞骨架的成分是蛋白质,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细胞骨架不能作为合成细胞壁的原料,D错误。
故选:B。
15.答案:A
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增殖和代谢,所以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有关;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其摄食、呼吸、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均需通过细胞来完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16.答案:AD
解析:一些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如氧气、二氧化碳等,A正确;载体蛋白转运分子和离子时要与分子和离子结合发生构象变化,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不与其结合不发生构象变化,二者作用机制不同,B错误;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才能进入细胞内,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C错误;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主动运输的意义在于可以主动的选择和吸收细胞需要的物质,从而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对于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17.答案:ACD
解析:菜青虫是动物,卷心菜是植物,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可能含有叶绿体,所以若发现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判断该细胞一定来自卷心菜,A正确;植物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所以若发现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则该细胞可能来自菜青虫,也可能来自卷心菜,B错误;若发现细胞中含有细胞壁,可判断该细胞一定来自卷心菜,C正确;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中心体,而卷心菜是高等植物,若发现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判断该细胞一定来自菜青虫,D正确。
18.答案:ACD
解析:图中②和③分别表示核膜的外膜和内膜,属于生物膜的一部分,A正确;⑤是核仁,与核糖体(⑦)的形成有关,
B错误;由图可知,内质网(⑥)与②核膜的外膜直接相连,C正确;氨基酸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合成多肽链,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因此分泌蛋白的形成离不开⑥内质网和⑦核糖体,D正确。
19.答案:AD
解析:细胞膜外表面的糖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A正确;②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表面由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构成、内部由磷脂分子疏水的尾部构成,
B错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而不是膜上的蛋白质都可以自由移动,C错误;科学家通过研究细胞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D正确。
20.答案:ABC
解析: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细胞的呼吸作用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一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利用,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则继续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利用,B正确;溶酶体内还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C正确;植物细胞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依赖于胞间连丝,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无关,D错误。
21.答案:(1)流动镶嵌;受体
(2)4;液泡(或大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3)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2;叶绿体;4;大液泡
(5)③;中心体
解析:(1)辛格和尼科尔森在对膜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信号分子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切西瓜时流出的液体主要来自4液泡(或大液泡)。液泡除了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还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3)图甲细胞是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图丙细胞是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图甲细胞中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图丙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若图乙细胞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不应该有的细胞器是2叶绿体和4大液泡。
(5)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③中心体。
22.答案:(1)叶绿体膜和液泡膜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3)内质网;
解析:
(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与植物的叶肉细胞相比,乳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缺少叶绿体膜和液泡膜。
(2)首先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多肽经内质网的初步加工形成“较成熟蛋白质”,“较成熟蛋白质”经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蛋白质”——乳蛋白,然后再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附近,并与细胞膜融合使乳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因此,乳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3)细胞内合成脂质的细胞器是(光面)内质网;乳脂球的最外层应该是“亲水”的头部,最内层应该是疏水的尾部,在乳脂球的内部应该“头”与“头”相连、“尾”与“尾”相接。